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杠支撑座及单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14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9
一种单杠支撑座及单杠,支撑座包括固定部件、活动部件和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设置在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弹性机构包括支撑轴、两摆臂和扭簧,支撑轴设置在固定部件上,两摆臂上下布置,两摆臂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支撑轴上,两摆臂的另一端分别活动支撑在活动部件后侧,活动部件前侧设置有支撑面,支撑轴穿过扭簧的螺旋主体,扭簧的两施力段分别作用在两摆臂上,使两摆臂对活动部件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从而增加支撑座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从而增加支撑座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从而增加支撑座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杠支撑座及单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单杠支撑座及单杠。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单杆主要包括伸缩杆和设置在伸缩杆两端的支撑座,安装时操作伸缩杆伸长使支撑座顶紧支撑在被支撑面(墙面或门框)上,支撑座上会设置接触被支撑面的弹性缓冲垫,从而增加支撑座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座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通常会将支撑座设置成由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组成,固定部件与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活动部件活动设置在固定部件上用于与被支撑面接触,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结构,在锻炼时,固定部件受到向下作用力而相对活动部件向下移动或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驱动结构则将该向下作用力转换成对活动部件的横向作用力,从而增加活动部件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即单杠受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从而起到防脱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支撑稳定性的单杠支撑座。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活动部件和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设置在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弹性机构包括支撑轴、两摆臂和扭簧,支撑轴设置在固定部件上,两摆臂上下布置,两摆臂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支撑轴上,两摆臂的另一端分别支撑在活动部件后侧,活动部件前侧设置有支撑面,支撑轴穿过扭簧的螺旋主体,扭簧的两施力段分别作用在两摆臂上,使两摆臂对活动部件施加向前的作用力,安装时,操作单杠的伸缩杆伸长使支撑座顶紧支撑在墙面或门框上,此时,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间距缩小至最小,两摆臂张开至最大角度,扭簧的两施力段被迫张开,在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两摆臂同时对活动部件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从而增加支撑座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提高支撑座的支撑稳定性。
[0006]所述摆臂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活动部件形成有上下延伸供限位件穿孔的长形孔,限位件端部设置有限制限位件脱离长形孔的限位部,组装时,将摆臂上的限位件穿过活动部件上的长形孔,使限位部位于长形孔另一侧从而限制活动部件与摆臂分离,并且由于采用长形孔与限位件配合,并不影响摆臂相对活动部件的活动。
[0007]所述摆臂形成有平整的前端面,所述限位件沿垂直于所述摆臂前端面的方向延伸。
[0008]所述摆臂的前端面两侧设置有两平行相对的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端部形成有向外凸出的限位部。
[0009]所述活动部件上形成有与限位部配合的台阶面,台阶面阻挡限位部穿过长形孔。
[0010]所述活动部件上段的台阶面从上至下向后倾斜延伸,活动部件下段的台阶面从下至上向后倾斜延伸。
[0011]所述活动部件后侧形成有与两所述摆臂的另一端接触的两接触面,两接触面上下布置,上侧的接触面从下至上倾斜向外延伸,下侧的接触面从上至下倾斜向外延伸,扭簧使两摆臂在相对摆动过程中,摆臂的另一端与接触面保持接触并可相对滑动,接触面倾斜延伸使两摆臂的摆动更为顺畅。
[0012]所述活动部件后侧形成有容纳两所述摆臂端部的定位凹槽,两所述接触面形成在定位凹槽的槽底,这样可以更好地将摆臂的另一端限制在定位凹槽中滑动。
[0013]所述固定部件形成有向前凸出且相对布置的两支撑部,所述支撑轴设置在两支撑部之间,这样可以便于产品的组装,组装时,只需将两摆臂的一端布置在两支撑部之间,然后将支撑轴穿过两摆臂的一端和扭簧的螺旋主体,即可实现两支撑部与固定部件的组装。
[0014]一所述摆臂的一端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两内侧转接部,另一所述摆臂的一端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两外侧转接部,两内侧转接部位于两外侧转接部之间,两外侧转接部位于两所述支撑部之间,两内侧转接部和两外侧转接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支撑轴穿过的轴孔,所述扭簧的螺旋主体位于两内侧转接部之间,这样的弹性机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并保证弹性机构动作的稳定性。
