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科松专利>正文

一种软尾串珠浮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81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1
一种软尾串珠浮漂,包括下浮杆,下浮杆上端侧面有若干开口向下的倒刺,倒刺沿下浮杆侧面螺旋向下均匀分布,倒刺上有第一凹槽,下浮杆上端套有漂座,漂座内有若干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倒刺位置一一对应,漂座顶端开设通孔,鱼线一端贯穿通孔缠绕在倒刺上且经过第一凹槽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壁配合使鱼线卡在第一凹槽内,鱼线从漂座下端伸出,鱼线在通孔外端部分套有若干浮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下浮杆与浮子结合,使浮漂能够同时适用于复杂水域和深水区,且下浮杆增加了浮漂的灵敏度,通过缠绕的方式,将鱼线与下浮杆连接,与传统的打结固定方式相比更加便捷,避免打结造成鱼线损坏,同时可以更加方便的调整鱼线上的浮子数量与位置。与位置。与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尾串珠浮漂


[0001]本技术属于钓鱼浮漂
,具体地说是一种软尾串珠浮漂。

技术介绍

[0002]浮漂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具有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表明钓饵位置、使饵钩处于不同水层、显示水的深浅以及显示咬钩鱼的种类的作用,现有的浮漂主要分为立漂和七星漂,使用时需要根据环境选择不同的类型,立漂稳定性好但仅适用于深水区,七星漂方便调节动作较轻适用于浅水区,且现有的七星漂不易调整浮子数量且容易打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尾串珠浮漂,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软尾串珠浮漂,包括下浮杆,下浮杆上端侧面设有若干开口向下的倒刺,倒刺具有弹性,倒刺沿下浮杆侧面螺旋向下均匀分布,倒刺上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开设于倒刺外侧,下浮杆上端套有漂座,漂座内设有若干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倒刺位置一一对应,漂座顶端开设通孔,鱼线一端贯穿通孔缠绕在倒刺上且经过第一凹槽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壁配合使鱼线卡在第一凹槽内,鱼线从漂座下端伸出,鱼线在通孔外端部分套有若干浮子。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尾串珠浮漂,所述的每个浮子靠近通孔一侧均套有太空豆。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尾串珠浮漂,所述的若干浮子中部一颗浮子与其余浮子颜色不同。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尾串珠浮漂,所述的浮子与太空豆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尾串珠浮漂,所述的下浮杆使用碳素材质。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尾串珠浮漂,所述的下浮杆一侧设有固定安装的定位块,漂座下端与定位块对应位置设有定位槽。
[0011]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在下浮杆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开口向下的倒刺,在倒刺上开设第一凹槽,将鱼线贯穿漂座上的通孔缠绕在倒刺上,并通过倒刺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壁配合固定鱼线的位置上,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鱼线的一端穿过漂座呈螺旋式由上至下缠绕在倒刺上的第一凹槽内,且在倒刺下端留有部分余量,然后将漂座套在下浮杆上,由于倒刺开口向下且具有弹性,漂座底端经过对应倒刺时向下的力使倒刺向内收缩,漂座底端通过倒刺后倒刺恢复原始状态顶住漂座内第二凹槽的底端,使漂座无法拔出,取出时只需将留有的鱼线余量向外拉,鱼线带动倒刺开口收缩,即可使漂座取出,本技术使用下浮杆与浮子结合,使浮漂能够同时适用于复杂水域和深水区,且下浮杆增加了浮漂的灵敏度,通过缠绕的方式,将鱼线与下浮杆连接,与传统的打结固定方式相比更加便捷,避免打结造成鱼线损坏,同时可以更加方便的调整鱼线上的浮子数量与位置。