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890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设备包括安装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位置调整装置,分别承载一立体护围,一个调整装置位于另一个调整装置的上方。每一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两个托架,固定至安装板,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及旋转件,其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至一托架,其第二端以其旋转件第一端的支点为圆心可滑动式连接至另一托架;其中,旋转件在水平面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且被锁定于该位置。在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中,当一旋转件被转动时,另一旋转件同步被转动,两个旋转件的转动角度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立体护围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或者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或者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成人/婴儿纸尿裤、成人/婴儿拉拉裤、妇女卫生裤以及卫生巾等,具体涉及一种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次性卫生用品,如成人拉拉裤和妇女卫生裤等,通常由内装片和外包覆层构成,其中,内装片包覆于外包覆层内部。内装片由吸收排泄物的吸收芯体以及设置于其上方两侧的立体护围构成。
[0003]为了实现产品的多样化,通常在设计产品的立体护围时采用两种包折方式:外翻和不外翻。立体护围的不外翻结构为拉拉裤和卫生裤常用结构,而立体护围的外翻结构则更贴合人体,其护围高度相对于不外翻结构也会更高。由于两种立体护围的结构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当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同时要兼顾两种立体护围的制造方法时,通常会在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上设置两种流程路径,这样的布置使得设备臃肿复杂且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也上升,显然不能适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制造设备臃肿复杂、占用空间大、制造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成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用于将一对片材经加工处理形成一对立体护围并调整距离后输送至下游侧,所述制造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一沿流程方向延伸的基准面,一基准线位于基准面上;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一对所述立体护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垂直于流程方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两个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分别承载一立体护围,一个调整装置位于另一个调整装置的上方,其中,每一位置调整装置上设有一条平行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的流程中心线,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两条所述流程中心线在俯视平面上相重合;一位置调整装置的在俯视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位置调整装置在俯视平面上的正投影关于所述流程中心线中心对称;每一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直线形托架,固定至所述安装板;两个所述托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及旋转件,其第一端可转动式连接至一托架,其第二端以其所述旋转件第一端的支点为圆心可滑动式连接至另一托架;其中,所述旋转件在水平面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且被锁定于该位置;在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中,当一位置调整装置中的旋转件被转动时,另一位置调整装置中的旋转件同步被转动,两个旋转件的转动角度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定义一旋转件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一面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夹角为该旋转件的可调角度,当两个旋转件被锁定时,两个旋转件的可调角度相同。
[0006]进一步地,每一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件,设于一旋转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托架的衔接处;一导向件,设于一旋转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托架的衔接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架开设有至少一第一过孔;所述旋转件的第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相对应的第二过孔,所述旋转件的第二端开设有以所述旋转件第一端的支点为圆心的弧形孔;其中,当一旋转件被转动后,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及所述第一过孔,以使所述旋转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托架;所述导向件穿过所述弧形孔,以使所述旋转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托架。
[0008]进一步地,定义每一流程中心线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一阈值X;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小于或者大于阈值X;则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大于或者小于阈值X。
[0009]进一步地,当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旋转件被锁定时,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对应的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时,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靠近,以获得与所需产品尺码相适配的第一式样的立体护围。
[0010]进一步地,当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旋转件被锁定时,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对应的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基准线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时,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在第一方向上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以获得与所需产品尺码相适配的第二式样的立体护围。
[0011]进一步地,每一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两个可自转的导辊,分别位于所述旋转件的第一端的上游侧及所述旋转件的第二端的下游侧;当所述旋转件被锁定时,一立体护围被一导辊导入至所述旋转件上且被另一导辊导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制造设备还包括:沿流程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包折装置、第一纠偏装置、第二包折装置、第二纠偏装置以及复合装置,所述第一包折装置、所述第一纠偏装置、所述第二包折装置依次设置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上游侧,所述第二纠偏装置、所述复合装置依次设置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包折装置用以将一分为二的片材及弹性部件进行包折处理,以获得一对弹性复合片材;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覆于所述片材内部;所述第一纠偏装置用以将包折后的一对所述弹性复合片材进行纠偏处理;所述第二包折装置用以将纠偏处理后的一对所述弹性复合片材进行二次包折处理,以获得一对所述立体护围;所述第二纠偏装置用以将位置调整后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进行纠偏处理;所述复合装置用以将纠偏处理后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与一表层片材进行复合形成防侧漏复合片,其中,一对所述立体护围分别位于所述表层片材的两侧位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纠偏装置及所述第二纠偏装置均包括两条路径,且这两条路径的长度相等。