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98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包括顶部框架、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以及地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左右两条支撑腿起主要支撑作用,上下两条支撑腿其辅助支撑的作用;上下两条支撑腿通过其调角齿轮和凹槽杆的设计,实现对光伏组件支架的角度调节;通过对四条支撑腿底部均设置了内外螺纹结构,通过调整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各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四条支撑腿底部均设置了地爪结构,具有较强的抓地性;该光伏组件支架能适应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面,能调整光伏组件的采光角度,适用性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主要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板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则能转化越多的电能,因此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太阳光照射强度等因素。
[0003]但是,目前现有太阳能光伏板大多通过固定的光伏组件支架固定安装,角度不可调节或调整角度小,不能最大化吸收太阳能,导致发电效率其对阳光的吸收率较低,影响了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且当地形发生改变时,尤其在南方山地,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固定的光伏组件支架无法根据地形的变化而进行改变,易造成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发生碰撞,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使用寿命。因此,提出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能调整各支撑腿的高度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通过调角齿轮和凹槽杆的设计,实现对光伏组件支架的角度调节,该光伏组件支架能适应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面,能调整光伏组件的采光角度,适用性广,实用性强。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包括顶部框架1、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以及地爪7;所述顶部框架1由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支撑,用于固定安装光伏组件;所述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下支撑腿、左支撑腿以及右支撑腿,四条支撑腿均固定安装在顶部框架1四条边的中间,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的高度均能调节;
[0006]其中,所述左支撑腿包括左支撑细杆12、左支撑杆弹簧13、左支撑粗杆14;
[0007]所述左支撑细杆12外套有左支撑杆弹簧13,左支撑细杆12上端通过左活动孔20穿过顶部框架1,左支撑细杆12下端与左支撑粗杆14固定连接,左支撑粗杆14下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配合第一调距螺杆6,第一调距螺杆6外面设有外螺纹,通过调整左支撑粗杆14下端内部、第一调距螺杆6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左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第一调距螺杆6的下端也设有地爪7。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右支撑腿包括右支撑细杆17、右支撑杆弹簧18、右支撑粗杆19;
[0009]所述右支撑细杆17外套有右支撑杆弹簧18,右支撑细杆17上端通过右活动孔21穿过顶部框架1,右支撑细杆17下端与右支撑粗杆19固定连接,右支撑粗杆19下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配合第二调距螺杆6,第二调距螺杆6外面设有外螺纹,通过调整右支撑粗杆19下端内部、第二调距螺杆6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右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
等不平整地形;第二调距螺杆6的下端也设有地爪7。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腿包括上支撑固定架2、上凹槽杆3、调角齿轮I4、上支撑套杆5;
[0011]所述上支撑固定架2上端与顶部框架1固定连接,上支撑固定架2下端与上凹槽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调角齿轮I4与上凹槽杆3的凹槽咬合连接,调角齿轮I4安装在调角电机I的转轴上,调角齿轮I4通过电机I固定座固定连接至上支撑套杆5内壁,上支撑套杆5下端内部设有内螺纹,配合第三调距螺杆6,第三调距螺杆6外面设有外螺纹,通过调整上支撑套杆5下端内部、第三调距螺杆6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上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第三调距螺杆6的下端也设有地爪7。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腿包括下支撑固定架8、下凹槽杆9、调角齿轮II10、下支撑套杆11、调角电机II15以及电机II固定座16;
[0013]所述下支撑固定架8上端与顶部框架1固定连接,下支撑固定架8下端与下凹槽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调角齿轮II10与下凹槽杆9的凹槽咬合连接,调角齿轮II10安装在调角电机II15的转轴上,调角齿轮II10通过电机II固定座16固定连接至下支撑套杆11内壁,下支撑套杆11下端内部设有内螺纹,配合第四调距螺杆6,第四调距螺杆6外面设有外螺纹,通过调整下支撑套杆11下端内部、第四调距螺杆6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下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第四调距螺杆6的下端也设有地爪7。
[0014]进一步地,所述地爪7包括地爪固定腔23、地爪球形连接器701、地爪外螺纹702、橡胶垫703、地爪内螺纹704以及抓地底盘705;地爪7安装在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的最底端,地爪球形连接器701上端与地爪固定腔23连接,地爪球形连接器701上端外面设有地爪外螺纹702,下底面设有橡胶垫703,抓地底盘705设有地爪内螺纹704,地爪内螺纹704与地爪外螺纹702螺纹配合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细杆12、右支撑细杆17可刚好透出左活动孔20、右活动孔21,当上支撑腿、下支撑腿调整光伏组件的采光角度时,左支撑腿、右支撑腿在顶部框架1上会发生一定位移,而左支撑细杆12、右支撑细杆17依据外圈弹簧的弹性以及可透过的左活动孔20、右活动孔21能完成这部分位移,从而不影响上支撑腿、下支撑腿调整光伏组件的采光角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依靠各支撑腿下端内部设置的内螺纹,配合调距外螺纹,通过调整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各支撑腿的长短,从而能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
[0018]2、本技术依靠调角齿轮和凹槽杆的设计,实现对光伏组件支架的角度调节,能极大的提升光伏组件的采光效率;
[0019]3、本技术在各支撑腿底部设置地爪,地爪可依据地形地质拆分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提升了适用性和实用性;
[0020]4、本技术装置该光伏组件支架能适应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面,能调整光伏组件的采光角度,适用性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左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支撑杆底部内部构造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地爪构造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光伏组件支架斜坡安装示意图;
[0027]图1