[0015]所述支撑部前端形成有限位凸面,所述活动部件形成有与限位凸面相适配的限位凹面,限位凸面和限位凹面限制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最小间距,当操作单杠的伸缩杆伸长使支撑座顶紧支撑在墙面或门框上,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间距缩小至最小,此时,限位凸面和限位凹面重叠以限制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最小间距,并自动定位活动部件的中心位置。
[0016]所述限位凸面为弧形凸面或V字形凸面,对应的所述限位凹面为弧形凹面或V字形凹面,在锻炼时,固定部件和弹性机构受到向下作用力而相对活动部件向下移动或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弧形凸面与弧形凹面配合或V字形凸面与V字形凹面配合,可将该向下作用力转换成对活动部件的横向作用力,从而增加活动部件与被支撑面的摩擦力,即单杠受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从而起到防脱落的效果,并且支撑座的安装没有方向性,消费者无需区分支撑座的安装方向,也可保证凹面与凸面的配合。
[0017]所述活动部件的支撑面设置有弹性缓冲垫,弹性缓冲垫可以增加支撑面与被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单杠的稳定安装。
[0018]所述摆臂形成有供所述扭簧的施力段嵌入的线形凹槽,所述施力段为U形,对应的所述线形凹槽为U形,施力段可稳定限制在线形凹槽中,保证施力段的稳定安装,而施力段和线形凹槽设置成U形结构,可以使施力段对摆臂的作用力更为均匀稳定。
[0019]一种单杠,包括伸缩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伸缩杆的两端,所述固定部件与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单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座的立体图。
[0023]图3为支撑座的构件分解图,仰视角度。
[0024]图4为支撑座的构件分解图,俯视角度。
[0025]图5为支撑座的中部剖视图,支撑状态。
[0026]图6为支撑座的中部剖视图,松弛状态。
[0027]图7为支撑座的立体图,去除弹性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单杠,包括伸缩杆1和设置在伸缩杆1两端的支撑座2,伸缩杆1的结构为公知技术,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支撑座2的结构。
[0029]详细参照图2至图7所示,支撑座2包括固定部件21、活动部件22和弹性机构23,固定部件21为塑料件,其固定设置在伸缩杆1的端部,具体的固定部件21后端形成有供伸缩杆1端部插入的安装孔211,前端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两支撑部212,支撑部212为板状结构,活动部件22的前侧形成有平整的支撑面d,支撑面d上设置有弹性缓冲垫24,弹性机构23设置在固定部件21与活动部件22之间。
[0030]弹性机构23可以是设置在活动部件22与固定部件21之间的螺旋弹簧或其他形式的弹性件,当弹性机构23采用螺旋弹簧,活动部件22与固定部件21之间设置导向限位杆,导向限位杆用于实现活动部件22与固定部件21的活动连接,并引导活动部件22的移动和限制活动部件22不脱离固定部件21,具体如导向限位杆固定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21)、活动部件(22)和弹性机构(23),弹性机构(23)设置在固定部件(21)与活动部件(22)之间,弹性机构(23)包括支撑轴(231)、两摆臂(233)和扭簧(232),支撑轴(231)设置在固定部件(21)上,两摆臂(233)上下布置,两摆臂(233)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设置在支撑轴(231)上,两摆臂(233)的另一端分别活动支撑在活动部件(22)后侧,活动部件(22)前侧设置有支撑面(d),扭簧(232)包括螺旋主体(232a)和两施力段(232b),支撑轴(231)穿过扭簧(232)的螺旋主体(232a),扭簧(232)的两施力段(232b)分别作用在两摆臂(233)上,使两摆臂(233)对活动部件(22)施加向前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233)上设置有限位件(2331),所述活动部件(22)形成有上下延伸供限位件(2331)穿孔的长形孔(221),限位件(2331)端部设置有限制限位件(2331)脱离长形孔(221)的限位部(23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233)形成有平整的前端面(e),所述限位件(2331)沿垂直于所述摆臂(233)前端面(e)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233)的前端面(e)两侧设置有两平行相对的所述限位件(2331),所述限位件(2331)的端部形成有向外凸出的限位部(23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22)上形成有与限位部(2332)配合的台阶面(226),台阶面(226)阻挡限位部(2332)穿过长形孔(2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22) 上段的台阶面(226)从上至下向后倾斜延伸,活动部件(22)下段的台阶面(226)从下至上向后倾斜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单杠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22)后侧形成有与两所述摆臂(233)的另一端接触的两接触面(222),两接触面(222)上下布置,上侧的接触面(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高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