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睿专利>正文

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02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属于电机领域,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主轴外端固定连接有与定子相配合的抑制型转子,抑制型转子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主轴外侧的驱力抑制护套,驱力抑制护套外端设置有多个膨胀抑制组件,抑制型转子内开设有多个扇形抑制槽,可以通过膨胀抑制组件和抑制强磁环的配合,能够在电机本体进行制动时,使得膨胀抑制组件产生与主轴转动方向相反的偏转,有效通过定子对抑制型转子进行止转,进而有效达到对主轴制动惯性进行抑制的效果,在省去外加制动结构,降低成本损耗和电机本体调控难度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主轴的机械损伤,有效保证了电机本体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果。本体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果。本体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0003]电机一般由定子、转子、主轴、机壳、机座以及散热风扇组成,主要通过定子和转子的配合,使得主轴携带负载进行转动,电机的种类有许多种,能够被广泛运用至各行各业,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划分: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0004]在电机需要进行制动时,为减少其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的空转,现有的方法大多数是采用增加制动闸对主轴进行抱死的方式提高电机的制动效果,但是制动闸作为外加的机械结构,不仅增加驱动电机控制的难度,还会对电机主轴造成机械损伤,增加其的机械磨损,降低电机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所述电机本体(1)包括有外壳和与外壳转动连接的主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3),所述主轴(2)外端固定连接有与定子(3)相配合的抑制型转子(4),所述抑制型转子(4)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主轴(2)外侧的驱力抑制护套(5),所述驱力抑制护套(5)外端设置有多个膨胀抑制组件(6),所述抑制型转子(4)内开设有多个扇形抑制槽(401),所述膨胀抑制组件(6)外端通过扇形抑制槽(401)延伸至抑制型转子(4)外侧,并与定子(3)相配合,所述膨胀抑制组件(6)上设置有多个空心撑条(8),所述空心撑条(8)内设置有惯性抑制驱动组件;所述惯性抑制驱动组件包括有抑制强磁环(9),所述空心撑条(8)内固定连接有一对抑制强磁环(9),所述空心撑条(8)内滑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抑制强磁环(9)之间的隔磁片(10),所述隔磁片(10)靠近抑制强磁环(9)一侧固定连接有感应式电磁块(901),且感应式电磁块(901)与抑制强磁环(9)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抑制组件(6)包括有双柱铰杆(602),所述驱力抑制护套(5)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抑制铰座(501),所述抑制铰座(501)外端转动连接有一对双柱铰杆(602),所述双柱铰杆(602)外端通过扇形抑制槽(401)延伸至抑制型转子(4)外侧,所述双柱铰杆(602)外端转动连接有挤压形变囊(601),所述挤压形变囊(601)外端固定连接有抵接阻力片(6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惯性抑制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形变囊(601)内固定连接有一对增压透气柱(604),所述挤压形变囊(601)内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睿
申请(专利权)人:田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