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251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属于风淋室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风淋室对人员鞋下的死角清洁能力较弱,难以全面清洁人员表面灰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风淋室主体,所述风淋室主体内腔下侧装设有供人员站立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支撑台周侧转动配合有用于吹淋灰尘的清洁组件;其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转动配合在支撑台周侧的转动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气孔通过清洁组件向支撑台内输送空气,使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口向上吹淋人员表面灰尘,通过清洁组件带动喷嘴围绕人员旋转与支撑台的通风口向上吹淋,全面清洁人员表面的灰尘,减少人员死角灰尘的残留。人员死角灰尘的残留。人员死角灰尘的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


[0001]本技术属于风淋室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淋室又称为风淋,其是进入洁净室所必需的通道,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0003]现有的风淋室是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局部净化设备,安装于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当人员要进入洁净区时需经风淋室吹淋,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员所携带的尘埃,能有效的阻断或减少尘源进入洁净区,风淋室的前后两道门为电子互锁,又可起到气闸的作用,阻止未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区域。
[0004]但是,现有风淋室通常是采用安装在墙体侧面的喷气设备对进入风淋室的人员进行吹淋,而对人员鞋下的死角清洁能力较弱,难以全面清洁人员表面的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其优点在于可提高对人员鞋下死角的清洁能力,实现全方位清洁人员表面的灰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主体,所述风淋室主体内腔下侧装设有供人员站立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支撑台周侧转动配合有用于吹淋灰尘的清洁组件;
[0008]其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转动配合在支柱周侧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支柱的通风口连通,所述转动环侧部对称装设有两个板体,所述板体上侧装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侧装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连接板以及板体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连接板下侧以及两个支撑板的相对一侧均装设有多个喷嘴;
[0009]所述风淋室主体内腔上侧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下侧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装设有蜗杆,所述支撑板上侧装设有柱体,所述柱体与支撑板连通,所述柱体周侧装设有蜗轮,所述蜗轮转动配合在装配槽内,所述蜗轮与蜗杆轮齿啮合,所述装配槽上侧装设有筒体,所述柱体转动配合在筒体的周侧,所述筒体与柱体连通;
[0010]所述风淋室主体一侧装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与筒体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员站在支撑台上后,送风机工作将外界空气向筒体内输送,然后筒体通过柱体向清洁组件内输送空气,同时电机工作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柱体以及清洁组件转动,通过连接板下侧以及两个支撑板的相对一侧的多个喷嘴吹淋人员上方和周侧的表面灰尘,同时清洁组件内空气通过转动环进入到支撑台内,空气流入支撑台通过通风口向上吹淋人员脚底灰尘。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包括有装设于风淋室主体内腔下侧且呈圆柱状的支柱,所述支柱上端装设有供人员站立的站台,所述通风口开设在站台的上端,所述站台上端覆盖有第一网格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员需要吹淋时,站在第一网格板上方,空气通过支柱进入到站台内,然后站台内的空气从通风口处透过第一网格板向上吹淋。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环内壁周侧装设有限位环,所述转动环与限位环连通,所述限位环转动配合在支柱内,所述限位环与支柱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环转动带动限位环转动,通过限位环转动配合在支柱内,从而降低转动环转动时晃动的幅度,转动环内的空气进入到限位环内后,限位环向支柱内输送空气时更加稳定。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柱的周侧环绕设置有与限位环相对应的多个吹淋孔,所述吹淋孔贯穿所述支柱的内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旋转的过程中内部空气通过吹淋孔进入到支柱内,支柱周侧环绕设置多个吹淋孔,降低限位环旋转对空气输送的影响。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淋室主体内腔下侧嵌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位于支柱的下端,所述支柱的周侧环绕设置有与抽风机相对应的多个排气孔,所述抽风机与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孔位于吹淋孔的下方,所述排气孔贯穿所述支柱的内壁,所述支柱内壁周侧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排气孔与吹淋孔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机工作时,通过排气孔吸收风淋室主体内腔中的污浊空气,加快风淋室主体内腔中空气的流动,通过隔板将支柱的内腔隔绝成两部分,减少吹淋和吸收污浊空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淋室主体内腔下侧放置有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上侧覆盖有第二网格板,所述第二网格板位于支柱的周侧,所述第二网格板位于排气孔与吹淋孔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孔透过第二网格板吸收上方风淋室主体内腔中的污浊空气,当人员走在第二网格板上方时,可吸收人员鞋子下面的灰尘。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淋室主体内依次装设有消毒容器以及过滤组件,所述风淋室主体内腔位于消毒容器与过滤组件之间,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位于第二过滤器的上方,所述消毒容器与筒体连通。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毒容器对内部盛装的消毒剂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消毒剂通过筒体进入到清洁组件内,然后经喷嘴喷洒到风淋室主体内腔中进行消毒。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风机与第二过滤器连通,所述送风机以及筒体均与第一过滤器连通。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器对抽风机向外界排出的污浊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第一过滤器对送风机输送筒体内的外界空气进行过滤。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7]通过清洁组件向支撑台内输送空气,使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口向上吹淋人员表面灰尘,通过清洁组件带动喷嘴围绕人员旋转与支撑台的通风口向上吹淋,全面清洁人员表面的灰尘,减少人员死角灰尘的残留;
[0028]通过消毒容器雾化消毒剂喷洒入风淋室主体内腔中,降低人员携带细菌病毒的概率,通过过滤组件对进入和排出风淋室主体内腔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减低灰尘对环境卫生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3]图中,1、风淋室主体;101、装配槽;102、筒体;2、支柱;201、隔板;202、排气孔;203、吹淋孔;204、站台;5、第一网格板;6、转动环;601、限位环;602、板体; 603、支撑板;604、连接板;605、柱体;7、蜗轮;8、电机;9、蜗杆;10、第一过滤器; 11、第二过滤器;12、送风机;13、抽风机;14、第二网格板;15、消毒容器;16、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参照图1

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全方位清洁功能的风淋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淋室主体(1),所述风淋室主体(1)内腔下侧装设有供人员站立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支撑台周侧转动配合有用于吹淋灰尘的清洁组件;其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转动配合在支撑台周侧的转动环(6),所述转动环(6)与支撑台的通风口连通,所述转动环(6)侧部对称装设有两个板体(602),所述板体(602)上侧装设有支撑板(603),两个所述支撑板(603)上侧装设有连接板(604),所述支撑板(603)、连接板(604)以及板体(60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连接板(604)下侧以及两个支撑板(603)的相对一侧均装设有多个喷嘴(16);所述风淋室主体(1)内腔上侧开设有装配槽(101),所述装配槽(101)下侧装设有电机(8),所述电机(8)输出端装设有蜗杆(9),所述支撑板(603)上侧装设有柱体(605),所述柱体(605)与支撑板(603)连通,所述柱体(605)周侧装设有蜗轮(7),所述蜗轮(7)转动配合在装配槽(101)内,所述蜗轮(7)与蜗杆(9)轮齿啮合,所述装配槽(101)上侧装设有筒体(102),所述柱体(605)转动配合在筒体(102)的周侧,所述筒体(102)与柱体(605)连通;所述风淋室主体(1)一侧装设有送风机(12),所述送风机(12)与筒体(102)连通;所述支撑台包括有装设于风淋室主体(1)内腔下侧且呈圆柱状的支柱(2),所述支柱(2)上端装设有供人员站立的站台(204),所述通风口开设在站台(204)的上端,所述站台(204)上端覆盖有第一网格板(5);所述转动环(6)内壁周侧装设有限位环(601),所述转动环(6)与限位环(601)连通,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芳李甲甲邹军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洁超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