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96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热腔和循环导热组件,进热腔设置于壳体内部,进热腔的一侧外壁设有进热管,进热管相对的一侧壳体内部设有循环导热组件,循环导热组件包括水泵,水泵活动连接进热腔外壁,水泵的另一端设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活动连接进热腔的一侧外壁,进热腔靠近循环水管的一侧内壁设有固定盘,固定盘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活动齿盘,且固定盘和活动齿盘外表面分别设有进液口,活动齿盘正上方的壳体顶面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壳体外壁并连接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活动齿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循环导热,方便了换热站的使用,节约热量资源,减少了热能损耗。热能损耗。热能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换热站的
,具体为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站是将由热电厂产生的高温热水传输到各个居民小区里,换热站将热量传送到小区管网中,就像一个变压器一样把一次网的高温热量换热给二次网的热水再供给用户,换热站的换热系统中设有循环导热装置使热水可以进行循环流动,但是现有的循环导热装置的循环导热较差,不方便了换热站的使用,许多热量资源会被浪费,增加了热能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热腔和循环导热组件,所述进热腔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进热腔的一侧外壁设有进热管,所述进热管相对的一侧壳体内部设有循环导热组件,所述循环导热组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活动连接进热腔外壁,所述水泵的另一端设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活动连接进热腔的一侧外壁,所述进热腔靠近循环水管的一侧内壁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活动齿盘,且所述固定盘和活动齿盘外表面分别设有进液口,所述活动齿盘正上方的壳体顶面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壳体外壁并连接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活动齿盘。
[0006]优选的,所述进热管和循环水管靠近进热腔的一侧内壁分别设有温度感应元件,通过温度感应元件可以起到对进热管和循环水管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的作用。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和活动齿盘相对的一侧外壁设有密封胶圈,通过密封胶圈可以起到限制并控制水流的作用,使水流只能通过进液口进入到进热腔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管和进热管分别通过法兰盘密封连接壳体,通过法兰盘可以起到方便拆卸和安装壳体的作用,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封活动连接壳体顶面,通过轴封可以起到避免水液通过电机和壳体连接处渗漏出来的作用,保障了循环导热装置的安全性。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盘一侧的进液口内部设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以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提高了水液的质量,避免了杂质对循环导热装置产生不良的影响,提高了循环导热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电机的一侧顶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循环导热组件和温度感应元件,通过控制面板可以起到控制并调节循环导热装置的作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通过壳体、进热腔、进热管、水泵、循环水管、固定盘、活动齿盘、进液口、电机、驱动齿轮和控制面板实现了循环导热,方便了换热站的使用,节约热量资源,减少了热能损耗;通过温度感应元件可以对进热管和循环水管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法兰盘可以方便拆卸和安装壳体,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通过密封胶圈可以限制并控制水流,使水流只能通过进液口进入到进热腔内部;通过过滤网可以过滤杂质,提高水液的质量,避免了杂质对循环导热装置产生不良的影响,提高了循环导热的效果;通过轴封可以避免水液通过电机和壳体连接处渗漏出来,保障了循环导热装置的安全性。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活动齿盘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11、进热腔;111、进热管;1111、温度感应元件;1112、法兰盘;12、循环导热组件;121、水泵;122、循环水管;123、固定盘;1231、密封胶圈;124、活动齿盘;125、进液口;1251、过滤网;126、电机;1261、轴封;127、驱动齿轮;1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5,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进热腔11和循环导热组件12,所述进热腔11设置于壳体1内部,所述进热腔11的一侧外壁设有进热管111,所述进热管111相对的一侧壳体1内部设有循环导热组件12,所述循环导热组件12包括水泵121,所述水泵121活动连接进热腔11外壁,所述水泵121的另一端设有循环水管122,所述循环水管122远离水泵121的一端活动连接进热腔11的一侧外壁,所述进热腔11靠近循环水管122的一侧内壁设有固定盘123,所述固定盘123外表面转动连接有
活动齿盘124,且所述固定盘123和活动齿盘124分别外表面设有进液口125,所述活动齿盘124正上方的壳体1顶面设有电机126,所述电机126的输出轴贯穿壳体1外壁并连接驱动齿轮127,所述驱动齿轮127啮合连接活动齿盘124,本技术实现了循环导热,方便了换热站的使用,节约热量资源,减少了热能损耗。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2、3和4,所述进热管111和循环水管122靠近进热腔11的一侧内壁分别设有温度感应元件1111,所述温度感应元件1111可以使用麦克维尔的E8110219或者也可以使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温度感应元件,通过温度感应元件1111可以起到对进热管111和循环水管122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的作用。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3和4,所述固定盘123和活动齿盘124相对的一侧外壁设有密封胶圈1231,通过密封胶圈1231可以起到限制并控制水流的作用,使水流只能通过进液口125进入到进热腔11内部。
[0027]请着重参照附图2、3和4,所述循环水管122和进热管111分别通过法兰盘1112密封连接壳体1,通过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热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进热腔(11)和循环导热组件(12),所述进热腔(11)设置于壳体(1)内部,所述进热腔(11)的一侧外壁设有进热管(111),所述进热管(111)相对的一侧壳体(1)内部设有循环导热组件(12),所述循环导热组件(12)包括水泵(121),所述水泵(121)活动连接进热腔(11)外壁,所述水泵(121)的另一端设有循环水管(122),所述循环水管(122)远离水泵(121)的一端活动连接进热腔(11)的一侧外壁,所述进热腔(11)靠近循环水管(122)的一侧内壁设有固定盘(123),所述固定盘(123)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活动齿盘(124),且所述固定盘(123)和活动齿盘(124)分别外表面设有进液口(125),所述活动齿盘(124)正上方的壳体(1)顶面设有电机(126),所述电机(126)的输出轴贯穿壳体(1)外壁并连接驱动齿轮(127),所述驱动齿轮(127)啮合连接活动齿盘(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系统用换热站的循环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再鑫邹兵苗毅刘磊丛才淇王立群于斌吕波崔佳关有芃王越李林白杨高峰张博耿柏秋曲德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