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音专利>正文

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29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涉及肚脐贴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健脾祛湿肚脐贴祛湿不为显著以及药物成分挥发慢的问题。所述组合物5包括中药细粉和基质,所述中药细粉由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组成,根据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苓桂术甘汤化裁而来,所述基质由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组成;所述中药细粉各组分的重量如下:炒白术15g、苍术15g、茯苓20g、泽泻20g、桂枝6g、陈皮10g、清半夏10g、厚朴10g、枳壳10g、炒香附10g、荷叶25g、甘草10g;所述基质各组分的重量如下:凡士林15g、甘油1g、液体石蜡3g、月桂氮卓酮1g、羟苯乙酯0.2g。羟苯乙酯0.2g。羟苯乙酯0.2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肚脐贴
,具体为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

技术介绍

[0002]敷脐法是根据具体病证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进行敷贴。敷脐方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法等。填脐法又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凡溶于水和脂的药物成分,皆易于透皮吸收,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湿邪蕴结脾胃,纳运失司,气机受阻,升降失常,则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口渴不欲饮;脾主肌肉,湿性重着,阻遏气机,湿邪困脾,清阳不展,则头身困重;湿邪流注大肠,传导失常,则大便稀溏。脾阳被湿邪所遏而失职,水湿下注,带脉不固,则妇女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为湿邪内盛之象。
[0003]目前现有用于健脾祛湿的肚脐贴一方面内置的药物功效较为单一,针对祛湿的针对性较弱,故药效不为显著,另一方面肚脐贴使用时,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利于药物成分的快速挥发,同时使用者的贴合舒适性也不佳,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健脾祛湿肚脐贴祛湿不为显著以及药物成分挥发慢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包括组合物包括中药细粉和基质,所述中药细粉由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组成,所述基质由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组成;所述中药细粉各组分的重量如下:炒白术15g、苍术15g、茯苓20g、泽泻20g、桂枝6g、陈皮10g、清半夏10g、厚朴10g、枳壳10g、炒香附10g、荷叶25g、甘草10g;所述基质各组分的重量如下:凡士林15g、甘油1g、液体石蜡3g、月桂氮卓酮1g、羟苯乙酯0.2g。
[0006]健脾祛湿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独立加入至研磨剂机,研磨目数为150

200,获得幼粉;步骤2、按配比重量均匀混合,获得中药细粉;步骤3、最后将40g中药细粉加入至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基质中进行混合,在80℃下搅拌20min,获得组合物。
[0007]优选的,所述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的研磨目数为150

200。
[0008]优选的,肚脐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无纺布包裹袋,所述无纺布包裹袋的内部设
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与无纺布包裹袋之间粘连固定有透气膜,所述发热层的上端面粘连固定有防烫保温层,所述防烫保温层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医用棉,所述医用棉的上端设置有组合物。
[0009]优选的,所述发热层由铁粉、水活性炭、硅藻土、蛭石和盐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包裹袋的上下端面均粘连有离型膜。
[0011]优选的,所述防烫保温层上端面的外圈设置有背胶区域,且背胶区域填涂有医用粘合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方中泽泻味甘性寒,长于利水渗湿热于下,使水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白术甘温,专以健脾燥湿且益气,鼓动水液代谢以燥湿利水。苍术辛温,擅除内外之湿,荷叶通便降血脂;四药配伍,渗湿、健脾、燥湿同行,使浊阴下泄,清阳上升,脾气健运,从不同方面加强水液的代谢,杜绝湿邪内停而变生它证,共同起到健脾、利水的作用,消除痰饮停于中焦,清阳不升之诸证,共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枳壳苦酸以行气消积、炒香附辛微苦可理气宽中,共奏和胃降逆止呕、理气宽胸、脘腹除满,共为臣药;桂枝通阳化气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淡渗利湿,健脾助运温阳化气之功。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研磨至细粉并混合,随后与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继续混合后形成膏状物质,不仅能够有效维持药效,而且膏状形态能够更加贴合人体肚脐处,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成分快速进入人体。
[0014]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纺布包裹袋的内部设置发热层,发热层由铁粉、水活性炭、硅藻土、蛭石和盐组成,在揭开外层离型膜后,空气通过透气膜进入至发热层内部,铁粉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后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水活性炭、硅藻土、蛭石和盐能够对其实现保温,达到持续发热的效果,在防烫保温层的作用下,热量不会对人体产生烫伤,同时能够激发药物活性,提高药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另外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肚脐贴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肚脐贴爆炸图。
[0016]图中:1、肚脐贴;2、无纺布包裹袋;3、背胶区域;4、医用棉;5、组合物;6、发热层;7、透气膜;8、防烫保温层;9、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及其肚脐贴,包括组合物5包括中药细粉和基质,中药细粉由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组成,基质由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组成;
中药细粉各组分的重量如下:炒白术15g、苍术15g、茯苓20g、泽泻20g、桂枝6g、陈皮10g、清半夏10g、厚朴10g、枳壳10g、炒香附10g、荷叶25g、甘草10g;基质各组分的重量如下:凡士林15g、甘油1g、液体石蜡3g、月桂氮卓酮1g、羟苯乙酯0.2g。
[0019]炒白术: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具有补益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的作用,常常与茯苓同用,治疗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疼痛,倦怠乏力;苍术: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泽泻:与白术相伍取泽泻渗湿利尿,止泻,白术健脾燥湿。相配健脾利湿,止泻之功较佳,可用于脾虚水泻、浮肿,小便不利;与清半夏相伍清热利湿,半夏燥湿化痰,相配有和胃利湿作用,常用于湿浊蕴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胀满;桂枝:桂枝与甘草相伍,取桂枝通心阳,炙甘草益心气,合用辛甘化阳、益气通脉而补心脾;桂枝与茯苓相伍,茯苓取桂枝通阳化气,茯苓健脾利湿,合用通阳利湿,可治阳虚水肿,取桂枝温阳通脉,茯苓补益心脾;陈皮:陈皮用于湿阻中焦(上腹部,主要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陈皮味苦性温,故可燥湿、健脾行气,可与厚朴、苍术配伍应用;清半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5)包括中药细粉和基质,所述中药细粉由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组成,所述基质由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组成;所述中药细粉各组分的重量如下:炒白术15g、苍术15g、茯苓20g、泽泻20g、桂枝6g、陈皮10g、清半夏10g、厚朴10g、枳壳10g、炒香附10g、荷叶25g、甘草10g;所述基质各组分的重量如下:凡士林15g、甘油1g、液体石蜡3g、月桂氮卓酮1g、羟苯乙酯0.2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脾祛湿的组合物,包括健脾祛湿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将炒白术、苍术、茯苓、泽泻、桂枝、陈皮、清半夏、厚朴、枳壳、炒香附、荷叶和甘草独立加入至研磨剂机,研磨目数为150

200,获得幼粉;步骤2、按配比重量均匀混合,获得中药细粉;步骤3、最后将40g中药细粉加入至凡士林、甘油、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和羟苯乙酯基质中进行混合,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音蔡碧莲文亦磊龙富立
申请(专利权)人:曹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