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制造设备还包括:第一施胶装置、第二施胶装置、第三施胶装置以及第四施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施胶装置位于一对所述片材的输送路径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包折装置的上游侧,用于对一对所述片材进行涂胶处理;所述第二施胶装置位于所述弹性部件的输送路径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包折装置的上游侧,用于对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进行涂胶处理;所述第三施胶装置设置于第二包折装置的上游侧,用于对一对所述弹性复合片材进行涂胶处理;所述第四施胶装置设置于所述复合装置的上游侧,用于对一对所述立体护围或者所述表层片材进行涂胶处理。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制造设备还包括:驱动导辊,设置于所述复合装置的下游侧,用于将所述防侧漏复合片进行翻面处理,使得一对所述立体护围分别位于所述表层片材的上表面。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制造设备还包括:分切刀,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用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一对片材(W1)经加工形成一对立体护围(W)并调整距离后输送至下游侧,所述制造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M),所述安装板(M)具有一沿流程方向延伸的基准面,一基准线(k1)位于所述基准面上;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一对所述立体护围(W)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位置,其中,垂直于流程方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两个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分别承载一立体护围(W),一个调整装置位于另一个调整装置的上方;其中,每一位置调整装置上设有一条平行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的流程中心线(J),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两条所述流程中心线(J)在俯视平面上相重合;一位置调整装置在俯视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另一位置调整装置在俯视平面上的正投影关于所述流程中心线(J)中心对称;每一位置调整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托架,固定至所述安装板(M);两个所述托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及旋转件(D13),其第一端(D13a)可转动式连接至一托架,其第二端(D13b)以所述旋转件(D13)第一端(D13a)的支点(O1)为圆心可滑动式连接至另一托架;其中,所述旋转件(D13)在水平面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且被锁定于该位置;在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中,当一位置调整装置的旋转件(D13)被转动时,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旋转件(D13)同步被转动,两个旋转件(D13)的转动角度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W)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定义一旋转件(D13)朝向所述安装板(M)的一面与所述安装板(M)之间的夹角为该旋转件(D13)的可调角度,当两个旋转件(D13)被锁定时,两个旋转件(D13)的可调角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一固定件(D14),设于一旋转件(D13)的第一端(D13a)与第一托架(D11)的衔接处;一导向件(D15),设于一旋转件(D13)的第二端(D13b)与第二托架(D12)的衔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D11)开设有至少一第一过孔(D131);所述旋转件(D13)的第一端(D13a)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D131)相对应的第二过孔(D111),所述旋转件(D13)的第二端(D13b)开设有以所述旋转件(D13)第一端(D13a)的支点(O1)为圆心的弧形孔(D132);其中,当一旋转件(D13)被转动后,所述固定件(D14)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孔(D111)及所述第一过孔(D131),以使所述旋转件(D13)的第一端(D13a)连接至所述第一托架(D11);所述导向件(D15)穿过所述弧形孔(D132),以使所述旋转件(D13)的第二端(D13b)连接至所述第二托架(D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义每一流程中心线(J)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一阈值X;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D13a)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D13b)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小于或者大于阈值X;
则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D13a)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D13b)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大于或者小于阈值X。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旋转件(D13)被锁定时,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D13a)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D13b)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对应的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D13a)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D13b)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W)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靠近,以获得与所需产品尺码相适配的第一式样的立体护围(W)。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旋转件(D13)被锁定时,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D13a)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D13b)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对应的另一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一端(D13a)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大于阈值X,该位置调整装置的第二端(D13b)与所述安装板(M)的基准线(k1)之间距离小于阈值X,承载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上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W)在第一方向上相互交错之后相互远离,以获得与所需产品尺码相适配的第二式样的立体护围(W)。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两个可自转的导辊,分别位于所述旋转件(D13)的第一端(D13a)的上游侧及所述旋转件(D13)的第二端(D13b)的下游侧;当所述旋转件(D13)被锁定时,一立体护围(W)被一导辊导入至所述旋转件(D13)上且被另一导辊导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流程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包折装置(F1)、第一纠偏装置(C1)、第二包折装置(F2)、第二纠偏装置(C2)以及复合装置(H),所述第一包折装置(F1)、所述第一纠偏装置(C1)、所述第二包折装置(F2)依次设置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上游侧,所述第二纠偏装置(C2)、所述复合装置(H)依次设置于两个位置调整装置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包折装置(F1),用以将一对片材(W1)分别与弹性部件(W2)进行包折处理,以获得一对弹性复合片材(W3);其中,所述弹性部件(W2)包覆于所述片材(W1)内部;所述第一纠偏装置(C1),用以将包折后的一对所述弹性复合片材(W3)分别进行纠偏处理;所述第二包折装置(F2),用以将纠偏处理后的一对所述弹性复合片材(W3)分别进行二次包折处理,以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毅
申请(专利权)人: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