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70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3
一种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包括前端骨架、尾端骨架以及防护翼板;尾端骨架与前端骨架间隔设置;防护翼板为片状结构,防护翼板水平设置,防护翼板的一端与前端骨架固定连接,防护翼板的另一端与尾端骨架固定连接,防护翼板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中的两个防护翼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防护翼板设置有多组、并在高度方向上罗列设置,相邻的两个防护翼板之间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间隙,防护翼板、前端骨架以及尾端骨架形成有用于包围容纳船外机桨叶的容纳空间,防护翼板的制造材料为金属。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船外机桨叶保护装置是一种结构新颖,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增加行进阻力,同时还能够对船外机桨叶提供可靠的防护的保护罩。护罩。护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外机防护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

技术介绍

[0002]船外机是指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舷外机。船外机集成度高、安装选购简单,是小艇的首选动力,广泛应用于救援、渔业、商业运营、政府执法等领域。
[0003]一种典型的船外机结构如下:包括有船外机动力装置、传动系统以及桨叶装置,船外机动力装置一般为小型的燃油发动机,传动系统包括有动力输入轴以及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与船外机动力装置装配,桨叶装置则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船外机动力装置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桨叶装置旋转,桨叶装置在水下旋转就能够产生动力推进船体移动。船外机动力装置、传动系统以及桨叶装置组装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船外机。
[0004]在使用时,直接将船外机悬挂到船体上(艉板的外侧),启动船外机动力装置即可驱动船体移动。
[0005]在传统技术中,船外机上所安装的桨叶装置为开放式结构(没有任何的保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1、桨叶装置被杂物缠绕无法继续旋转,例如水槽、塑料袋等;2、桨叶装置与硬物发生碰撞造成桨叶的损坏,例如与水下的石头发生碰撞。无论是出现上述那种情况,都将会造成船外机的损坏,严重时还会造成船外机停机无法继续工作,如果在是在救援过程中,船外机一旦停机,将会直接影响救援工作,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又在桨叶装置的外侧加装了一个保护罩,保护罩的整体接近于一个球体结构,并且是由金属丝焊接而成。加装保护罩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桨叶装置被杂物缠绕的问题,但是却会增加行进阻力,同时,现有的保护罩结构强度较弱,无法在强力撞击情况下对桨叶装置提供可靠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船外机桨叶保护装置,用于在不增加行进阻力的前提下,可以对船外机桨叶提供可靠的保护,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包括:
[0010]前端骨架,所述前端骨架竖直设置,所述前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金属;
[0011]尾端骨架,所述尾端骨架与所述前端骨架间隔设置,所述尾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金属;
[0012]防护翼板,所述防护翼板为片状结构,所述防护翼板水平设置,所述防护翼板的一
端与所述前端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端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翼板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中的两个所述防护翼板相对于所述前端骨架对称设置,同一组中的两个所述防护翼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所述防护翼板设置有多组、并在高度方向上罗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翼板之间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间隙,所述防护翼板、所述前端骨架以及所述尾端骨架形成有用于包围容纳船外机桨叶的容纳空间,所述防护翼板的制造材料为金属。
[0013]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所述防护翼板的外缘为流线型边缘。
[0014]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前端骨架中部设置的一组所述防护翼板为基准板;自所述基准板向下,所述防护翼板的外缘逐渐向内收缩;自所述基准板向上,所述防护翼板的外缘逐渐向内收缩。
[0015]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所述前端骨架为板式结构;所述防护翼板用于与所述前端骨架固定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前端骨架的侧面相抵并固定连接,靠近所述防护翼板的另一端的内侧面与所述尾端骨架相抵并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所述前端骨架包括有竖直设置的上段骨架以及朝向所述尾端骨架倾斜的下段骨架;所述基准板设置于所述上段骨架与所述下段骨架的连接部位处。
[0017]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所述前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不锈钢,所述前端骨架为一体式结构。
[0018]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竖直设置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前端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面并靠近所述下连接板的另一端的部分与所述尾端骨架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连接板上开设有下连接板孔、用于通过螺栓与船外机固定连接。
[0019]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于所述尾端骨架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尾端骨架的顶面间隔设置,于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上连接板孔,于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尾端骨架的顶面之间设置有与所述上连接板孔对应设置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上连接板和/或所述尾端骨架固定连接、用于通过螺栓与船外机固定连接。
[0020]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所述尾端骨架为筒状结构,所述尾端骨架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涵道,沿水流流动方向,所述涵道的通过面面积逐渐减小。
[0021]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中,所述尾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不锈钢,所述尾端骨架为一体式结构。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具体地,该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包括前端骨架、尾端骨架以及防护翼板,其中,前端骨架竖直设置,前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金属;尾端骨架与前端骨架间隔设置,尾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金属;防护翼板为片状结构,防护翼板水平设置,防护翼板的一端与前端骨架固定连接,防护翼板的
另一端与尾端骨架固定连接,防护翼板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中的两个防护翼板相对于前端骨架对称设置,同一组中的两个防护翼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防护翼板设置有多组、并在高度方向上罗列设置,相邻的两个防护翼板之间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间隙,防护翼板、前端骨架以及尾端骨架形成有用于包围容纳船外机桨叶的容纳空间,防护翼板的制造材料为金属。
[0024]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前端骨架以及防护翼板均采用片状结构,防护翼板水平设置,相邻的两个防护翼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即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水流流入到保护罩内,又能够有效降低保护罩在水下运动时的阻力。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保护罩整体不存在微小结构(传统保护罩的金属网或者金属丝杆容易在发生碰撞时折断、破损),保护罩的结构强度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提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船外机桨叶保护装置是一种结构新颖,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增加行进阻力,同时还能够对船外机桨叶提供可靠的防护的保护罩。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骨架(1),所述前端骨架竖直设置,所述前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金属;尾端骨架(2),所述尾端骨架与所述前端骨架间隔设置,所述尾端骨架的制造材料为金属;防护翼板(3),所述防护翼板为片状结构,所述防护翼板水平设置,所述防护翼板的一端与所述前端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端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翼板以两个为一组,同一组中的两个所述防护翼板相对于所述前端骨架对称设置,同一组中的两个所述防护翼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所述防护翼板设置有多组、并在高度方向上罗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翼板之间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流通间隙,所述防护翼板、所述前端骨架以及所述尾端骨架形成有用于包围容纳船外机桨叶的容纳空间,所述防护翼板的制造材料为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翼板的外缘为流线型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前端骨架中部设置的一组所述防护翼板为基准板;自所述基准板向下,所述防护翼板的外缘逐渐向内收缩;自所述基准板向上,所述防护翼板的外缘逐渐向内收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道式增压型船外机螺旋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骨架为板式结构;所述防护翼板用于与所述前端骨架固定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前端骨架的侧面相抵并固定连接,靠近所述防护翼板的另一端的内侧面与所述尾端骨架相抵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援速救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