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52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装配式墙板安装结构包括门窗洞四周的轻质墙板及轻质墙板边缘的保温附框,门窗洞边缘及四角设有能够与轻质墙板内预埋件相连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于保温附框与轻质墙板之间;施工步骤:预制轻质墙板、保温附框及连接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建筑凭借其安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已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但是装配式建筑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与超低能耗建筑的结合仍然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难点,主要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无热桥安装及装配化气密性处理的精细程度难以达到要求,如何将装配式高水平工业化施工技术手段应用到品质要求高的超低能耗建筑中,是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容易产生热桥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四周的四块轻质墙板,所述门窗洞四周的轻质墙板边缘均设有保温附框,所述门窗洞的四边及四角部位分别设有能够与轻质墙板内预埋件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保温附框与轻质墙板之间。
[0005]优选的,四块轻质墙板分别为左侧墙板、右侧墙板、上侧墙板及下侧墙板,所述保温附框包括上下水平附框及两侧垂直附框,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顶角连接组件、两个底角连接件及四段设置于门窗洞四周的C型钢,所述门窗洞左右两侧的C型钢上下两端设置于对应梁与楼板之间,所述门窗洞上下两侧的C型钢左右两端对应设置于顶角连接组件与底角连接件之间,所述C型钢通过膨胀螺栓与轻质墙板相连,所述水平附框及垂直附框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C型钢外侧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侧墙板及下侧墙板的里侧边缘、左侧墙板的右侧边缘及右侧墙板的左侧边缘对应门窗洞部分均设有与C型钢内槽相配合的凸榫。
[0006]优选的,所述顶角连接件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和水平部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垂直部设置于垂直附框与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之间,所述左侧墙板及右侧墙板内的预埋件分别与对应的垂直部相连;所述水平部设置于水平附框与上侧墙板之间,所述上侧墙板内的预埋件与水平部相连;两个底角连接件分别设置于连接下侧墙板的两端,一个底角连接件能够与左侧墙板及下侧墙板内的预埋件相连,另一个底角连接件能够与右侧墙板及下侧墙板内的预埋件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底角连接件为角钢,所述角钢的两边均设有与预埋件相配合的长条孔;所述垂直部和水平部的另一端对应设有与预埋件相配合的长条孔。
[0008]优选的,所述顶角连接件还包括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垂直固定于
垂直部的里侧中部、且平行于水平部,所述水平附框的端部插于水平隔板与水平部之间;所述垂直隔板垂直固定于水平隔板的下表面中部、且平行于垂直部;所述垂直附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垂直附框自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节附框和第二节附框,所述第一节附框内嵌于水平隔板与水平部之间、且与水平附框的端部抵接,第二节附框设置于水平隔板与底角连接件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垂直附框还包括两个上延伸附框和两个下延伸附框,所述上延伸附框设置于门窗洞上方的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与上侧墙板之间,所述下延伸附框设置于门窗洞下方的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与下侧墙板之间;所述上延伸附框及下延伸附框的中部凹槽分别与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边缘的C型钢配合,所述门窗洞上下方的上侧墙板及下侧墙板的两端均为平面;所述上延伸附框的底部设有与垂直部宽度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水平附框的凹槽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垂直附框相匹配的安装槽。
[0010]优选的,所述保温附框由高密度硬质聚氨酯制作而成,所述顶角连接件由钢板制作而成。
[0011]优选的,所述水平附框及垂直附框内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膨胀螺栓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外大内小的锥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外套弹簧的套管,所述弹簧及套管的外形均为与安装孔相匹配的锥形,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安装孔孔口的距离大于膨胀螺栓的螺帽高度,利用螺帽能够将弹簧压缩在安装孔内;所述套管的内孔与膨胀螺栓相匹配,所述膨胀螺栓的螺帽外径大于弹簧的外径,所述套管的底部外径大于轻质墙板上安装膨胀螺栓的孔口直径。
[0012]一种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建筑主体内梁、柱构件及门窗洞的预留位置及尺寸预制轻质墙板、保温附框及连接组件;S2:安装门窗洞左侧部分:安装顺序依次是左侧墙板

