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19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40~80份;聚偏二氟乙烯,20~40份;蛭石,10~36份;海泡石,28~42份;干酪素,16~29份;聚丙烯酰胺,18~33份;固化剂,66~130份;去离子水,280~39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具有优良的修复性,可有效提高铜材表面的出光效率,铜材表面的出光率提高到94%以上,环保又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十分简单,可操作性能高。可操作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修复剂的
,尤其是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以及铜合金作为仅次于铝合金的第二大消费有色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能源及石化、机械及冶金、交通、轻工、新兴产业等领域。对于有些铜产品来说,需要提高铜产品的出光效率,这也是影响铜产品性能的关键,备受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反射和干涉效应等方面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光的输出效率。
[0003]为了提高铜产品的出光效率,使得光尽可能多的发射出去,人们使用了不同的技术,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但是成效不显著。同时,这些方法还带来了许多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的物质,与当前的环保趋势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修复剂具有优良的修复性,可有效提高铜材表面的出光效率,铜材表面的出光率提高到94%以上,环保又安全。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06]陶瓷微粉,40~80份;
[0007]聚偏二氟乙烯,20~40份;
[0008]蛭石,10~36份;
[0009]海泡石,28~42份;
[0010]干酪素,16~29份;
[0011]聚丙烯酰胺,18~33份;
[0012]固化剂,66~130份;r/>[0013]去离子水,280~390份。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15]陶瓷微粉,50~70份;
[0016]聚偏二氟乙烯,25~35份;
[0017]蛭石,15~30份;
[0018]海泡石,32~40份;
[0019]干酪素,18~25份;
[0020]聚丙烯酰胺,20~30份;
[0021]固化剂,80~115份;
[0022]去离子水,300~350份。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24]陶瓷微粉,60~68份;
[0025]聚偏二氟乙烯,30~34份;
[0026]蛭石,18~28份;
[0027]海泡石,34~38份;
[0028]干酪素,20~23份;
[0029]聚丙烯酰胺,24~27份;
[0030]固化剂,93~109份;
[0031]去离子水,250~300份。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微粉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比例为1:0.5。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设定陶瓷微粉、聚偏二氟乙烯、蛭石、海泡石、干酪素和聚丙烯酰胺混合成的组份为第一组份,固化剂的组份为第二组份,第一组份与第二组份的比例为1:0.5。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化剂采用的是脂肪胺。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陶瓷微粉采用的是纯氧化陶瓷微粉。
[0036]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第1步骤、准备好所有原材料:陶瓷微粉、聚偏二氟乙烯、蛭石、海泡石、干酪素、聚丙烯酰胺、固化剂和去离子水;
[0038]第2步骤、将陶瓷微粉、聚偏二氟乙烯、蛭石、海泡石、干酪素、聚丙烯酰胺混合,均匀搅拌打散成细度合格的细粉末,即得到第一组份;
[0039]第3步骤、将第一组份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
[0040]第4步骤、将作为第二组份的固化剂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到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组份的粒度为800~1000目。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在第3步骤中,搅拌混合的搅拌转速为600~1200rpm,搅拌时间为6~20分钟;在4步骤中,搅拌混合的搅拌转速为300~500rpm,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004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具有优良的修复性,可有效提高铜材表面的出光效率,铜材表面的出光率提高到94%以上,环保又安全,本专利技术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十分简单,可操作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5]本专利技术的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40~80份;聚偏二氟乙烯,20~40份;蛭石,10~36份;海泡石,28~42份;干酪素,16~29份;聚丙烯酰胺,18~33份;固化剂,66~130份;去离子水,280~390份。
[004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50~70份;聚偏二氟乙烯,25~35份;蛭石,15~30份;海泡石,32~40份;干酪素,18~25份;聚丙
烯酰胺,20~30份;固化剂,80~115份;去离子水,300~350份。
[0047]更进一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60~68份;聚偏二氟乙烯,30~34份;蛭石,18~28份;海泡石,34~38份;干酪素,20~23份;聚丙烯酰胺,24~27份;固化剂,93~109份;去离子水,250~300份。
[0048]陶瓷微粉是一种轻质非金属多功能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分散性好、遮盖力高、白度高、悬浮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可塑性好、耐热温度高、密度小、烧失量低、光散射性好、绝缘性好,可提高涂料的吸附性、耐侯、耐久性、耐擦洗、耐腐蚀及耐高温性,改善漆膜的机械性能,增加透明度,提高防火性能,可用于防腐、防火、耐高温、粉末、建筑涂料及各种工业、民用涂料,特别适合于高光半光性涂料及其它容剂。聚偏二氟乙烯是一种高度非反应性热塑性含氟聚合物。蛭石是一种天然、无机,无毒的矿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会膨胀的矿物,它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矿物,属于硅酸盐。海泡石是一种纤维状的含水硅酸镁。干酪素是经酸法或酶法或膜分离工艺制得的产品,它是由α、β、κ和γ及其亚型组成的混合物。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固化剂又名硬化剂、熟化剂或变定剂,是一类增进或控制固化反应的物质或混合物。去离子水是指除去了呈离子形式杂质后的纯水。
[0049]其中,陶瓷微粉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比例为1:0.5。设定陶瓷微粉、聚偏二氟乙烯、蛭石、海泡石、干酪素和聚丙烯酰胺混合成的组份为第一组份,固化剂的组份为第二组份,第一组份与第二组份的比例为1:0.5。固化剂采用的是脂肪胺。陶瓷微粉采用的是纯氧化陶瓷微粉。
[0050]本专利技术的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骤、准备好所有原材料:陶瓷微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40~80份;聚偏二氟乙烯,20~40份;蛭石,10~36份;海泡石,28~42份;干酪素,16~29份;聚丙烯酰胺,18~33份;固化剂,66~130份;去离子水,280~39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50~70份;聚偏二氟乙烯,25~35份;蛭石,15~30份;海泡石,32~40份;干酪素,18~25份;聚丙烯酰胺,20~30份;固化剂,80~115份;去离子水,300~3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陶瓷微粉,60~68份;聚偏二氟乙烯,30~34份;蛭石,18~28份;海泡石,34~38份;干酪素,20~23份;聚丙烯酰胺,24~27份;固化剂,93~109份;去离子水,250~30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粉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比例为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材表面出光修复剂,其特征在于:设定陶瓷微粉、聚偏二氟乙烯、蛭石、海泡石、干酪素和聚丙烯酰胺混合成的组份为第一组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青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胜锦洁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