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带有端子过孔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56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并与互补连接器对接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多个穿过所述壳体的过孔,该过孔提供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上表面至所述壳体的所述下表面的通路,所述过孔被所述壳体环绕,以及    多个端子,其装设在所述壳体上端子,每个所述端子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上表面上的上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下表面上的下部,和穿越所述过孔并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过孔部,其中该过孔部通过金属化过孔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广义上属于电连接器,尤其属于被改进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连接器利用插入到塑料模压壳体中的经模压电镀的端子而得 以生产。该生产工艺的成本较高,这源于其使用的材料与工序的数目。较 多的工序通常会使生产受到共面要求的挑战。因为要弯曲和扭转模压部 件,当连接器变长时会使对维持共面要求的挑战加剧。另外,生产这些类 型的连接器还需使用昂贵的生产机器。例如,需要高速冲模,铸模,巻至 巻电镀线以及封装设备来制造传统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木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一个绝缘壳体,延伸穿过该壳体的 过孔,以及处于一部分壳体上并穿过过孔的端子。该连接器的壳体优选由可电镀与不可电镀的塑料通过两次注模成型工艺(two-shot molding process)制成。连接器的端子通过电镀壳体表面来制成。壳体上表面的电 镀与壳体下表面的电镀可以由电镀的过孔来连接。从而不再需要插入模压 端子。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具有优于现有 技术的额外优点。通过结合附图阅读所附说明书,这些优点可以被清晰了附图说明通过参考F面结合附图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和操作方式以及它 的进一步目的和优点将得到最好的理解,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特征的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2是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3是连接器的平面俯视图3a是部分连接器的平面俯视细节图4是连接器的平面仰视图5是部分连接器的放大的底部透视图6是连接器的侧面正视图7是用于形成图1-6中所示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次注模部分的顶部 透视图8是图7中所示壳体第一次注模部分的俯视平面图; 图8a是图8中一部分的俯视平面细节图; 图9是图7屮所示壳体第一次注模部分的仰视平面图; 图IO是图7中所示壳体第一次注模部分的侧面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尽管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具体实施例,附图中仅示出并且在此 详细描述了一种具休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 的原理的一个范例,并非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于在此所例举并描述的那样。电连接器20示意丁-图1-6中。该电连接器20是一个阳性电连接器,并设计来与阴性电连接器(图未示)对接。该连接器20包含一个绝缘壳体22,导电端子24以及安装构件26。 该安装构件26用来将连接器20连接到印刷线路板(未示于图中)上。该连 接器20的端子24与阴性电连接器的端子对接,同时与印刷线路板对接, 以提供阴性电连接器上所连接的设备与印刷线路板之间的电通路。该壳体22包含一个板式底座28, —个从板式底座28上表面34向上 伸展的肋条30,以及一个也从板式底座28上表面34向上伸展并完全环绕 此肋条30的保护罩32。该板式底座28包括一个上表面34, 一个下表面36(见图2), —个第 一端面38, 一个第二端面40, 一个第一侧面42, 一个第二侧面44以及两 排管脚62(见图5)。如图所示,该板式底座28大致为长方形,但其他形状 亦可。第一侧面42连接两个端面38, 40以及上下两表面34, 36的第一端。第二侧面44连接两个端面38, 40以及上下两表面34, 36的另一端。 第一排管脚62沿着第一侧面42配置,第二排管脚62沿着第二侧面44配 置。这些管脚62大致是L形的,并包括第一部分62a与第二部分62b。沿 着第一侧面42的管脚62的第一部分62a从板式底座28的第一侧面42开 始向外延伸,而管脚62的第二部分62b从板式底座28的下表面36开始 向下延伸。沿着第二侧面44的管脚62从板式底座28的第二侧面44和板 式底座28的下表面36开始分别向外和向下延伸。在每个管脚62和板式 底座28的下表面36之间设有肩部64。每个管脚62包含的端面60大致平 行于第一、第二侧面42, 44,并且向外延伸出第一、第二侧面42, 44。最佳如图1与3所示,壳体22的肋条30处于板式底座28上表面34 的中轴线上。该肋条30大致垂直于上表面34。该肋条30是直长形的,并 且具有一个上表面48, 一个与该上表面垂直的第一侧壁50, 一个与第一 侧壁50大致平行的第二侧壁52, —个第—-端壁35与一个第二端壁37。 第一和第二侧壁50, 52从上表面48开始延伸至板式底座28的上表面34, 并且处于第一与第二端壁35, 37之间。保护罩32从板式底座28的上表 面34开始向上延伸并且大致垂直于板式底座上表面。该保护罩32包括第 一端部110、第二端部112、第一侧面部114和第二侧面部116,第一端部 110与板式底座28第一端面38以及肋条30的第--端壁35都间隔开;第 二端部112与板式底座28的第二端面40以及肋条30的第二端壁37都间 隔开;第一侧面部114与板式底座28的第一侧面42以及肋条30第一侧 壁50都间隔开;第二侧面部116与板式底座28的第二侧面44以及肋条 30的第二侧壁52都间隔开。保护罩32的第一和第二侧面部114, 116互 相平行。保护罩32的第一侧面部114长于第二侧面部116,以提供定位作 用,防止不当地将阳性连接器20对接到本文所述的互补连接器。如图3-5所示,该板式底座28所提供的间隔分布的多个过孔80从板 式底座28上表面34开始贯穿到板式底座28下表面36。如图1所示,过 孔80的上端位于肋条30与保护罩32之间。最佳如图5所示,过孔80的 下端被置于离端面60有预定距离的位置。第一排过孔80位于肋条30的 第一侧壁50与保护罩32的第一侧部114之间。第二排过孔80位于肋条 30的第二侧壁52与保护罩32的第二侧部116之间。如图5所示,每个过孔80包括一个内壁86, 一个外壁88, —个第一 侧壁卯和一个第二侧壁92。内壁86向外与肋条30间隔开并且大致平行 于肋条30,外壁88与内壁86间隔开并且与之平行。第一侧壁卯从内壁 与外壁86, 88的第一端延伸,第二侧壁92从内壁与外壁86, 88的第二 端延伸。第一与第二侧壁卯,92与内壁和外壁86, 88垂直。可以理解的 是,过孔80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六边形。一些过孔80被设计为信号过孔82,另一些过孔80被设计为接地过孔 84。第一与第二排过孔80都以信号过孔82与接地过孔84相间的模式排 列。保护罩32确定了一个对接区域117,在该区域内,连接器20的端子 24与互补连接器上的端子对接。这些导电端子24是镀金属的。这些端子 24在部分板式底座28上伸展穿过过孔80,并且被配置在与阴性连接器的 对应端子和印刷线路板相对接的位置。这些端子24包括接地端子74与信 号端子76。如图示,接地与信号端子74, 76被安排为接地-信号-信号-接 地的模式。从而使一对信号端子76位于两个接地端子74之间。每对信号 端子76位于每个信号过孔82的两侧。每个接地端子74连接一个接地过 孔84。其它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的组合排列方式亦可使用。每个端子24包括一个肋部118, 一个上部120, 一个下部122,以及 一个连接上部120与下部122的过孔部124。每个端子24的肋部118大致为长方形,并且从肋条30的上表面48 开始,顺肋条30的第一或第二侧面50, 52—直延伸至板式底座28。每个 肋部118都与相邻近的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克托·萨德雷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