左侧C型钢

上延伸附框;安装左侧顶角连接件及其内部的第一节附框和第二节附框

左侧垂直附框

左侧底角连接件

左侧的下延伸附框;安装左侧墙板上的膨胀螺栓,固定左侧墙板、C型钢、保温附框、顶角连接组件及底角连接件。
[0013]S3:安装门窗洞上侧部分:安装顺序依次是上侧墙板

上侧C型钢

上方水平附框,按位置放好后,安装好左上侧顶角连接组件的上侧螺栓;S4:安装门窗洞下侧部分:安装顺序依次是下侧墙板

下侧C型钢

下方水平附框,按位置放好后,安装好左下侧角钢螺栓;S5:安装门窗洞右侧部分:安装顺序依次是左侧上延伸附框

右侧第一节附框和第二节附框

右侧顶角连接组件

右侧垂直附框

右下角钢

右侧的下延伸附框

右侧C型钢

右侧墙板;S6:安装右侧墙板、上侧墙板及下侧墙板上的膨胀螺栓;S7:封堵:利用发泡聚氨酯对门窗洞四周膨胀螺栓及四角部位的顶角连接件、底角连接件处的缝隙进行填充封堵;S8:气密性处理:发泡聚氨酯填充后,PE棒封堵缝隙,密封胶涂抹表层,室内侧粘贴防水隔汽膜,室外侧粘贴防水透汽膜,形成高效气密层。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轻质
墙板及保温附框进行提前预制,标准化制作方便施工现场快速安装的要求,安装过程中无需在轻质墙板打孔,不会破坏超低能耗建筑气密性,满足了超低能耗建筑无热桥、高气密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还解决了装配式轻质墙板无法承受超低能耗专用窗重量的难题,解除了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门窗洞口安装方式繁复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对超低能耗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装配式墙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轻质墙板的边缘部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下方水平附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顶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底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垂直附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二节附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上延伸附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膨胀螺栓的安装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顶角连接件的侧视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四周的四块轻质墙板,所述门窗洞四周的轻质墙板边缘均设有保温附框,所述门窗洞的四边及四角部位分别设有能够与轻质墙板内预埋件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保温附框与轻质墙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四块轻质墙板分别为左侧墙板、右侧墙板、上侧墙板及下侧墙板,所述保温附框包括上下水平附框及两侧垂直附框,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顶角连接组件、两个底角连接件及四段设置于门窗洞四周的C型钢,所述门窗洞左右两侧的C型钢上下两端设置于对应梁与楼板之间,所述门窗洞上下两侧的C型钢对应设置于顶角连接组件与底角连接件之间,所述C型钢通过膨胀螺栓与轻质墙板相连,所述水平附框及垂直附框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C型钢外侧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侧墙板及下侧墙板的里侧边缘、左侧墙板的右侧边缘及右侧墙板的左侧边缘对应门窗洞部分均设有与C型钢内槽相配合的凸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连接件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和水平部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垂直部设置于垂直附框与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之间,所述左侧墙板及右侧墙板内的预埋件分别与对应的垂直部相连;所述水平部设置于水平附框与上侧墙板之间,所述上侧墙板内的预埋件与水平部相连;两个底角连接件分别设置于连接下侧墙板的两端,一个底角连接件能够与左侧墙板及下侧墙板内的预埋件相连,另一个底角连接件能够与右侧墙板及下侧墙板内的预埋件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连接件还包括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垂直固定于垂直部的里侧中部、且平行于水平部,所述水平附框的端部插于水平隔板与水平部之间;所述垂直隔板垂直固定于水平隔板的下表面中部、且平行于垂直部;所述垂直附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垂直附框自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节附框和第二节附框,所述第一节附框内嵌于水平隔板与水平部之间、且与水平附框的端部抵接,第二节附框设置于水平隔板与底角连接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角连接件为角钢,所述角钢的两边均设有与预埋件相配合的长条孔;所述垂直部和水平部的另一端对应设有与预埋件相配合的长条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门窗洞的装配式墙板无热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附框还包括两个上延伸附框和两个下延伸附框,所述上延伸附框设置于门窗洞上方的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与上侧墙板之间,所述下延伸附框设置于门窗洞下方的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与下侧墙板之间;所述上延伸附框及下延伸附框的中部凹槽分别与左侧墙板或右侧墙板边缘的C型钢配合,所述门窗洞上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元元郝雨杭付素娟董苏然强万明魏晓宇赵士永崔少华李尚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