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51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由基部两端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出的连接部及焊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与端子料带相连的主体部及与焊接部相对于基部朝向同一方向偏移并与主体部相互垂直设置的中部,中部的末端向上偏移延伸出呈直线状设置的臂部,该臂部与主体部相互平行设置,且该臂部与中部的间于水平方向上偏移有一定间距,臂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并与之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曲部及自弯曲部接续延伸设置的接触部,通过设置与中部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偏移距离的直线状臂部,从而可增加端子的弹性力臂长度以提升端子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指一种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平面栅格数组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以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以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信号和数据的传输。如″NonlinearAnalysis Helps Design LGA Connectors″(Connector Specifier,Februray 2001)中即揭示了此种技术。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及收容于该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当该电连接器将芯片模块与电路板连接时,端子的上接触点与芯片模块的导电片相压接,而端子的下接触点则系通过锡球与电路板的导电片相焊接,从而形成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的信号传输。但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导电片的排列密度越来越大,而用于该领域中的平面栅格数组电连接器端子的尺寸及高度越来越小,而端子排列密度却要求越来越密集。在此种情况下,当芯片模块通过按压方式与电连接器端子电性连接时,由于电连接器端子的尺寸及高度很小使得端子的刚度增加,而其弹性减小,进而易导致芯片模块无法完全与端子间形成良好接触,从而影响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间的电性传输。因此,为了确保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间的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增加这种以按压方式与芯片模块形成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端子的弹性机械性能就变得尤其重要。故,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可在与电子组件相接触时增加弹性长度,并确保良好的机械性能的电连接器端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由基部两端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出的连接部及焊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与端子料带相连的主体部及与焊接部相对于基部朝向同一方向偏移并与主体部相互垂直设置的中部,中部的末端向上偏移延伸出呈直线状设置的臂部,该臂部与主体部相互平行设置,且该臂部与中部的间于水平方向上偏移有一定间距,臂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并与之形成一角度的弯曲部及自弯曲部接续延伸设置的接触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与中部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偏移距离的直线状臂部,从而可增加端子的弹性力臂长度以提升端子的机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1是通过按压方式将芯片模块(未图示)电性连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其主要包括有基部10、焊接部13及连接部14。于基部10的相对两侧面11设有多个倒刺12以将电连接器端子1固持于电连接器(未图示)中。该焊接部13及连接部14是分别由基部10两端向相反方向延伸而出,且该焊接部13是由基部10一端垂直延伸而出,并通过锡球(未图示)焊接至电路板上。连接部14具有与端子料带(未图示)相连的主体部15及与主体部15呈钝角设置的中部16,且该钝角以145度为最佳,且该主体部15的宽度小于基部10的宽度。该中部16与焊接部13位于基部10同一侧,中部16的末端向上偏移延伸出呈直线状设置的臂部17,该臂部17的末端低于主体部15的末端,该臂部17与主体部15相互平行设置,基部10与主体部15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中部16与臂部17之间连接有使臂部17与主体部15呈偏移设置的过渡部18。由于该过渡部18的设置,使得主体部15与臂部17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可增加电连接器端子1的长度,进而可增加电连接器端子1的弹性变形长度,臂部17的远离中部16一端向上弯折延伸有弯曲部19,且该弯曲部19的宽度自臂部17末端向上逐渐缩小设置(图2所示)。其中该弯曲部19于其自由末端进一步延伸设有弧状的接触部190。当芯片模块按压于该电连接器端子1上并挤压与芯片模块的导电体相对应的端子1的接触部190时,此时电连接器端子1的臂部17及弯曲部18将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接触部19相对于导电体在水平方向上滑移直至接触部19与导电体的间形成良好电性接触。由于臂部17与中部16的问连接有过渡部18,使得臂部17与中部16的间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偏移间距,从而增加了臂部17及弯曲部18的整体长度,使其更易发生弹性变形,以达成电连接器端子1与芯片模块间可靠的电性连接。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此仅说明一下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端子2上未设置中部结构,过渡部28直接由基部20的一端朝焊接部23的延伸方向弯折延伸而出,且主体部25的末端高于臂部27与弯曲部29相连接的一端,其它结构如接触部29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此仅说明一下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主体部35的末端低于臂部37与弯曲部39相连接的一端,主体部35与中部36间呈平行设置,两者之间通过圆弧连接,而焊接部33、臂部37及弯曲部39均位于主本部35同一侧。其它结构如基部30、连接部34、过渡部38、接触部39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端子4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仅说明一下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5的末端低于臂部47与弯曲部29相连接的一端,且弯曲部29呈直线状延伸,其它结构如基部40、连接部44、过渡部48、接触部490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端子2、3、4的臂部27、37、47均设置成直线状,且其与各自对应的基部20、30、40的间于水平方向均具有一定的偏移距离,因而增加了电连接器端子2、3、4弹性变形长度的机械性能,从而使电连接器端子2、3、4与芯片模块之间均达成可靠的电性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基部、自基部一端向上延伸而出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与基部一端相连接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侧面延伸的臂部,其特征在于臂部呈直线状设置,且臂部与主体部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偏移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基部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焊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基部的相对两侧面设置有多个倒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具有与主体部呈钝角设置的中部,该主体部的宽度小于基部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主体部与中部间为145度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臂部是从中部的末端向上偏移延伸而出,该臂部与弯曲部相连接的一端低于主体部的末端,该臂部与主体部相互平行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臂部远离中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有弯曲部,且该弯曲部的宽度自臂部末端向上逐渐缩小设置。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主体部的末端高于臂部与弯曲部相连接的一端。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主体部与中部平行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包括基部、自基部一端向上延伸而出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与基部一端相连接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侧面延伸的臂部,其特征在于:臂部呈直线状设置,且臂部与主体部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偏移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启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