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捕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0473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粒捕集系统,包含:文氏管过滤装置具有进气部、喉部与出气部;旋风式过滤装置设置于出气部,其具有入口与出口;多个第一喷嘴设置于文氏管过滤装置内,第一喷嘴的水平高度高于喉部的水平高度,第一喷嘴提供第一水雾;气体由进气部进入文氏管过滤装置,通过喉部、第一喷嘴,由入口进入旋风式过滤装置,由出口流出旋风式过滤装置,用于捕集气体中的粉尘。中的粉尘。中的粉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粒捕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处理粉尘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粒、粉尘、微细粉尘的捕集。

技术介绍

[0002]在主要空污来源中,粉尘、微粒(Particles)、微细粉尘(fine dust)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因为粉尘、微粒、微细粉尘的体积极不可思议的细微,一旦暴露在充斥该类粉尘、微粒、微细粉尘的空气中,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0003]就高科技制造业的颗粒粉尘废弃处理系统而言,许多废气减量过程中都需要收集微细粉尘。废气中的微细粉尘是极细的固体微粒,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直径超过10微米的粒子归为粗微粒,这类颗粒微粒会被鼻毛或鼻咽腔内的黏膜吸附。直径小于10微米(PM10)的微细粉尘属于悬浮粒子,一旦吸入人体,将会沿着气管与支气管一直深入直达肺部。
[0004]直径小于2.5微米的微细粉尘便属于微细悬浮微粒(PM2.5),而小于0.1 微米者则属于超微细悬浮微粒。包括PM10、PM2.5,在现有的气体洗涤器 (gas scrubber)和分离器(separator)都很难处理,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粒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文氏管过滤装置,其具有进气部、喉部与出气部,该出气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该进气部的水平高度,该喉部位于该进气部与该出气部之间,该喉部的内径小于该进气部与该出气部的内径;旋风式过滤装置,与该文氏管过滤装置同轴心设置于该出气部,该旋风式过滤装置由多个过滤单元构成,各该过滤单元包含直型管部,该直型管部的底部具有锥型管部,该直型管部的轴心垂直于水平面,该锥型管部管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该喉部,该多个过滤单元的该直型管部的具有至少两种尺寸,该多个过滤单元层层套设,位于最外层的该过滤单元具有入口,该入口的水平高度高于相邻内层该过滤单元的底部的水平高度,位于最内层的该过滤单元的该直型管部的顶部为出口,该出口的水平高度高于该入口的水平高度;多个第一喷嘴,设置于该文氏管过滤装置内,该多个第一喷嘴的水平高度高于该喉部的水平高度,各该第一喷嘴提供第一水雾,各该第一水雾的喷洒方向大致平行于该文氏管过滤装置的轴心方向由该第一喷嘴朝向该喉部喷洒;以及气体由该进气部的进气口进入该文氏管过滤装置,依序通过该喉部、该多个第一喷嘴,由该入口进入该旋风式过滤装置,由该出口流出该旋风式过滤装置,由此捕集该气体中的粉尘、微粒、微细粉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文氏管过滤装置还包括调整元件,该调整元件具有锥部,该锥部具有直径较小的尖锥部朝向该喉部,该调整元件可升降地设置于该进气部,以调整该气体由该进气部通过该喉部时的流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调整元件连接于调整齿轮组,该调整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杆体,该第一杆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调整元件与该第一齿轮,该第一杆体的轴心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以及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与第二杆体,该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齿轮,该第二杆体的另一端凸伸于该文氏管过滤装置外,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相啮合,通过驱动该第二杆体,同步带动该第二齿轮驱动该第一齿轮旋转,进而驱动该第一杆体带动该调整元件升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进气口的下方设有收集桶,用以收集落下的该第一水雾及该第二水雾。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进气口位于该进气部的侧边,且位于该收集桶的上方,该气体以平行该水平面的方向进入该进气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进气口位于该进气部的底部,该进气口连接管体且该管体的顶端凸伸于该收集桶的上方,该气体以垂直该水平面的方向进入该进气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管体的上方设有一盖体,该盖体与该管体的该顶端具有一距离,该气体由该管体的该顶端流出后,再由该盖体的四周流入该进气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文氏管过滤装置的该喉部设有多孔性材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捕集系统,其中该旋风式过滤装置包括:
第一过滤单元,其具有第一直型管部及第一锥型管部,在该第一直型管部设有第一开口作为该入口;第二过滤单元,其具有第二直型管部及第二锥型管部,该第二直型管部的外径小于该第一直型管部的内径,该第二过滤单元同轴心设置于该第一过滤单元内,该第二锥型管部的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该第一开口的水平高度;第三过滤单元,其具有第三直型管部及第三锥型管部,该第三直型管部的外径小于该第二直型管部的内径,该第三过滤单元同轴心设置于该第二过滤单元内,该第三锥型管部的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该第二锥型管部的底部的水平高度,在该第三直型管部设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的水平高度高于该第二锥型管部的底部的水平高度;以及第四过滤单元,其具有第四直型管部及第四锥型管部,该第四直型管部的外径小于该第三直型管部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福庆王亘黼胡竹生郑咏仁颜鸿程陈孟群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