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一种软尾串珠浮漂,如图所示,包括下浮杆1,下浮杆1上端侧面设有若干开口向下的倒刺4,倒刺具有弹性,倒刺4沿下浮杆1侧面螺旋向下均匀分布,倒刺4上均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开设于倒刺4外侧,下浮杆1上端套有漂座5,漂座5内设有若干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与倒刺4位置一一对应,漂座5顶端开设通孔8,鱼线2一端贯穿通孔8缠绕在倒刺4上且经过第一凹槽3上,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9内壁配合使鱼线2卡在第一凹槽3内,鱼线2从漂座5下端伸出,鱼线2在通孔8外端部分套有若干浮子6。本技术通过在下浮杆1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开口向下的倒刺4,在倒刺4上开设第一凹槽3,将鱼线2贯穿漂座5上的通孔8缠绕在倒刺4上,并通过倒刺4上的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9内壁配合固定鱼线的位置上,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鱼线2的一端穿过漂座5呈螺旋式由上至下缠绕在倒刺4上的第一凹槽3内,且在倒刺4下端留有部分余量,然后将漂座5套在下浮杆1上,由于倒刺4开口向下且具有弹性,漂座5底端经过对应倒刺4时向下的力使倒刺向内收缩,漂座5底端通过倒刺4后倒刺4恢复原始状态顶住漂座5内第二凹槽9的底端,使漂座5无法拔出,取出时只需将留有的鱼线2余量向外拉,鱼线2带动倒刺4开口收缩,即可使漂座5取出,本技术使用下浮杆1与浮子6结合,使浮漂能够同时适用于复杂水域和深水区,且下浮杆增加了浮漂的灵敏度,通过缠绕的方式,将鱼线与下浮杆连接,与传统的打结固定方式相比更加便捷,避免打结造成鱼线损坏,同时可以更加方便的调整鱼线上的浮子数量与位置。
[0016]具体而言,七星漂每个浮子之间空隙较大,容易打结,而鱼线较细,打结后容易造成损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每个浮子6靠近通孔8一侧均套有太空豆7。在每个浮子6靠近通孔8一侧均套有太空豆7,可以防止每个浮子之间的鱼线2打结造成损坏。
[0017]具体的,钓鱼人钓鱼时需长时间观察浮漂状态了解水下鱼情,水面上的波浪会导致浮漂不断浮动造成目眩;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若干浮子6中部一颗浮子6与其余浮子颜色不同。若干浮子6中部一颗浮子6与其余浮子颜色不同可以使钓鱼人更容易观察到浮漂位置,同时避免钓鱼时长时间观察浮漂造成目眩。
[0018]进一步的,浮子6漂浮在水面上,是观察水底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具备一定的柔软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浮子6与太空豆7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浮子6与太空豆7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可以使漂尾更加柔软,浮漂灵敏度更高,更加便于观察。
[0019]更进一步的,下浮杆整体细而长且经常处于水中,容易折弯或腐蚀变形影响使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下浮杆1使用碳素材质。下浮杆1使用碳素材质,碳素材质韧性好,耐腐蚀性强,可以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
[0020]更进一步的,倒刺为螺旋安装,需要倒刺与第二凹槽配合倒刺才能张开锁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下浮杆1一侧设有固定安装的定位块10,漂座5下端与定位块10对应位置设有定位槽11。将漂座5套在下浮杆1上时,通过观察定位块10与定位槽11对齐配合,了解内部倒刺4与第二凹槽9配合情况,避面出现倒刺4在漂座5内开口未张开导致下浮杆1脱落。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尾串珠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浮杆(1),下浮杆(1)上端侧面设有若干开口向下的倒刺(4),倒刺具有弹性,倒刺(4)沿下浮杆(1)侧面螺旋向下均匀分布,倒刺(4)上均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开设于倒刺(4)外侧,下浮杆(1)上端套有漂座(5),漂座(5)内设有若干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与倒刺(4)位置一一对应,漂座(5)顶端开设通孔(8),鱼线(2)一端贯穿通孔(8)缠绕在倒刺(4)上且经过第一凹槽(3)上,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9)内壁配合使鱼线(2)卡在第一凹槽(3)内,鱼线(2)从漂座(5)下端伸出,鱼线(2)在通孔(8)外端部分套有若干浮子(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科松
申请(专利权)人:郭科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