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94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接地线容易地插入到接地端子上设于垫圈的防脱突起咬入的位置的插座。接地端子(2)具有:前后贯通设有螺纹孔的接地端子板(21);与接地端子板的螺纹孔拧合的端子螺钉(22);垫圈(23),其插通端子螺钉,被夹在端子螺钉的头部(22b)与接地端子板之间,并在与接地端子板之间夹持接地线(EC)。在垫圈的上端部向后方突出设有防脱突起(23c),在垫圈的下端部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导入切口(23b)。通过在垫圈上设有导入切口,垫圈的下端和上侧的防脱突起的距离缩短,因此,通过将接地线穿过导入切口导入垫圈的下侧,能够使防脱突起容易地咬入接地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连接接地线的接地端子的插座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有连接接地线的接地端子的插座,提供有具有如图17所示的接地端子2的插座。该接地端子2包括具有在前面(图17的左面)开口的螺纹孔21a的接地端子板21;与接地端子板21拧合的端子螺钉22;和垫圈23,其具有插通端子螺钉22的螺钉插通孔(未图示),通过被夹持在端子螺钉22的头部与接地端子板21之间,使厚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而被安装在接地端子板21的前侧。即,通过将接地线(未图示)导入垫圈23与接地端子板21之间来系住端子螺钉22,可将接地线夹持在接地端子板21与垫圈23之间,从而与接地端子板21电连接。另外,在垫圈23的图17中的上下的端部,分别突出设有咬入接地线来防止接地线的脱落的防脱突起23c、23d。此外,接地端子2被收纳于设在外壳1的前面的端子收纳凹部12内,在外壳1上安装有开闭端子收纳凹部12的门体3。另外,在端子收纳凹部12的底面贯通设有插入电线(未图示)的电线插入孔18,在端子收纳凹部12配置有在与接地端子板21之间锁扣从电线插入孔18插入的电线的锁扣弹簧6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4894号公报在上述现有的插座中,从端子收纳凹部12的图17中的下端使轴方向大致朝向前后方向(图17的左右方向)而插入的接地线,由于向图17中的上方向弯曲、同时被导入到垫圈23与接地端子板21之间,所以接地线的插入所需要的力变大,难以将接地线插入到上侧的防脱突起23c咬入的深度。若接地线未到达防脱突起23c咬入的位置,则认为接地端子2对接地线的保持力不够,接地线会从接地端子2脱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事由而实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其能够将接地线容易地插入到在接地端子中设于垫圈的防脱突起咬入的位置。第一专利技术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被安装于施工面,在其前面至少设有一组的插销插入口;多个刃承受部,其分别被收纳于外壳内,与电源电连接、并且与从插销插入口插入的插销接触导通;和接地端子,其被收纳于在外壳的前面的端部设置的端子收纳凹部内,并与接地线连接,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板,其被固定于外壳,具有在前表面开口的螺纹孔;端子螺钉,其头部朝向前方与接地端子板的螺纹孔拧合;垫圈,其具有插通端子螺钉的螺钉插通孔,通过被夹持在端子螺钉的头部与接地端子板之间,使厚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而被安装在接地端子板的前侧,在与接地端子板之间夹持接地线,在垫圈的外周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导入切口,在从前方观察的导入切口的深度方向上的垫圈的端部,向后方突出设有咬入接地线来防止接地线的脱落的防脱突起。根据该专利技术,与不设置导入切口的情况相比,由于从前方观察、在与设有防脱突起的端缘交叉的方向上的垫圈的尺寸变小,所以在从导入切口导入接地线时,容易使防脱突起咬入接地线。另外,在将接地线导入到垫圈与接地端子板之间时,由于导入接地线的位置的自由度提高,所以将接地线连接于接地端子的作业变得容易。第二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在端子收纳凹部的内表面,在从前方观察的与导入切口之间夹持防脱突起的位置,设有朝向防脱突起开口的、能够插入接地线的尺寸形状的接地线用凹部。根据该专利技术,通过将接地线的前部插入到接地线用凹部,能够将接地线上防脱突起咬入的位置设置在离接地线的前端更远的位置,因此,与不设置接地线用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端子对接地线的保持力。第三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二专利技术中,接地线用凹部的开口附近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是越接近于防脱突起的位置而接地线用凹部的内径变得越大的方向。根据该专利技术,与不使接地线用凹部的内表面倾斜的情况相比,接地线更加容易被导入到接地线用凹部。第四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的任一项的专利技术中,在接地端子板的端缘,设有咬入接地线来防止接地线的脱落的防脱部。