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和电子设备后盖、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71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型薄膜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和电子设备后盖、保护壳;薄膜器件边缘的透明导电层向内收缩,在薄膜器件边缘挤压或者切割时,不会使两个透明导电层相互接触;薄膜器件与电极连接后,需要将电极正对面的透明导电层清除,避免外力按压导致电极与正对面透明导电层连接而短路。短路。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和电子设备后盖、保护壳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型薄膜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和电子设备后盖、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型薄膜电学器件,包括PDLC薄膜器件、SPD薄膜器件、电致变色薄膜器件、染料液晶薄膜器件、液晶薄膜器件等,这些薄膜器件一般为三明治结构,包含两层透明薄膜基材,分别附着在两层基材上的两层透明导电层,其中两层透明导电层相互面对地设置,且在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功能层。
[0003]无论功能层有几层,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两层透明导电层容易互相接触进而发生短路:刀模切割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薄膜器件边缘的受到挤压;在激光切割时,激光的热效应导致激光路径附近的薄膜器件边缘吸热收缩,进而上下两层透明导电层互相接触;在透明导电层上设置有电极以后,外力按压导致电极与对面的透明导电层电连接进而发生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和电子设备后盖、保护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所述调光薄膜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外边缘均向内收缩且与调光薄膜的外边缘相隔一段距离。
[0007]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所述调光薄膜呈封闭回环形且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内边缘向内收缩且与调光薄膜的内边缘相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外边缘向内收缩且与调光薄膜的外边缘相隔一段距离。
[0008]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所述调光薄膜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贯穿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的第一缺口,贯穿第二透明薄膜基材、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功能层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一缺口的边缘与第二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二缺口的边缘与第一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第一缺口的边缘与第一
缺口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二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第二缺口的边缘与第二缺口的边缘对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第一缺口的边缘与第一缺口的边缘相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二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第二缺口的边缘与第二缺口的边缘相隔一段距离。
[0011]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所述调光薄膜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缺口的水平投影范围内且尺寸小于第一缺口的水平投影;所述第一电极位于第二缺口的水平投影范围内且尺寸小于第二缺口的水平投影。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为点电极或线电极。
[0013]一种电子设备后盖,包括盖体以及所述的防短路结构;所述防短路结构设置在盖体上。
[0014]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以及所述的防短路结构;所述防短路结构设置在壳体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6]本技术提出了多种防短路结构,分别为薄膜器件的边缘短路、透明导电层与电极接触短路给出解决方案;具体来说,薄膜器件边缘的透明导电层向内收缩,在薄膜器件边缘挤压或者切割时,不会使两个透明导电层相互接触;薄膜器件与电极连接后,需要将电极正对面的透明导电层清除,避免外力按压导致电极与正对面透明导电层连接而短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盖体未开孔、未设置电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盖体上设置点电极和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盖体上设置线电极和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所述调光薄膜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11、第一透明导电层
12、功能层13、第二透明导电层14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15。
[0028]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尺寸比透明薄膜基材和功能层的尺寸小,使得各透明导电层的边缘向内收缩。
[0029]靠近透明导电层中心的方向为“内”,靠近透明导电层边缘的方向为“外”。
[0030]由于透明导电层向内收缩,在薄膜器件边缘受到挤压或者被切割时,两个透明导电层不会相互接触。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调光薄膜呈环形结构,此时调光薄膜具有两个外边缘和两个内边缘,中间具有孔2。为了避免内边缘处的透明导电层短路,故还需要将两个内边缘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向内收缩。
[0033]实施例三
[0034]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三中存在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3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31。
[0035]电极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电极与其正对面的透明导电层接触,进而导致短路。故实施例三中,设置贯穿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的第一缺口,贯穿第二透明薄膜基材、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功能层的第二缺口,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一缺口内且尺寸小于第一缺口,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二缺口内且尺寸小于第二缺口。上述方案能够将电极正对面的透明导电层、透明薄膜基材、功能层清除,避免电极与其对面的透明导电层接触而发生短路。
[0036]实施例四
[0037]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第二电极的尺寸大于第一缺口的尺寸,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所述调光薄膜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外边缘均向内收缩且与调光薄膜的外边缘相隔一段距离。2.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薄膜呈封闭回环形且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内边缘向内收缩且与调光薄膜的内边缘相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外边缘向内收缩且与调光薄膜的外边缘相隔一段距离。3.一种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薄膜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薄膜基材、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透明导电层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贯穿第一透明薄膜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功能层的第一缺口,贯穿第二透明薄膜基材、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功能层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一缺口的边缘与第二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相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二缺口的边缘与第一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相隔一段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薄膜防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一缺口的边缘与第一缺口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二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电极在水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