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12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下壳体之间设置有承载部;承载部包括顶面与上壳体底端固定连接的上隔板,上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第一通孔等间隔设置,上隔板底面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条,每列第一通孔位于两个凸条之间,上隔板底面设置有若干扩孔部,扩孔部与第一通孔相对应,上隔板垂直与凸条的两个侧边设置有若干扩孔固定部,扩孔部底端设置有下隔板,下隔板底面与下壳体顶端固定连接,下隔板开设有若干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贯穿育苗接种全过程的问题。了现有装置不能贯穿育苗接种全过程的问题。了现有装置不能贯穿育苗接种全过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


[0001]本技术属于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绿豆品种的抗病性鉴定是品种选育的基础工作,进行幼苗培育快速鉴定可缩短鉴定过程,在进行抗病鉴定试验时,还要进行病原菌接种和保湿培养,更换培养装置会使鉴定过程更加繁琐。且采用的培养装置多塑料盆、塑料托盘等,其功能单一,使用过程中只能用于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中,在现有技术中缺少能贯穿于整个抗病性鉴定过程中的专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使培养箱能够贯穿整个抗病性鉴定过程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设置有承载部;
[0005]所述承载部包括顶面与所述上壳体底端固定连接的上隔板,所述上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横向等间隔设置,所述上隔板底面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条,每列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两个所述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顶面与所述上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的上隔板(3),所述上隔板(3)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1),若干所述第一通孔(11)等间隔设置,所述上隔板(3)底面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条(13),每列所述第一通孔(11)位于两个所述凸条(13)之间,所述上隔板(3)底面设置有若干扩孔部,所述扩孔部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对应,所述上隔板(3)垂直与所述凸条(13)的两个侧边设置有若干扩孔固定部,所述扩孔部底端设置有下隔板(4),所述下隔板(4)底面与所述下壳体(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隔板(4)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通孔(1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部包括扩孔圆环,所述扩孔圆环顶面与所述上隔板(3)底面相接触,所述扩孔圆环底面设置有两根固定杆(14),两根所述固定杆(14)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杆(14)顶面与所述扩孔圆环底面相接触,所述固定杆(14)与所述凸条(1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扩孔圆环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扩孔辅助组件,两个所述扩孔辅助组件对称设置,所述扩孔辅助组件位于两根所述固定杆(14)之间,所述扩孔辅助组件与所述固定杆(14)平行,所述扩孔圆环与所述第一通孔(11)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豆根腐病抗性鉴定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圆环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强胡亚群袁星星薛冬林云陈景斌吴然然薛晨晨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