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273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杀虫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及其应用,其特征包括以噻虫嗪(CAS:1537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剂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噻虫嗪(CAS:153719

23

4)是一种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化学式为C8H
10
ClN5O3S,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0003]高效氯氟氰菊酯(CAS:91465

08

6),作为一种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等优点,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的防效,但对螨的使用剂量要比常规用量增加1

2倍。适用于防治花生、大豆、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病虫害。
[0004]两种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不同,将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按一定比例复配,将达到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提高农药的生物利用活性,在低剂量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杀虫效果。
[0005]磺酸盐属于清净分散剂类物质,其碱性、钙含量高,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便宜,高温清净性好,酸中和能力强和防锈好的优点,并具有一定的分散和增溶能力。
[0006]目前,这两种杀虫剂虽然都具有杀虫的功效,但是其有效使用周期较短,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从而在保证杀虫效果的同时,增加杀虫剂的有效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旨在提高关于小麦蚜虫等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并有效延长使用周期。进而提高相应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以噻虫嗪(CAS:153719

23

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CAS:91465

08

6)作为有效活性成分,并通过添加相应的助剂来增加杀虫剂的有效使用周期;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防腐剂、润湿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溶剂、防冻剂和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作为优选,所述杀虫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其中,噻虫嗪10%~30%、高效氯氟氰菊酯5%~30%、消泡剂0.5~5%、防腐剂0.5~5%、润湿分散剂0.5%~10%、表面活性剂0.5%~10%、防冻剂0.5%~10%、增稠剂0.5%~10%、稳定剂0.5%~10%,增溶剂0.5%~10%,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湿分散剂为聚羧酸钠盐、脂肪酸嵌段聚醚、聚乙烯醇单油酸酯
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作为优选,所述增稠剂为丙三醇、黄原胶、硅酸镁铝、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作为优选,所述稳定剂为柠檬酸。
[0013]作为优选,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作为优选,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钠、卡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作为优选,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1522。
[0016]作为优选,所述增溶剂为磺酸盐。
[001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在防治小麦虫害的应用。从而在保证杀虫效果的同时,有效延长了产品的有效使用周期,从而相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19]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出的实施方案,仅用于具体说明。根据以上论述和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必要特征,在不偏离于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和技术范围内,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以使其适应各种用途和条件。
[0020]实施例1: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小麦蚜虫室内复配配方筛选
[0021]分别取98.1%的噻虫嗪原药和96.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将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用DMF溶解,配制成5000mg/L的母液,然后用含0.1%吐温

80蒸馏水配制成试验所需的剂量。再根据设定的5组配比,分别按比例移取两单剂配制成5组混配的母液。分别稀释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备用。
[0022]根据单剂预备试验毒理测定结果,选择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为5.3/5.7、5.8/5.2、6.3/4.7、6.8/4.2、7.3/4.7五个代表性的配比。
[0023]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挑选侵染有麦蚜若虫的叶片,背面朝上放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内,置于Potter喷雾塔下定量(1.5mL)喷雾处理(压力为51b/in2,沉降量为4.35mg/cm2),置于20~22℃,14h光照的观察室内培养,48h后调查结果。
[0024]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所示:
[0025]表1噻虫嗪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对小麦蚜虫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分析结果
[0026][0027]注:共毒系数若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小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若大于80小于120,表明为相加作用。
[0028]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产品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噻虫嗪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质量比5.3/5.7、5.8/5.2、6.3/4.7、6.8/4.2、7.3/4.7进行混配时,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6.3/4.7时共毒系数最高,增效作用最显著。
[0029]实施例2: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浓度为15%的杀虫剂对小麦安全性测定
[0030]取用10份噻虫嗪、5份高效氯氟氰菊酯、0.5份消泡剂、0.5份防腐剂、0.5份润湿分散剂、0.5份表面活性剂、0.5份防冻剂、0.5份增稠剂、0.5份稳定剂、0.5份增溶剂和81份去离子水。将上述各组分原料按比例置于配制釜中进行充分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0.5~2h。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进行充分研磨,研磨时间为0.5~2h。再经砂磨机充分细磨,细磨时间为0.5h~1h,制得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浓度为15%的杀虫剂;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聚羧酸钠盐或脂肪酸嵌段聚醚和聚乙烯醇单油酸酯;所述增稠剂为丙三醇或黄原胶或硅酸镁铝、聚乙烯醇和羟甲基纤维素;所述稳定剂为柠檬酸;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或丙三醇或乙二醇丁醚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钠、卡松或苯甲酸钠与卡松的混合;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1522;所述增溶剂为磺酸盐。
[0031]取用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浓度为15%的杀虫剂作为试验药剂,选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其特征为以噻虫嗪(CAS:153719

23

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CAS:91465

08

6)作为有效活性成分,并添加相应的助剂来增加杀虫剂的有效使用周期;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防腐剂、润湿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溶剂、防冻剂和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其中,噻虫嗪10%~30%、高效氯氟氰菊酯5%~30%、消泡剂0.5~5%、防腐剂0.5~5%、润湿分散剂0.5%~10%、表面活性剂0.5%~10%、防冻剂0.5%~10%、增稠剂0.5%~10%、稳定剂0.5%~10%、增溶剂0.5%~10%,余量为去离子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为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华沈华姚伟彬何雪华季东鑫郑小三龚晓晔邵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游东方阿纳萨克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