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11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身体的电极系统,包括:外部信号源,其用于发出电信号;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其用于植入在所述身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体内植入电极的电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生物物理技术不断发展,通过施加电场的方法抑制病变组织细胞快速生长的治疗技术应运而生,例如,以TTF(Tutor Treating Field)技术为代表的电场肿瘤治疗装置。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场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具有破坏作用。通常,电极的配置以头部表面贴覆为主,前后左右各一片电极,前片和后片为一对电极,产生具有为前后方向的电场作用方向;左片和右片为一对电极,产生具有为左右方向的电场作用方向。在使用时,一个电场发生装置交替向两对电极施加电信号。例如,电场发生器向左片电极和右片电极施加一秒钟的电信号、在颅内形成一秒钟的左右电场作用后,停止向左片电极和右片电极施加电信号,转而向前片电极和后片电极施加一秒钟的电信号、在颅内形成一秒钟的前后电场作用。此时完成了一个施加周期,在第二个施加周期中,是按照左右一次、前后一次的顺序,有顺序的、有规律的交替向两对电极施加电信号,在颅内形成了两个方向交替的电场。在体外贴覆的电极上施加的电信号越强,在体内得到的电场也越强,而在体内获得的电场越强,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越明显。患者使用的贴覆式电极的使用期限为二到四天,超过使用期限就必有更换新的电极。由于贴覆式电极是直接用胶粘贴在皮肤上的,因此或多或少会对皮肤产生影响,一般表现为红肿、起泡、溃疡等过敏现象,一旦出现起泡、溃疡的情况,就必须停用一段时间,等皮肤愈合后才能继续使用。
[0003]另外,现有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电场所施加的方向不多,不能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根据电场抑制肿瘤的原理,电场对分裂时长轴与电场方向一致的肿瘤细胞影响最为明显,而对于分裂时长轴与电场方向垂直的肿瘤细胞影响较小,因此目前的电极配置方式不足以覆盖具有不同长轴方向的所有分裂细胞,使得一部分肿瘤细胞分裂时不在电场作用范围内,从而该部分肿瘤细胞顺利分裂,造成病灶增长。
[0004]其次,现有技术中,电场损耗大。通过贴覆在体表的电极向病灶施加电场,需要经过皮肤、骨骼、肌肉,器官、体液的衰减才能施加到病灶上,导致大部分电场能量被损耗。如果要想在病灶得到有效的治疗强度,就需要在电极上施加更大强度的信号,但是提高所施加的电场强度,受人体的承受能力、副作用、治疗设备小型化和电池续航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0005]再次,在现有技术中,病灶内获得的电场方向不确定。理想的情况是病灶区获得的电场的方向与电极所施加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在实施电场的过程中,电场需要经过皮肤、骨骼、肌肉,器官、体液等。这些组织的形状大小各异,电阻率、介电常数相差较大。电场一般是沿电阻率最小、介电常数最大且距离最短的路径施加到肿瘤部位,这个路径并不是在从电极到肿瘤部位的直接连线上,因此肿瘤接受到的电场方向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偏移,无法突出电场的作用方向。
[0006]最后,在现有技术中,在施加电场时,针对病灶的靶向控制不明显。电场在导体形
成的电力线是广泛分布的,并不只针对病灶,还包括许多非病变部位。因此,现有的施加电场治疗病灶(例如肿瘤)的技术很难把电力线聚集到病灶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身体的电极系统,其可以包括:外部信号源,其用于发出电信号;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其用于植入在所述身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
[0008]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可以为病灶位置,并且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与所述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可以是立体植入电极。
[0009]电极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其用于植入在所述身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处,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
[0010]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可以位于骨骼和身体内部组织之间,在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与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可以是片状植入电极。
[0011]电极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其位于所述身体外部的至少一个第三位置处,至少一个第三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
[0012]在至少一个第三电极与所述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可以是片状电极。
[0013]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具有的形状可以为球体和多面体中的任意一种。
[0014]电极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第一固定装置。
[0015]电极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的第二固定装置。
[0016]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可以释放电场。
[0017]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区域释放电场,至少一个区域与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其他区域可以彼此绝缘。
[0018]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0019]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区域与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至少一个区域与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其他区域彼此绝缘。
[0020]在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中的任意两个第二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0021]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三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可以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三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0022]在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三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可以在至少
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区域与至少一个第三电极之间产生电场,至少一个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其他区域彼此绝缘。
[002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身体的电极系统,其可以包括:外部信号源,其用于发出电信号;以及至少一对植入电极,其用于植入在骨骼和身体内部组织之间,至少一对植入电极连接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电信号,从而在至少一对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0024]至少一对植入电极可以围绕所述身体内部组织定位成彼此相对。
[0025]在至少一对植入电极与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至少一对植入电极可以是片状植入电极。
[0026]电极系统还可以在至少一对植入电极中的一对植入电极内的一个植入电极和至少一对植入电极中的另一对植入电极内的一个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002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身体的电极系统,其可以包括:外部信号源,其用于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身体的电极系统,包括:外部信号源,其用于发出电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其用于植入在所述身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位置为病灶位置,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与所述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是立体植入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其用于植入在所述身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位于骨骼和身体内部组织之间,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与所述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是片状植入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极,其位于所述身体外部的至少一个第三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极连接到所述外部信号源以接收所述电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极与所述外部信号源之间的连接通过导线或者电磁感应来实现,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电极是片状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具有的形状为球体和多面体中的任意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第一固定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的第二固定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释放电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区域释放电场,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其他区域彼此绝缘。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系统,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植入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植入电极的表面上的其他区域彼此绝缘。1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凌常九生卢健熊凌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安泰康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