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电子产品拍照的需求,手机镜头大像面高像素成为行业主流,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不可或缺,同时对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对于杂散光的消除效果尚不完善。杂散光是由进入光学或电子光学系统的部分辐射所引起的在该系统像面上的有害光。杂散光可以来自光学系统视场的外部或内部。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杂散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杂散光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为环状结构,光学元件包括:物侧面,物侧面为光学元件靠近被摄物一侧的表面;外环面;内环面,物侧面与外环面和内环面连接,内环面和外环面在光学元件的像侧连接,内环面具有至少一个槽结构,槽结构沿内环面的周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80)为环状结构,所述光学元件(80)包括:物侧面(10),所述物侧面(10)为所述光学元件(80)靠近被摄物一侧的表面;外环面(20);内环面(30),所述物侧面(10)与所述外环面(20)和所述内环面(30)连接,所述内环面(30)和所述外环面(20)在所述光学元件(80)的像侧连接,所述内环面(30)具有至少一个槽结构(40),所述槽结构(40)沿所述内环面(30)的周向延伸并首尾相连形成环状槽结构;齿槽结构(50),所述齿槽结构(50)设置在所述槽结构(40)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结构(50)具有多个齿结构(51),多个所述齿结构(51)为长条状,长条状的所述齿结构(51)沿所述内环面(30)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齿结构(51)沿所述内环面(30)的周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结构(51)的数量大于等于300个且小于等于1000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结构(51)的两个侧壁向远离所述内环面(30)的方向逐渐靠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齿结构(51)间隔设置形成凹槽(52),所述凹槽(52)的深度大于等于3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和/或相邻两个所述齿结构(51)间隔设置形成凹槽(52),所述凹槽(52)的槽底的宽度大于0小于等于50微米;和/或所述齿结构(51)的宽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50微米;和/或所述凹槽(52)的槽侧壁与所述凹槽(52)的槽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30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面(30)与所述物侧面(10)连接形成的物侧开口(60)的面积小于所述内环面(30)与所述外环面(20)连接形成的像侧开口(70)的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面(30)还包括连接面段(31),所述槽结构(40)的物侧通过所述连接面段(31)与所述物侧面(10)连接,所述槽结构(40)的像侧与所述外环面(20)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结构(4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面段(41)、第二面段(42)和第三面段(43),所述第一面段(41)与所述连接面段(31)连接,所述第三面段(43)与所述外环面(20)连接,且所述第一面段(41)与所述第二面段(4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面段(42)和所述第三面段(43)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内环面(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霞,赵烈烽,谢桂华,戴付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