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电接插系统以及相关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101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系统,包括一个第一电缆壳体(12(1))、一个第二电缆壳体(12(2))、第一电缆触头(14)、第二电缆触头(16)、沟槽(18)、一个第一卡持弹簧(20)、一个第二卡持弹簧(22)以及一个杠杆系统(24(1))。这种电连接系统易于进行组装和拆卸,并且易于在快速随机充电过程中进行连接和断开,提供大电流供电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电接插系统以及相关方法本申请要求享有序列号为No.60/381840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于2002年5月17日提交,在此通过引用将其中的内容结合入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电接插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电流电接插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完全充电后的电池能够提供不超过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并且随后需要八个小时进行重新充电。如果消费者容许电池在持续充电八个小时后进行冷却,如同制造商所推荐的那样,那么每个电池每天仅可以用于一个八小时工作班次。由此,那些希望享受电动车辆的便利但是必须工作不止一个班次的使用者,必须精心设计车辆外部的电池处理设备和“电池室”,来容许这些车辆用于后续的八小时工作班次,其中在“电池室”内可以对电池进行更换和充电。与常规的电池充电操作相比,快速充电或者随机充电容许由电池供电的工业车辆连续工作更长的距离,并且持续更长的时间。例如,取代仓库中的叉式自动装卸车必须以规则的时间间隔脱线来更换电池组,在一个电池组被使用的同时对另外一个进行充电,电池组位于自动装卸车中并且可以在雇员休息以及进行其它暂停的过程中处于工作状态进行充电。这样就获得了更高的生产率。此外,快速充电避免了需要对电池进行更换,并且由此可以降低额外电池、电池更换设备、占地面积以及堆积的资本费用。避免对电池进行更换还通过减少对用于进行这些更换和充电操作的专业操作人员的需求而降低了运行费用。快速充电提高了能量效率并且降低了能量消耗,因为快速充电器本身比非快速/随机充电器更为高效,并且较少发生过充电现象的随机充电还增大了电池的库伦定律和能量效率。此外,利用快速充电器进行随机充电可以保持电池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均充电状态,这将有助于提高自动装卸车的性能和速度。在较高的充电状态(SOC)下进行工作还减少了维护成本,维护成本与在低的电压/SOC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较高电流和组件温度相关联。-->尽管快速或者随机充电提供了大量益处,但是它仍旧存在某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用于进行快速或者随机充电的充电器以远远高于传统系统的电流进行工作,并且由此需要能够应付较高电流负载的接插件和电缆。此外,这些接插件必须易于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连接和断开,并且必须易于组装和维护。专利技术概述一种按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接插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带有匹配表面和卡特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一个卡持装置以及至少一个沟槽。所述壳体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通道,一条用于与一个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相匹配的第二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所述卡持装置被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且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沟槽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上。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与所述沟槽连通。一种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系统包括一个第一壳体,一个第二壳体,一个第一电缆触头,一个第二电缆触头,一个第一卡持装置,一个第二卡持装置,一条第一沟槽,一条第二沟槽以及一个杠杆系统。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具有一个第一匹配表面和一个第一卡持表面,而所述第二电缆触头具有一个第二匹配表面和一个第二卡持表面。所述第一壳体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通道,一条用于与一个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相匹配的第二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第三通道,一条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一部分相匹配的第四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三通道的一个端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上带有第二通道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上带有第四通道的部分可拆卸地匹配起来,以便将所述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耦合在一起。一个第一卡持装置被安装在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且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第一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第二卡持装置被安装在所述第二通道中,并且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上的第二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二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三通道中。所述第一沟槽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卡持表面上。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沟槽连通。所述第二沟槽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第二卡持表面上。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沟槽连通。所述杠杆系统被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上,用于将所述第一与第二壳体和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连接起来和断开。一种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用于制取电接插件的方法,包括将一个带有匹配表面和卡持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插入到一个第一壳体中的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与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第一卡持装置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在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沟槽连通。一种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用于形成电连接的方法,包括将一个带有匹配表面和卡持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插入到一个第一壳体中的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并且具有一条第三通道,该第三通道用于使得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发生匹配。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与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第一卡持装置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在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沟槽连通。带有一个匹配表面和一个卡持表面的第二电缆触头被插入在一个第二壳体中的第二通道内。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并且具有一条第四通道,该第四通道用于使得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一部分发生匹配。所述第二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与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中的第二卡持装置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二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二通道中。在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开口与所述第二沟槽连通。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三通道与第二壳体中的第四通道被可拆卸地匹配起来,来将所述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耦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进行快速或者随机充电的电连接系统,或者大电流供电连接,其能够如同用于较小电流级别的现有电接插系统那样易于进行组装和拆卸。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接插系统,其易于在快速或者随机充电过程中进行连接和断开,或者大电流供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构,一种使用者可定制的辅助壳体,用于安放辅助功能和特征,比如用于快速或者随机充电操作的电池监控,气体导管或者水导管,电流存在指示以及机电联锁机构。