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69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包括污水处理通道以及设置在污水处理通道两侧并与污水处理通道连通的出渣通道,污水处理通道内对称设有切割腔以及功能腔,功能腔内转动设有若干可由水流带动的水轮,切割腔内设有若干雨水轮同轴连接的切割轮,功能腔的上方设有用于过滤枯叶的过滤板,出渣通道内底面均设有低于污水处理通道底面的沉淀箱,出渣通道一侧均与市政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市政排水管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淤泥堆积的问题。淤泥堆积的问题。淤泥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淤泥处理
,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政排水管指市政道路下的雨水、污水管道,即俗称的“下水管道”,在工程上通常称为市政排水管道。
[0003]在市政排水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通过自然降雨后,达到一定量后通过下水道入口进入市政排水管道,但是在降雨过程中,道路上的灰尘、行道树上的枯叶会一并进入市政排水管道,市政排水管道长时间使用后,枯叶腐烂并夹杂着泥沙,就会造成淤泥的堆积,由于不方便将淤泥清洁出来,使得淤泥的使用率降低,是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市政排水管长时间使用后,堆积的淤泥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包括污水处理通道以及设置在污水处理通道两侧并与污水处理通道连通的出渣通道,污水处理通道内对称设有切割腔以及功能腔,功能腔内转动设有若干可由水流带动的水轮,切割腔内设有若干雨水轮同轴连接的切割轮,功能腔的上方设有用于过滤枯叶的过滤板,出渣通道内底面均设有低于污水处理通道底面的沉淀箱,出渣通道一侧均与市政管道连通。
[0006]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0007]1、降雨过后,道路的雨水会通过重力流入污水处理通道内,然后可分别再进入功能腔或者切割腔,当水流进入功能腔后,由于水流向下的冲击力,可冲击水轮转动,而水轮转动便可带动与水轮同轴连接的切割轮转动,切割轮转动便可将进入切割腔内的枯叶切割。
[0008]2、在功能腔上方设有一块过滤板,这样就可有效防止枯叶等进入功能腔内,当所有的枯叶都惊人切割腔内后,便可完成枯叶的切割工作。
[0009]3、功能腔内的水流流入与之连通的出渣通道内,切割腔内的水流流入与之连通的出渣通道内,并都会流入沉淀箱内,因此水流中一部分泥沙、一部分枯叶残渣都会沉淀在沉淀箱内完成沉淀。
[0010]4、沉淀完成的淤泥可从出渣通道利用沉淀箱取出,然后运动运输到比如蔬菜种植园、水果种植园,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等使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调控装置不仅降低了下水道的淤泥沉淀量,而且可在水流进入市政管道之前过滤一部分泥沙、枯叶,并且可将枯叶切割便于枯叶腐烂形成有营养成分
的淤泥,在水循环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水资源的调控。
[0012]进一步,所述切割腔上方设有引导污水流入功能腔的引导板。可将一部分水引入功能腔,提高功能腔的水流,便于驱动水轮。
[0013]进一步,所述功能腔内的水轮上方均设有一个用于提高水流流速的功能漏斗。提高水流流速,便于驱动水轮。
[0014]进一步,所述功能腔以及切割腔上方可拆卸链接有可容雨水流入的第一下水道盖。保护行人。
[0015]进一步,所述出渣通道上方均可拆卸链接有防止水流流入的第二下水道盖。保护行人。
[0016]进一步,所述沉淀箱上设有若干便于提出沉淀箱的提拉环。便于提拉沉淀箱。
[0017]进一步,所述沉淀箱内交错固接有若干隔板。提高沉淀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中沉淀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中沉淀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污水处理通道1、出渣通道2、第二下水道盖3、第一下水道盖4、市政排水管道5、引导板6、过滤板7、水轮8、功能漏斗9、切割轮10、沉淀箱11、提拉环12、隔板13。
[0025]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污水处理通道1,污水处理通道1两端对称连通一个出渣通道2,污水处理通道1的最下端与出渣通道2连通,如图2所示,污水处理通道1内对称设有一个切割腔以及一个功能腔,功能腔内焊接了两个功能漏斗9,每一个功能漏斗9正下方均转动设置了一个水轮8,切割腔内转动设置两个与水轮8同轴链接的切割轮10,能腔以及切割腔上方可拆卸链接有可容雨水流入的第一下水道盖4,出渣通道2上方均可拆卸链接有防止水流流入的第二下水道盖3。
[0026]如图2所示,功能腔的上方固接了一块用于过滤枯叶的过滤板7,切割腔上方焊接了一块用于引导污水流入功能腔的引导板6,出渣通道2内底面均防止了一个低于容污水处理通道1底面的沉淀箱11,出渣通道2一侧均与市政管道连通,沉淀箱11上设有若干便于提出沉淀箱11的提拉环12,沉淀箱11内交错焊接了三块隔板13。
[0027]在市政管道建设时,直接将本装置安装在下水道的路口边,盖上第一下水道盖4以及第二下水道盖3,便可开始使用。
[0028]当水流流入污水处理通道1内,分别再进入功能腔或者切割腔,当水流进入功能腔后,由于水流向下的冲击力,可冲击水轮8转动,而水轮8转动便可带动与水轮8同轴连接的切割轮10转动,切割轮10转动便可将进入切割腔内的枯叶切割;在功能腔上方设有一块过滤板7,这样就可有效防止枯叶等进入功能腔内,当所有的枯叶都惊人切割腔内后,便可完成枯叶的切割工作;功能腔内的水流流入与之连通的出渣通道2内,切割腔内的水流流入与之连通的出渣通道2内,并都会流入沉淀箱11内,因此水流中一部分泥沙、一部分枯叶残渣都会沉淀在沉淀箱11内完成沉淀;沉淀完成后,打开第二下水道盖3,淤泥可从出渣通道2利用沉淀箱11取出,然后运动运输到比如蔬菜种植园、水果种植园,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等使用。
[0029]本调控装置不仅降低了下水道的淤泥沉淀量,而且可在水流进入市政管道之前过滤一部分泥沙、枯叶,并且可将枯叶切割便于枯叶腐烂形成有营养成分的淤泥,在水循环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水资源的调控。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通道以及设置在污水处理通道两侧并与污水处理通道连通的出渣通道,污水处理通道内对称设有切割腔以及功能腔,功能腔内转动设有若干可由水流带动的水轮,切割腔内设有若干雨水轮同轴连接的切割轮,功能腔的上方设有用于过滤枯叶的过滤板,出渣通道内底面均设有低于污水处理通道底面的沉淀箱,出渣通道一侧均与市政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腔上方设有引导污水流入功能腔的引导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利用与水资源生态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燕吴兆鎔陈裕源郭文娟曾艳婷
申请(专利权)人:金中天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