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53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它包括养殖装置和水处理装置,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桶、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端与进水装置连通,进水装置用以对养殖桶提供新水;养殖桶底部通过排水装置与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排水装置用以将养殖桶底部的旧水以及沉淀物输送至水处理装置内处理,养殖桶内设置有多个网筒,多个网筒依次套设,由网筒对养殖区内进行分区达到养殖不同鱼类的目的,同时水处理装置对水进行循环处理,为养殖区内不断提供新水与氧气,在保证水流动的同时避免养殖区内缺氧,达到高密度养殖的目的。密度养殖的目的。密度养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是将传统老旧的池塘养鱼方式改变成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的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养殖鱼类始终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长,养殖的鱼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单产高,饲料系数低,生产管理方便,起捕鱼方便,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0003]然而现有的养殖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养殖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并未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养殖空间,从而导致养殖成本较高;2.在同一高密度养殖区域内为避免不同鱼间的争斗,养殖装置内均养殖同一种鱼类;3.养殖装置内的水为“死”水,不能流动,造成养殖的鱼肉口感差,存活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具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包括养殖装置和水处理装置,所述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桶、进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端与进水装置连通,进水装置用以对养殖桶提供新水;养殖桶底部通过排水装置与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排水装置用以将养殖桶底部的旧水以及沉淀物输送至水处理装置内处理,所述养殖桶内设置有多个网筒,多个网筒依次套设。
[0006]优选的,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安装架、进水管、电机、进水斗、主输水管和多根副输水管,所述电机固定在安装架上,电机的转轴与进水斗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进水斗开口向上,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进水斗的上方,所述进水斗的底部与主输水管连通设置,多个所述副输水管均与主输水管连通,多个所述副输水管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养殖桶内多个网筒分隔出的不同的区域内。
[0007]优选的,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暂存管和溢流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养殖桶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水管的中段位置与暂存管连通,所述暂存管竖直设置,暂存管的侧壁与溢流管连通设置,暂存管的顶部设置有水质检测器,所述水质检测器的检测端低于暂存管与溢流管的连通处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容置桶与设置在副输水管远离主输水管一端的残留物刮片,所述容置桶设置在养殖桶的底部且与养殖桶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与容置桶的底部连通,所述残留物刮片呈网状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转鼓、旋转管、低浓度输送管、高浓度输送管、支撑桶、收集盒、物料输送管、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其中外壳、转鼓、支撑桶、第一转筒、第二转筒水平放置且由外向内依次套设;
[0010]旋转管的一端贯穿外壳侧壁与转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的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连接,旋转管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低浓度输送管的一端连接,低浓度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溢流管连通,所述旋转管位于外壳外的部分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驱动件;
[0011]支撑桶的一端固定于低浓度输送管上,且未遮挡低浓度输送管的出液口,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转鼓上,收集盒设置在支撑桶的顶部,收集盒底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支撑桶内的物料输送管连通,物料输送管的另一端伸入第二转筒设置,物料输送管的外侧通过轴承与第一转筒及第二转筒连接;
[0012]所述第二转筒的外侧壁设置有推送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间杂质的螺旋片,第二转筒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第一转筒内的第二出液口,第一转筒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支撑桶内的第一出液口,支撑桶上开设有供液体进入转鼓内的第三出液口;
[0013]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的远离物料输送管的一端均穿出转鼓与外壳设置,第一转筒的外侧固定在转鼓上,第一转筒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连接,第一转筒内侧通过密封轴承与第二转筒连接,所述第一转筒穿出外壳的部分开设有排渣口,第二转筒穿出外壳的端部通过密封轴承与高浓度输送管连通,高浓度输送管通过输送泵与排水管连通,
[0014]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穿出外壳的部分连接有变速器用以带动转动,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的转速不同。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筒与第二转筒中部位置直径均逐渐减小,该区域呈圆台状设置,所述螺旋片绕设在第二转筒外部直径随第二转筒形状更改。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筒外侧壁且位于外壳外的区域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转筒外侧壁且位于外壳外的区域活动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固定块靠近螺旋片的一侧,活塞与固定块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排渣口与固定块间的距离小于弹簧常态的长度与活塞的厚度之和,大于弹簧压紧状态的长度与活塞的厚度之和。
[0017]优选的,所述物料输送管水平设置,物料输送管与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外侧壁与支撑桶固定连接,所述物料输送管内设置有无轴绞龙,所述无轴绞龙的一端通过连杆及轴承与容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筒内设置有支架,无轴绞龙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支架连接,无轴绞龙与容置腔侧壁连接的连杆上通过支杆连接有用于刮动管道与容置腔连通处杂质的杂质刮刀。
[0018]优选的,所述转鼓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对准转鼓的喷淋头。
[0019]优选的,还包括泡沫输出结构,所述泡沫输出结构包括泡沫收集管和泡沫输出管,所述泡沫收集管的数量至少与网筒分隔出的区域数量相同,所述泡沫收集管的收集端与养殖桶内液面齐平,且贴近网筒或养殖桶侧壁设置,所述泡沫输出管位于养殖桶的内底壁且一端穿出养殖桶的侧壁设置,多个所述泡沫收集管均与泡沫输出管连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一、实现鱼类的高密度养殖,每个养殖区域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实现多品种分类养殖;
[0022]二、选装的进水装置能够沿着池体360度运动,实现水体微循环;
[0023]三、该养殖设备是利用机械设备在室内完全循环,躲避天气自然灾害等等因素;
[0024]四、养鱼养殖密度大,成活率高,饲料利用率高,方便养殖管理,适合于高密度养殖;
[0025]五、养殖鱼类始终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长,养殖的鱼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单产高,饲料系数低,生产管理方便,起捕鱼方便;
[0026]六、水处理装置能够连续对养殖桶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不间断的目的,避免因水处理装置停机排渣造成养殖桶内鱼类死亡的现象发生;
[0027]七、在水循环过程中,分别同时对低浓度液体及高浓度液体进行处理,更加符合本申请中鱼类养殖装置的需求,实现不间断的水处理;
[0028]八、在水循环过程中可实现高浓度污水与低浓度污水同时进行固液分离的处理,也可单独进行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更加符合本申请中养殖装置的需求;
[0029]九、水处理中过滤排出的杂质中所含水分较少,尽可能的液体从排渣口排出,达到固液分离较为彻底的效果;
[0030]十、具备反冲洗系统,在整个过滤过程中,可不停机对转鼓进行反冲洗,在长时间工作后,有效避免出现过滤不畅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0032]图2为本实施例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装置和水处理装置,所述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桶(1

