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7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即连接器的端子部件能准确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对应侧的FPC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能防止与相邻的外部连接部产生误接触。该端子部件具有:与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2、3)设置成一体、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能弹性变形的臂部(2a、3a、3b),以及在该臂部(2a、3a、3b)上突出形成、能够与被连接部件(5)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2c、3c、3d),接触部(2c、3c、3d)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2a、3a、3b)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安装在电路板上用于电连接FPC等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以及端子部件的结构,尤其涉及能够与将多个外部连接部以窄小间距排列的印刷电路板良好接触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的结构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要求高密度化,对这些电路相互之间进行连接用的FPC等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也要求小型化,高密度化。因此,例如在FPC等中将其外部连接部互相交错排列,由此使多个外部连接部在极小的面积内形成很高的密度。所以,在插装着这种FPC的连接器中,也要与FPC的外部连接部相对应从而对多个端子部件进行交错排列,适应高密度化。(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过去的这种连接器结构是:在连接器的外壳1侧,与插入到外壳内的FPC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端子)相接触的多个端子部件(接触端子)并排地进行设置。并且在连接器内设置一种滑子,该滑子用于把插入到外壳内的FPC的外部连接部按压连接到并排设置在外壳内的端子部件上。并且,在把FPC插入到外壳内后,通过压入该滑子而把FPC夹持在外壳内,使FPC的外部连接部与外壳内的端子部件相连接。这样,在FPC的外部连接部排列成交错状的情况下,外部连接部是:在纵长方向上每隔一个交替位于前后位置。所以,与这些FPC的外部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器的外壳内所布置的多个端子部件,也在FPC的插入方向上保持间隔地进行设置。-->并且,在外壳的外侧上端子部件的一端侧并排设置成伸出状态,该端子部件的一端侧被焊接固定到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专利文献1    实开平03-05888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过去的FPC用连接器的结构中,随着FPC的外部连接部间距的缩小,在插入FPC时外壳内产生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存在连接器的布置在外壳内的端子部件,与相邻的端子部件所对应的FPC的外部连接部相误接触的问题。再者,随着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上的导电焊盘(パツド)部之间的间距缩小,在将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时产生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存在设置在外壳外的端子部件的焊接部与相邻的焊接部所对应的导电焊盘部产生误焊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即连接器的端子部件能准确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对应侧的FPC的外部连接部稳固接触,能防止与相邻的外部连接部相误接触。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即连接器的端子部件的焊接部能准确地焊接到本来应当焊接的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能防止与相邻的导电焊盘部产生误焊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中,设置了能与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连接部的除前端外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上述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地被形成的臂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是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是能够与上述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在上述臂部上被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从上述臂部突出形成凸起状。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较薄的上述接触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并且,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并排设置有多个技术方案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具有开口部以便插入印刷电路板;该压杆用于把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该连接器使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分别和上述端子部件的接触部相接触。再者,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然后,在包括上述薄板状的接触部在内的状态下,对上述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冲切加工,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能弹性变形的臂部,在冲切上述臂部时,与上述臂部同时也冲切上述接触部,由此在上述臂部上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在板厚方向上对上述窗孔部的附近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上述接触部。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向设置的外壳的外部延伸的引线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接触部是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述连接部是被焊接在上述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的焊接部,上述焊接部被形成在上述引线部上,上述焊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引线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再者,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焊盘部被形成为长方形状,上述焊接部沿上述导电焊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并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焊接部和上述引线部之间形成了台阶部。-->再者,其特征在于:上述引线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薄的上述焊接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加工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内并排设置多个技术方案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在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载置安装有上述引线部;该压杆用于把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能与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再者,: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焊接部,然后,对上述焊接部和向外壳外延伸形成的引线部在厚度方向上冲切,使上述焊接部一体形成在上述引线部。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对上述窗孔部附近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上述焊接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同一连接器的局部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端子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端子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图9的一部分的局部详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图1~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连接器的局部主视图,图5是在图2中插入了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在图3中插入了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第1端子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第2端子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把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局部详图。图中,外壳1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被形成为长方形的盒状,在该外壳1的前面,形成了开口部1a。并且,在夹持上述开口部1a的两侧部的上面,插入了被设置在下述压杆4的两端侧上的支轴部4a,形成了在压杆4转动时对支轴部4a导向的导向槽部1b。并且,在上述外壳1的后面侧的侧壁部上设置了多个第1端子部件2,同样地在前面侧的底板部上设置了多个第2端子部件3,这些第1和第2端子部件2、3,在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内,分别互相对置地布置成交错状态。如图7所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中,设置了能与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连接部的除前端外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4-3 2003-100940;JP 2003-4-3 2003-1009411、一种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中,设置了能与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连接部的除前端外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上述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地被形成的臂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是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是能够与上述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在上述臂部上被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从上述臂部突出形成凸起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较薄的上述接触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5、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并排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具有开口部以便插入印刷电路板;该压杆用于把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该连接器使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分别和上述端子部件的接触部相接触。6、一种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然后,在包括上述薄板状的接触部在内的状态下,对上述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冲切加工,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能弹性变形的臂部,在冲切上述臂部时,与上述臂部同时也冲切上述-->接触部,由此在上述臂部上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口亘荻野哲治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