安装在所述接插件的中央通道内的辅助-->壳体可以提供高达十个45安培的电路,用于对电池的温度、充电状态、充电历史以及电压进行监控。这些电路还可以被用于进行数据收集和系统控制。指示灯也可以被连接入所述辅助壳体内,来使得操作人员知晓系统是否处于通电状态。对于所述辅助壳体来说另外一种用途是将一个电磁体安装在一个壳体中并且将磁性靶安装在另外一个壳体中,来将两个接插件物理性卡锁/锁定在一起。附图简述图1是一个按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接插件,包括:一个带有匹配表面和卡持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一个壳体,其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通道,一条用于与一个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匹配的第二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 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卡持装置,该卡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以及至少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上的沟槽,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与这些沟槽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2-5-17 60/381,8401.一种电接插件,包括:一个带有匹配表面和卡持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一个壳体,其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通道,一条用于与一个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匹配的第二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卡持装置,该卡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以及至少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上的沟槽,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与这些沟槽连通。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装置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装置是一个弹簧,该弹簧朝向所述卡持表面进行偏压。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具有一个匹配表面和一个卡持表面,并且该电接插件还包括:另外一个壳体,其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第三通道,一条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一部分发生匹配的第四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三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另外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三通道中的卡持装置,该卡持装置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二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以及至少另外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卡持表面和另外一个卡持装置上的沟槽,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与这些沟槽连通,其中,所述壳体中的第二与第四通道能可拆卸地匹配起来,以便将所述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耦合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接插件,还包括一个辅助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并且被耦合在一根或者多根耦合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电缆上。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是一个电池监控装置。7.一种电连接系统,包括:一个带有第一匹配表面和第一卡持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一个带有第二匹配表面和第二卡持表面的第二电缆触头;一个第一壳体,其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通道,一条用于与一个第二电缆触头的一部分相匹配的第二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壳体,其限定出了一条用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第三通道,一条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一部分相匹配的第四通道,以及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三通道的一个端部的第二开口,其中带有第二通道的第一壳体的一部分可拆卸地与带有第四通道的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匹配,以将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耦合在一起;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第一卡持装置,该第一卡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第一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中的第二卡持装置,该第二卡持装置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上的第二卡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二电缆触头可拆卸地卡持在所述第三通道中;一条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第一卡持表面上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开口与该第一沟槽连通;一条形成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第二卡持表面上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开口与该第二沟槽连通;以及一个杠杆系统,其被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上,用于将所述第一与第二壳体和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连接起来和断开。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系统还包括: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板;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板;以及一个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板上的把手,其中,所述把手具有一个配合位置和一个松脱位置,在所述配合位置处,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和第一与第二壳体被连接在一起,而在所述松脱位置处,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和第一与第二壳体被相互断开。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系统还包括:一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板;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沟槽;以及-->一个枢转连接于所述板上的把手,并且该把手具有一个骑坐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沟槽中的突起,其中,所述把手具有一个配合位置和一个松脱位置,在所述配合位置处,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和第一与第二壳体被连接在一起,而在所述松脱位置处,第一与第二电缆触头和第一与第二壳体被断开。10.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装置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缆触头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二卡持装置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电缆触头的宽度。11.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装置是一个弹簧,该弹簧朝向所述第一卡持表面进行偏压,而所述第二卡持装置也是一个弹簧,该弹簧朝向所述第二卡持表面进行偏压。12.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一个辅助装置,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内,并且被耦合到一根或者多根耦合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缆触头上的电缆上。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是一个电池监控装置。14.一种用于制造电接插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一个带有匹配表面和卡持表面的第一电缆触头插入到一个第一壳体中的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个端部的开口;和使得所述第一电缆触头上的卡持表面与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第一卡持装置发生配合,来将所述第一电缆触头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H贝克DA曼茨尼UF纳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森电工产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