6中各标号:1

顶部框架,2

上支撑固定架,3

上凹槽杆,4

调角齿轮Ⅰ,5

上支撑套杆,6

调距螺杆,7

地爪,8

下支撑固定架,9

下凹槽杆,10

调角齿轮Ⅱ,11

下支撑套杆,12

左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框架(1)、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以及地爪(7);所述顶部框架(1)由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支撑,用于固定安装光伏组件;所述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下支撑腿、左支撑腿以及右支撑腿,四条支撑腿均固定安装在顶部框架(1)四条边的中间,上下左右四条支撑腿的高度均能调节;其中,所述左支撑腿包括左支撑细杆(12)、左支撑杆弹簧(13)、左支撑粗杆(14);所述左支撑细杆(12)外套有左支撑杆弹簧(13),左支撑细杆(12)上端通过左活动孔(20)穿过顶部框架(1),左支撑细杆(12)下端与左支撑粗杆(14)固定连接,左支撑粗杆(14)下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配合第一调距螺杆(6),第一调距螺杆(6)外面设有外螺纹,通过调整左支撑粗杆(14)下端内部、第一调距螺杆(6)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左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第一调距螺杆(6)的下端也设有地爪(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腿包括右支撑细杆(17)、右支撑杆弹簧(18)、右支撑粗杆(19);所述右支撑细杆(17)外套有右支撑杆弹簧(18),右支撑细杆(17)上端通过右活动孔(21)穿过顶部框架(1),右支撑细杆(17)下端与右支撑粗杆(19)固定连接,右支撑粗杆(19)下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配合第二调距螺杆(6),第二调距螺杆(6)外面设有外螺纹,通过调整右支撑粗杆(19)下端内部、第二调距螺杆(6)内外螺纹的咬合深度,来调整右支撑腿的长短,从而适用于山地斜坡等不平整地形;第二调距螺杆(6)的下端也设有地爪(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斜坡可用且可调整采光角度的光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腿包括上支撑固定架(2)、上凹槽杆(3)、调角齿轮I(4)、上支撑套杆(5);所述上支撑固定架(2)上端与顶部框架(1)固定连接,上支撑固定架(2)下端与上凹槽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调角齿轮I(4)与上凹槽杆(3)的凹槽咬合连接,调角齿轮I(4)安装在调角电机I的转轴上,调角齿轮I(4)通过电机I固定座固定连接至上支撑套杆(5)内壁,上支撑套杆(5)下端内部设有内螺纹,配合第三调距螺杆(6),第三调距螺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林张敬华张林通陈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