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087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根据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表面形态及极性特点,预先进行深度改性处理,使该类生物质材料的表面极性从亲水性向疏水性过渡;在降低该类生物质纤维的表面极性的同时,整理其纤维形态,提高生物质纤维的平整性和柔顺性;随后将经改性处理的生物质材料加入树脂配方体系,大幅度提高和非极性热塑性树脂的相容性,同时在配方体系中加入少量生物质长纤维增强,得到的制品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掺合量,同时提升了制品的机械力学性能,不仅能作为装饰材料,也可制造出受力结构注塑制品,这对拓展质地较差的生物质的应用领域具有突破性的首创意义。首创意义。首创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果核、种子属于天然或人工种植生物质品种,这是一类品种众多、数量巨大,可再生的绿色生物质资源。它们包括咖啡壳、核桃壳、稻壳、果核壳等加工剥离物。中国稻米年产量在一亿吨以上,其加工剥离物在1500万吨以上,中国核桃等坚果剥离物占比60%,其剥离物也高达数百万吨。对这一量大面广的资源如何高值化加工应用,是人类长期不断地追求。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的特点是植物纤维中纤维素与木质素包覆紧密,质地坚硬,纤维长径比低。目前,国内外对这一类生物质剥离物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品参合量少、力学指标较低,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这一类量大面广的生物质纤维多用于燃料、制炭或化肥、农药、饲料填充材料。
[0003]天然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即NFC,通常以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
ꢀ‑
丙烯腈树脂、聚碳酸酯、聚乳酸、ABS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基础树脂,与生物质植物纤维粉体以及相容剂、润滑剂等助剂共混,经造粒、注塑成型或挤出成型得到的环保型复合材料。其虽然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建材,但是,它也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为天然极性高分子材料,他们和大多数热塑性树脂相容性差,生物质掺合量较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大大限制了这种新型绿色建材的应用范围。当前对生物质树脂复合材料材料的改性大多集中在提高其耐侯性、阻燃性、可润滑性等,需要添加大量的功能助剂,所加入的相容剂因配方系统为简单的机械混合,难于实现基体材料的“界面复合”,对制品力学性能改善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制备高掺合量、高性能注塑级生物质树脂复合材料,在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物质掺合量,从而解决复合材料中生物质掺合量与力学指标呈反比例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技术理念新颖,创造性突出,对于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高值化利用,市场应用价值高。
[0005]本专利技术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根据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表面形态及极性特点,预先进行深度改性处理,使该类生物质材料的表面极性从亲水性向疏水性过渡,同时在降低该类生物质纤维的表面极性的同时,整理其纤维形态,提高生物质纤维的平整性和柔顺性。经改性处理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进入配方体系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了和非极性热塑性树脂处理的相容性,再在配方系统中加入少量生物质长纤维增强,得到的制品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掺合量,同时提升了制品的机械力学性能,其技术水平和工艺方法为国内外首创。
[0006]进一步地,所述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和所述生物质长纤维在添加前均需要
经过深度改性处理。
[0007]所述深度改性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采用甲基硅酸钠作为改性剂,对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进行改性处理,同时调整物料的pH值。具体是将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粉碎至60

800目短纤维,然后投入高速搅拌釜内,加入改性剂,调整物料pH值至7

8,在100~120℃下搅拌10~30分钟;通常植物机体呈酸性,甲基硅酸钠液体碱性,利用其优良的渗透性和成膜性达到封闭包覆的主要改性目的。
[0009]步骤2:采用EVA乳胶改性步骤1处理过的物料的表面性能。具体是向步骤1的混合物料中加入EVA乳胶和烷基苯磺酸,在100~120℃下继续搅拌10~30分钟;此过程中可以少量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可以不加。
[0010]步骤3:使用纤维整理剂改善物料的平整性和柔韧性。具体是向步骤2的混合物料中加入纤维整理剂,100~120℃下继续搅拌5~20分钟;物料冷却、干燥,含水率达3%以下。
[0011]生物质长纤维的改性过程同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的改性过程,区别仅在于不需要粉碎过程。
[0012]改性后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与改性后的生物质长纤维的添加质量之和在生物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20~82%。
[0013]改性过程中各组分按质量份数构成如下:
[0014][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和所述生物质长纤维在添加前需要经过三次以上的深度改性处理。
[0016]所述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先粉碎至60

800目短纤维,再进行改性处理。
[0017]改性过程中,甲基硅酸钠是以35%固含量的水溶液形式加入。
[0018]所述生物质长纤维为纤维长度5

30mm、长径比10:1

100:1的椰丝、亚麻丝类长纤维。
[0019]所述EVA乳胶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固含量20

30%。
[0020]甲基硅酸钠具有碱性,且渗透性强,可渗透至毛细管内部并封闭植物纤维毛细管端口,大大降低了植物纤维的表面积和亲水性能;EVA乳胶有利于改善生物质纤维的相容性、流动性及成膜性;纤维整理剂有利于改善生物质纤维的平滑线和柔韧性。对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复合材料,在配方体系中再加入少量经预处理的生物质长纤维,这样在复合材料体系中,经预处理后长短不一植物纤维成网状形态均匀分布并与非极性聚烯烃树脂有较好的的相容性,所得制品可以大幅度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烷基苯磺酸钠为双亲性表面活性物质,对极性和非极性高分子物质同时具有相容性,更有利于植物纤维与非极性聚烯烃树脂的复合。
[0021]本专利技术高掺合量、高性能生物质树脂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是在常规配方的基础
上辅以深度改性后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和深度改性后的生物质长纤维,经混配、造粒和注塑成型,通过更换注塑模具和调整造粒料配方,得到不同使用功能的生物质树脂复合材料注塑制品,如生活用品,文化用品,包装用品及受力结构的家具、建筑装饰制品。
[0022]具体是将常规配方和改性后的物料按配比量投入高速搅拌釜内混合均匀,然后用平行双螺杆造粒机进行造粒,最后将粒料加入注塑机进料罐,在140

180℃温度下注塑成型。
[0023]本专利技术工艺适用于热塑性树脂体系,如热塑性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AS树脂、聚乳酸、ABS、聚酯等。
[0024]复合材料的配方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和要求,举例示意如下(按质量份数):
[0025][0026]所述改性植物纤维和改性长纤维的改性过程如上述所述。
[0027]所述改性无机粉体选自用1

5%钛酸酯偶联剂包覆处理的轻质碳酸钙或滑石粉,细度 800

1250目。
[0028]所述相容剂选自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P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子类剥离物高性能高掺合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根据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表面形态及极性特点,预先进行深度改性处理,使该类生物质材料的表面极性从亲水性向疏水性过渡;在降低该类生物质纤维的表面极性的同时,整理其纤维形态,提高生物质纤维的平整性和柔顺性;随后将经改性处理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加入树脂配方体系,大幅度提高和非极性热塑性树脂的相容性,同时在配方体系中加入少量生物质长纤维增强,得到的制品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掺合量,同时提升了制品的机械力学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规热塑性树脂配方体系的基础上辅以深度改性后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和深度改性后的生物质长纤维,经混配、造粒和注塑成型,通过更换注塑模具和调整造粒料配方,得到不同使用功能的生物质树脂复合材料注塑制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后的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与改性后的生物质长纤维的添加质量之和在生物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20~8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的深度改性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果核、种子类生物质剥离物粉碎至60

800目短纤维,然后投入高速搅拌釜内,加入改性剂甲基硅酸钠,调整物料pH值至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人勤吕长青何理桂晓天李思蔚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长杏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