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45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与直流无刷电机电性连接并且用于调控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驱动电路和三相全桥逆变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的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风扇具有节能和效率高;电路板制成的风扇电机驱动控制器尺寸小,更有利于电机的小型化紧凑设计;大大降低无刷控制器成本;风扇电机整机散热性能好、寿命长和耐高压。寿命长和耐高压。寿命长和耐高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直流无刷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球家电节能、环保、智能、健康化趋势益加明显,节能、环保、变频、智能、健康化的家电成为了家电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逐渐担当中低端市场主角。首先,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家用电器能耗是家庭总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节能环保全球化的趋势下,家用电器的高效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家电制造商关注的重要指标,高效节能家电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家用电器的节能不仅仅体现在使用时节电节水和减少排放以及低噪音,还体现在设计、制造、使用、报废及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
[0003]在电风扇类风机产品中,目前所用的风机类型大多为异步电机和有刷电机等,在使用时噪声大、振动大、能耗也大。而采用直流无刷风扇因控制器成本偏高问题,一定程度延缓了无刷风扇的推广使用。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其通过电源电路、主控电路、接口电路、电流保护电路、霍尔检测电路、驱动电路、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地线与电机外壳隔离连接电路和各种保护电路等硬件电路进行实现,使得本技术应用的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风扇具有节能和效率高;电路板制成的风扇电机驱动控制器尺寸小,更有利于电机的小型化紧凑设计;大大降低无刷控制器成本;风扇电机整机散热性能好、寿命长和耐高压。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与直流无刷电机电性连接并且用于调控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与风扇连接,用于驱动风扇进行工作),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连接(一体化集成设计),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采用一个16个引脚的MCU来控制整个风扇电机系统)、驱动电路和三相全桥逆变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0007]所述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场效应管U3、场效应管U5和场效应管U6,所述场效应管U3的输出端(漏极)与直流无刷电机的U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5的输出端(漏极)与直流无刷电机的V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6的输出端(漏极)与直流无刷电机的W相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场效应管U3、所述场效应管U5和所述场效应管U6相对应的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场效应管U3驱动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与所述场效应管U5驱动连接,所述三极管Q3与所述场效应管U6驱动连接,其中:
[0009]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二栅极(G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所述主控电路的主控器U4的7管脚电性连接(上桥驱动),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一栅极(G1管脚)通过电阻R10与所述主控器U4的8管脚电性连接;
[0010]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4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第二栅极(G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5与所述主控电路的主控器U4的9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5的第一栅极(G1管脚)通过电阻R20与所述主控器U4的10管脚电性连接(上桥驱动);
[0011]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二栅极(G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0与所述主控电路的主控器U4的1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一栅极(G1管脚)通过电阻R26与所述主控器U4的12管脚电性连接(上桥驱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栅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并且所述电阻R13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0,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3并且所述电容C13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16;
[0013]所述场效应管U5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栅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1并且所述电阻R21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5,所述场效应管U5的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6并且所述电容C16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22;
[0014]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栅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7并且所述电阻R27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8,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二栅极和第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9并且所述电容C19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28,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二源极和第一源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7。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霍尔检测电路,所述霍尔检测电路包括霍尔传感器HU和霍尔传感器HV,其中:
[0016]所述霍尔传感器HU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器U4的15管脚(HU)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霍尔传感器HV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器U4的16管脚(HV)电性连接。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电流保护电路,所述电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和电阻R35,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35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7远离所述电阻R35的一端与所述主控器U4的6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电阻R35远离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所述主控器U4的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35的共接端通过电阻R9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9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8,所述电阻R7远离所述电阻R35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11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35远离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4接地。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所述三相全桥逆变电路、所述霍尔检测电路和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电性连接。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器U2,所述稳压器U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端(Vdc)并且所述稳压器U2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源(优选为5V),所述稳压器U2的接地端与电源端之间连接有电容E1。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主控电路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驱动电路和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图。
[0023]图4A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霍尔检测电路图。
[0024]图4B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电流保护电路图。
[0025]图5A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图。
[0026]图5B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的接口电路图。
[0027]图6A是本技术的一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与直流无刷电机电性连接并且用于调控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驱动电路和三相全桥逆变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包括场效应管U3、场效应管U5和场效应管U6,所述场效应管U3的输出端与直流无刷电机的U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5的输出端与直流无刷电机的V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6的输出端与直流无刷电机的W相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场效应管U3、所述场效应管U5和所述场效应管U6相对应的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1与所述场效应管U3驱动连接,所述三极管Q2与所述场效应管U5驱动连接,所述三极管Q3与所述场效应管U6驱动连接,其中: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二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所述主控电路的主控器U4的7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主控器U4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4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第二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5与所述主控电路的主控器U4的9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5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R20与所述主控器U4的1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二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0与所述主控电路的主控器U4的1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6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R26与所述主控器U4的12管脚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直流无刷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一源极和第一栅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并且所述电阻R13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0,所述场效应管U3的第二栅极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何茂正肖志全张昆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泛达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