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8097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与应用,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第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该抗感染发酵产品原料包括黑木耳、米糠、山楂、黄柏、黑豆、莲子,还包括薏苡仁;第二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该抗感染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第三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该抗感染发酵产品的一种制品;第四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该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品去脚气的应用。制品去脚气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发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真菌是红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是一种最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 呈世界性分布, 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可以引起皮肤、毛发、指趾甲感染, 且常引起足和指趾甲的慢性难治性感染。有研究统计它可以导致皮肤癣菌病中的慢性感染圈, 培养阳性率达到67%。当皮肤癣菌感染人类后,毛发、甲和皮肤的角质组织成为其生长代谢所需的物质基础。皮肤癣菌有侵犯角质组织皮肤、毛发和甲的能力, 但通常被局限在表皮无生命的角蛋白层,因为它们没有穿透免疫活性宿主活性组织的能力。慢性的皮肤癣菌感染大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感染可引发宿主不同程度的反应。根据文献报道,红色毛癣菌感染的致病过程主要是关节分生孢子与皮肤角质层接触后发生粘附, 孢子出芽进而形成菌丝, 菌丝纵向生长可穿透至角质层深层, 横向生长使皮损外延扩展。
[0003]红色毛癣菌最常引起足癣、体癣、须癣、手癣和股癣, 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头癣较少见。皮损特点以环行或半环行周边隆起的红斑为特点, 因为易复发和再感染, 所以迁延难治成为慢性感染。有时可见到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肉芽肿性疾病, 例如Majocchi肉芽肿, 多见于年轻女性的下肢。2000年Bulajic等对1997至1998年的2447例皮肤标本进行了真菌学检查, 其中591例有真菌, 红色毛癣菌为常见菌种之一, 占2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足(41.47%)、脚趾甲(22.06%)、手指甲(10.88%)。
[000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去脚气产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安全、对皮肤无伤害且去脚气效果好的去脚气产品是本领域的研发热点。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黑木耳、米糠、山楂、黄柏、黑豆、莲子、薏苡仁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制品与应用。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抗感染发酵产品原料包括黑木耳、米糠、山楂、黄柏、黑豆、莲子。
[0008]进一步地,该抗感染发酵产品原料还包括薏苡仁。
[0009]进一步地,该抗感染发酵产品原料按重量份数计,黑木耳为4

12份,米糠为2

10份,山楂为2

10份,黄柏为2

10份,黑豆为2

10份,莲子为4

12份,以及薏苡仁为2

10份。
[0010]更进一步地,该抗感染发酵产品原料按重量份数计,黑木耳为8份,米糠为6份,山楂为6份,黄柏为6份,黑豆为6份,莲子为8份,以及薏苡仁为6份。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超微粉;第二步制备发酵菌株种子液;第三步制备发酵基质;第四步发酵方法;第五步制得发酵产品。
[0012]进一步地,第一步制备超微粉具体工艺为取干燥的黑木耳、米糠、山楂、黄柏、黑豆、莲子、薏苡仁等原料,破碎成粒径在10μm以下超微粉,备用。
[0013]进一步地,第二步制备发酵菌株种子液具体工艺为枯草芽孢杆菌、乳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混合培养制成发酵菌株种子液,备用。
[0014]进一步地,第三步制备发酵基质具体工艺为按照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超微粉重量为基准,在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保持一段时间,停止加热,降温,得发酵基质,备用。
[0015]进一步地,第四步发酵方法具体工艺为按重量0.02~0.06倍的比例,将所述第二步中的发酵菌株种子液接种在第三步中得到的发酵基质中进行发酵。
[0016]进一步地,第五步制得发酵产品具体工艺为终止发酵后,控制适宜的酵母自溶条件,将发酵液中酵母进行自溶并采用超声波破壁萃取工艺,获得丰富的酵母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0017]更进一步地,第二步中,将枯草芽孢杆菌、乳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接种于温度在30~42℃的培养基中,培养5~20小时制成发酵菌株种子液。
[0018]更进一步地,第三步中,以第一步中得到的超微粉重量为基准,在超微粉中加入2~5倍的水,煮沸后保持5分钟,停止加热,降温,得发酵基质,备用。
[0019]更进一步地,第四步中,发酵温度30~36℃,发酵时间为1~2天。
[0020]更进一步地,第二步中,所述培养基含有牛肉膏0.2~0.4%,胰蛋白胨0.8~1.2%,NaCL0.4~0.6%。
[002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该抗感染发酵产品的制品,该制品可以为粉剂或洗脚皂。
[0022]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该抗感染发酵产品及其制品在去脚气的应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感染发酵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组方更加科学合理,制备方法高效,制品生物利用度高,抗感染效果显著,诸多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第一步制备超微粉:取干燥的黑木耳为8kg,米糠为6kg,山楂为6kg,黄柏为6kg,黑豆为6kg,莲子为8kg。破碎成粒径在10μm以下超微粉,备用。
[0026]第二步制备发酵菌株种子液:培养基含有牛肉膏0.3%,胰蛋白胨1.0%,NaCL0.5%。将经活化的枯草芽孢杆菌、乳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接种比例1:1:1、接种量分别为2%,36℃混合培养12h,制成发酵菌株种子液,备用。
[0027]第三步制备发酵基质:按照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超微粉重量为基准,在发酵罐中加入5倍水,煮沸后保持5分钟,停止加热,降温,得发酵基质,备用。
[0028]第四步发酵方法:分别按重量0.04倍的比例,将所述第二步中的发酵菌株种子液接种在第三步中得到的发酵基质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3℃,时间36h。
[0029]第五步制得发酵产品:终止发酵后,取发酵液4500rpm离心25min,取上清液使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道尔顿的超滤膜进行膜分离,滤过液适当浓缩后,冷冻干燥制得发酵产品。
[0030]实施例2第一步制备超微粉:取干燥的黑木耳为4kg,米糠为10kg,山楂为2kg,黄柏为10kg,黑豆为2kg,莲子为12kg,薏苡仁为2kg。破碎成粒径在10μm以下超微粉,备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感染发酵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感染发酵产品包括以下原料:黑木耳、米糠、山楂、黄柏、黑豆、莲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感染发酵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感染发酵产品原料还包括薏苡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感染发酵产品,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黑木耳为4

12份,所述米糠为2

10份,所述山楂为2

10份,所述黄柏为2

10份,所述黑豆为2

10份,所述莲子为4

12份,以及所述薏苡仁为2

10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感染发酵产品,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黑木耳为8份,所述米糠为6份,所述山楂为6份,所述黄柏为6份,所述黑豆为6份,所述莲子为8份,以及所述薏苡仁为6份。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抗感染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超微粉;第二步制备发酵菌株种子液;第三步制备发酵基质;第四步发酵方法;第五步制得发酵产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感染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制备超微粉具体工艺为取干燥的黑木耳、米糠、山楂、黄柏、黑豆、莲子、薏苡仁等原料,破碎成粒径在10μm以下超微粉,备用;所述第二步制备发酵菌株种子液具体工艺为枯草芽孢杆菌、乳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辉崔璨孔令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求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