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83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减压腔,所述减压腔内设置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阀杆和膜片,所述膜片设置在减压腔的底部,所述阀杆外从上到下依次套有密封组件、弹簧托盖、复位弹簧和阀座,所述阀座与阀座段之间设置有阀芯,所述阀杆与阀芯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面,所述阀杆与阀座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面。通过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形成非金属和金属双重密封,当第一密封面失效后,阀杆向下运动使第二密封面起作用,不仅保证密封效果,还提高了整个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整个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整个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氢气减压阀是一种将进口压力降至所需出口压力并稳定输出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其在阀杆密封时,结构单一,并且容易出现密封面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拟提供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且提高使用寿命。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减压腔,所述减压腔内设置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阀杆、阀座、膜片和阀芯,所述减压腔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段、密封段、减压段、阀座段、底段,且顶段、密封段、减压段、阀座段、底段的直径由小到大,所述膜片设置在减压腔的底段,所述阀杆外从上到下依次套有密封组件、弹簧托盖、复位弹簧和阀座,所述密封组件位于密封段内,所述弹簧托盖和复位弹簧均位于减压段内,所述阀座均位于阀座段内,所述阀座与阀座段之间设置有阀芯;所述阀杆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段和下段,且上段直径大于下段直径,所述上段与下段之间设置阀杆斜面,且阀杆斜面与上段、阀杆斜面与下段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所述阀芯的内侧上端设置为圆弧面,所述阀座的上端内侧设置为阀座锥面,所述圆弧面与阀杆斜面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面,所述阀座锥面与上段与阀杆斜面之间的圆弧过渡面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面。
[0005]作为上述方案中的优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由上到小依次设置的锥形环和减压密封圈,所述密封段与顶段之间设置为密封斜面,所述锥形环的上端面设置为密封斜面相互配合的密封锥面。
[0006]进一步优选,所述锥形环的密封锥面与轴线之间的角度介于45
°‑
60
°
之间,所述减压密封圈的压缩量为30%

40%。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膜片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设置在底段下方外,所述膜片内侧与阀体之间设置有膜片密封圈。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阀杆与阀芯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面,阀杆与阀座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面,同时第一密封面为非金属密封,第二密封面为金属密封,当第一密封面由于通过减压阀气体内含有的杂质使其失效后,在复位弹簧和进气压力的作用下,推动阀杆向下运动,使第二密封面起作用,从而能有效防止阀芯密封面失效导致整个减压装置失效的情况,同时提高了整个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减压阀主要由阀体1和减压装置组成,在阀体1内设置有减压腔1a,在减压腔1a内设置有减压装置,减压装置主要包括阀杆2、阀座3、膜片4和阀芯5,以上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2]减压腔1a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段a、密封段b、减压段c、阀座段d、底段e,且顶段a、密封段b、减压段c、阀座段d、底段e的直径由小到大,膜片4设置在底段e下方,阀杆2外从上到下依次套有密封组件、弹簧托盖6、复位弹簧7和阀座3,密封组件位于密封段b内,弹簧托盖6和复位弹簧7均位于减压段c内,阀座3均位于阀座段d内,阀座3与阀座段d之间设置有阀芯5。
[0013]阀杆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段2a和下段2b,且上段2a直径大于下段2b直径,上段2a与下段2b之间设置阀杆斜面2c,且阀杆斜面2c与上段2a、阀杆斜面2c与下段2b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阀芯5的内侧上端设置为圆弧面5a,阀座3的上端内侧设置为阀座锥面3a,圆弧面与阀杆斜面2c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面,阀座锥面3a与上段2a与阀杆斜面2c之间的圆弧过渡面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面。最好是,阀芯采用塑料VESPE SP1材料,阀杆采用不锈钢316材质,并且阀座的硬度能达到28

32HRC,阀座的硬度为22

25HRC。
[0014]密封组件包括由上到小依次设置的锥形环8和减压密封圈9,密封段b与顶段a之间设置为密封斜面f,锥形环8的上端面设置为密封斜面f相互配合的密封锥面8a。当减压密封圈9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滑移时,当减压密封圈9与阀体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气体压力对减压密封圈9的轴向力时,减压密封圈9停止向上移动。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气体与减压密封圈9之间的接触压力也随之增加,使减压密封圈9继续向上移动,当减压密封圈9向上至其能压迫锥形环8时,由于密封斜面f与密封锥面8a的配合使得锥形环8对减压密封圈9产生反作用力,当该反作用力与摩擦力之和大于气体压力对减压密封圈9的轴向力时,减压密封圈9停止向上移动,即形成自密封效应。同时在此过程中,减压密封圈9不断将气体压力传递给锥形环8是,在楔紧效应下,锥形块沿着密封锥面向上滑动,使其与阀体之间的间隙被填满,也因此使得该密封组件的自密封效应增强,从而也能避免减压密封圈9出现因被挤出而失效的情况。
[0015]最好是,密封锥面8a与锥形环8轴线之间的角度介于45
°‑
60
°
之间,减压密封圈9的压缩量为30%

40%。
[0016]为方便膜片4的安装,在阀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膜片4的密封槽1b,且密封槽1b设置在底段e下方外。为保证减压腔的密封效果,在膜片4内侧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膜片密封圈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压阀内阀杆的密封结构,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减压腔(1a),所述减压腔(1a)内设置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阀杆(2)、阀座(3)、膜片(4)和阀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腔(1a)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段(a)、密封段(b)、减压段(c)、阀座段(d)、底段(e),且顶段(a)、密封段(b)、减压段(c)、阀座段(d)、底段(e)的直径由小到大,所述膜片(4)设置在底段(e)下方,所述阀杆(2)外从上到下依次套有密封组件、弹簧托盖(6)、复位弹簧(7)和阀座(3),所述密封组件位于密封段(b)内,所述弹簧托盖(6)和复位弹簧(7)均位于减压段(c)内,所述阀座(3)均位于阀座段(d)内,所述阀座(3)与阀座段(d)之间设置有阀芯(5);所述阀杆(2)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上段(2a)和下段(2b),且上段(2a)直径大于下段(2b)直径,所述上段(2a)与下段(2b)之间设置阀杆斜面(2c),且阀杆斜面(2c)与上段(2a)、阀杆斜面(2c)与下段(2b)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所述阀芯(5)的内侧上端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勋蒋三青郭文军葛晓成黄跃均唐再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