根据该专利技术,与不设置防脱部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接地端子对接地线的保持力。第五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的任一项的专利技术中,垫圈在导入切口的附近具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的后表面,朝向从前方观察的导入切口的深度方向而向前方倾斜。根据该专利技术,由于接地线被导入部的后表面引导至垫圈与接地端子板之间,所以与不设置导入部的情况相比,接地线向接地端子的连接变得更为容易。第六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的任一项的专利技术中,在从前方观察的导入切口的深度方向上的接地端子板的端部,设置有前表面朝向接地端子板的端部而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部,在垫圈上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接地端子板的倾斜部相对,其后表面沿着接地端子板的倾斜部倾斜。根据该专利技术,由于利用接地端子板的倾斜部和垫圈的引导部,接地线相对于营造面而成为斜向,所以与接地线相对于营造面成为平行的情况相比,从前方观察的接地端子板及垫圈的尺寸,反而接地线夹在接地端子板与垫圈之间的长度变长,因此提高了接地端子对接地线的保持力。第七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六的任一项的专利技术中,在外壳的前面的端子螺钉的附近,设有增大端子收纳凹部的开口的导入凹部,端子螺钉,在设有螺纹牙并与接地端子板拧合的拧合部与头部之间,具有外径小于拧合部的细径部,垫圈的螺钉插通孔是能够插通细径部且不能够插通拧合部的尺寸形状,垫圈通过在螺钉插通孔中插通细径部而被端子螺钉保持,细径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在接地线设置的Y形压接端子的厚度尺寸和垫圈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合计。根据该专利技术,在将Y形压接端子导入到端子螺钉的头部或接地端子板与垫圈之间时,如果使Y形压接端子通过导入凹部,则由于Y形压接端子的变形量少,所以相比于不设置导入凹部的情况,Y形压接端子向接地端子的连接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能够将Y形压接端子夹持在端子螺钉的头部与垫圈之间,所以相比于在垫圈与接地端子板之间夹持Y形压接端子的情况,Y形压接端子向接地端子的连接变得容易。第八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的任一项的专利技术中,包括门体,该门体具有覆盖部,其开闭端子收纳凹部;结合部,在沿着覆盖部的一端缘的方向上排列有两个该结合部,该结合部向后方突出设置,并分别在端子收纳凹部的周缘附近与外壳结合;和连结部,其与结合部连结,相对于外壳、在关闭端子收纳凹部的位置和开放端子收纳凹部的位置之间,绕沿着结合部排列的方向的轴而转动自如地支承覆盖部,各结合部分别具有在与相对于覆盖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设置的卡合爪,通过卡合爪与设在外壳上的被卡合部卡合来与外壳结合,卡合爪突出设置在接近于另一方的结合部的方向上。根据该专利技术,与将卡合爪相对于结合部的突出方向设为远离另一方的结合部的方向的情况相比,由于门体的形状更为紧凑,所以提高了组装性。本专利技术在垫圈的外周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导入切口,并且在从前方观察的导入切口的深度方向上的垫圈的端部,向后方突出设有咬入接地线来防止接地线的脱落的防脱突起,因此,相比于不设置导入切口的情况,由于从前方观察、在与设有防脱突起的端缘交叉的方向上的垫圈的尺寸减小,所以在从导入切口导入接地线时容易使防脱突起咬入接地线。另外,在将接地线导入垫圈与接地端子板之间时,由于导入接地线的位置的自由度提高,所以将接地线连接于接地端子的作业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接地线连接于接地端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局部剖断的右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被安装于施工面,在其前面至少设有一组的插销插入口;多个刃承受部,其分别被收纳于外壳内,与电源电连接、并且与从插销插入口插入的插销接触导通;和接地端子,其被收纳于在外壳的前面的端部设置的端子收纳凹部内,并与接地线连接,接地端子具有:接地端子板,其被固定于外壳,具有在前表面开口的螺纹孔;端子螺钉,其头部朝向前方与接地端子板的螺纹孔拧合;垫圈,其具有插通端子螺钉的螺钉插通孔,通过被夹持在端子螺钉的头部与接地端子板之间,使厚度方向朝向前后方 向而被安装在接地端子板的前侧,在与接地端子板之间夹持接地线,在垫圈的外周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导入切口,在从前方观察的导入切口的深度方向上的垫圈的端部,向后方突出设有咬入接地线来防止接地线的脱落的防脱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一祐近藤真树本田稔桥本升氏原秀哲岛冈国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