1)、进水装置(1

2)和排水装置(1

3),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端与进水装置(1

2)连通,进水装置(1

2)用以对养殖桶(1

1)提供新水;养殖桶(1

1)底部通过排水装置(1

3)与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排水装置(1

3)用以将养殖桶(1

1)底部的旧水以及沉淀物输送至水处理装置内处理,所述养殖桶(1

1)内设置有多个网筒(1

11),多个网筒(1

11)依次套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1

2)包括安装架(1

21)、进水管(1

22)、电机(1

23)、进水斗(1

24)、主输水管(1

25)和多根副输水管(1

26),所述电机(1

23)固定在安装架(1

21)上,电机(1

23)的转轴与进水斗(1

24)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进水斗(1

24)开口向上,进水管(1

22)的出水端位于进水斗(1

24)的上方,所述进水斗(1

24)的底部与主输水管(1

25)连通设置,多个所述副输水管(1

26)均与主输水管(1

25)连通,多个所述副输水管(1

26)的输出端分别位于养殖桶(1

1)内多个网筒(1

11)分隔出的不同的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水装置(1

3)包括排水管(1

32)、暂存管(1

33)和溢流管(1

34),所述排水管(1

32)的一端与养殖桶(1

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水管(1

32)的中段位置与暂存管(1

33)连通,所述暂存管(1

33)竖直设置,暂存管(1

33)的侧壁与溢流管(1

34)连通设置,暂存管(1

33)的顶部设置有水质检测器(1

331),所述水质检测器(1

331)的检测端低于暂存管(1

33)与溢流管(1

34)的连通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1

3)还包括容置桶(1

31)与设置在副输水管(1

26)远离主输水管(1

25)一端的残留物刮片(1

261),所述容置桶(1

31)设置在养殖桶(1

1)的底部且与养殖桶(1

1)的内部连通,所述排水管(1

32)与容置桶(1

31)的底部连通,所述残留物刮片(1

261)呈网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循环水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2

1)、转鼓(2

2)、旋转管(2

21)、低浓度输送管(2

8)、高浓度输送管(2

9)、支撑桶(2

3)、收集盒(2

33)、物料输送管(2

32)、第一转筒(2

4)和第二转筒(2

5),其中外壳(2

1)、转鼓(2

2)、支撑桶(2

3)、第一转筒(2

4)、第二转筒(2

5)水平放置且由外向内依次套设;旋转管(2

21)的一端贯穿外壳(2

1)侧壁与转鼓(2

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2

21)的外侧通过轴承与外壳(2

1)连接,旋转管(2

21)的内侧通过轴承与低浓度输送管(2

8)的一端连接,低浓度输送管(2

8)的另一端与溢流管(1

34)连通,所述旋转管(2

21)位于外壳(2

1)外的部分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有驱动件;支撑桶(2

3)的一端固定于低浓度输送管(2

8)上,且未遮挡低浓度输送管(2

8)的出液口,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转鼓(2

2)上,收集盒(2

33)设置在支撑桶(2

3)的顶部,收集盒(2

33)底部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支撑桶(2

3)内的物料输送管(2

32)连通,物料输送管(2

32)的另一端伸入第二转筒(2

5)设置,物料输送管(2

32)的外侧通过轴承与第一转筒(2

4)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九华农向李彬彬马爱民包超男周麒龙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自主可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