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方法以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汽车的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的评价试验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汽车的车身所需的性能之一而存在碰撞性能,从而要求在碰撞时减少车身的损伤并且保护乘坐者。在汽车的开发设计阶段,车身的碰撞性能的评价不可缺少,从而实施基于计算机上的模拟的性能预测。另外,作为确认目标的碰撞性能的实现的方法,汽车制造商会制造试制车以供碰撞试验之用,假设不满足性能的情况下,则需要实施对策,重新制造试制车,并再次实施碰撞试验,从而需要大量的开发成本、开发时间。
[0003]因此,以往,为了节约开发成本、开发时间,取代汽车的车身整体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而进行车身部件单体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以下,也称为“部件碰撞试验”。),为了通过车身部件单体的试验来评价车身整体的碰撞性能,期望通过控制部件约束状态、载荷负载状态来进行符合实际的车身整体的变形的试验的试验方法。
[0004]汽车的车身部件中的特别在偏置(SOL)碰撞时担负保护乘坐者的重要的作用的前柱以及车顶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汽车的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的评价试验时,分别利用支承夹具对所述车身部件的前端部、中间部以及后端部进行支承,在对所述前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夹具设置平移控制兼旋转控制机构,在对所述中间部进行支承的支承夹具设置平移控制机构,所述平移控制兼旋转控制机构具有:一对支承构件,它们具有与碰撞方向平行的两列水平引导槽;旋转盒,其具有在上表面固定所述车身部件的前端部并使碰撞冲头与前表面碰撞的L形板和设置于该L形板的两侧面的侧面板,所述旋转盒被所述支承构件夹持;旋转轴销,其作为所述旋转盒的旋转轴贯通所述旋转盒的所述侧面板及所述两列水平引导槽的一方;第1压缩销,其贯通以所述旋转轴销的中心轴为圆弧的中心设置在所述旋转盒的侧面板的圆弧状引导槽及所述两列水平引导槽的另一方;以及连结板,其将所述旋转轴销和所述第1压缩销连结为能够旋转且能够沿着所述水平引导槽移动,在所述圆弧状引导槽内配置有第1吸能构件,所述平移控制机构具有:支承板,其固定于所述支承夹具;一对滑动引导件,它们设置在该支承板上;圆板,其在其外周端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承板与所述滑动引导件夹持,并对所述车身部件的中间部进行固定;以及平移板,其在其两端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所述支承板与所述滑动引导件夹持,并配置为与所述圆板的上部接触,第2压缩销嵌入直线状引导部内,其中,所述第2压缩销通过在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平移板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设置,所述直线状引导部形成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平移板中的另一方并沿所述平移板能够滑动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直线状引导部在内部配置有第2吸能构件,使碰撞冲头以试验速度与所述旋转盒的L形板的所述前表面碰撞,并且通过所述平移控制兼旋转控制机构的所述旋转轴销和所述第1压缩销的沿着所述两列水平引导槽的水平移动、与所述第1压缩销压缩所述第1吸能构件的反作用力,来控制所述车身部件的前端部的平移移动与旋转,通过第2压缩销压缩所述第2吸能构件的反作用力,来控制所述车身部件的中间部的平移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部件是由前柱和车顶纵梁构成的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控制兼旋转控制机构和所述平移控制机构再现在实际的车身碰撞中产生的所述车身部件的变形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车身部件的中间部和后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夹具分别单独地具有载荷测定用的负载传感器,利用各个负载传感器对在基于所述碰撞冲头的所述车身部件的碰撞变形时产生的变形载荷的分布进行测量。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1吸能构件或者第2吸能构件使用圆管状的金属管。6.一种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评价试验装置,是进行汽车的车身部件的碰撞性能的评价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健太郎,小日置英明,二塚贵之,堺谷智宏,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