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671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8
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长条形,所述基座的侧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壁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针槽,所述针槽的内部固定有针座,所述基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所述底配合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线性阵列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固定有螺套;所述通孔的内部由外至内依次为收纳槽、导流槽、内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针床强度,解决针床膨胀问题,保证稳定的针距。稳定的针距。稳定的针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

技术介绍

[0002]针芯床是经编机中的重要加工部件,现有纺织用高速经编机的针芯床结构类型一般有两种:一种针芯床为拉挤碳纤维基体与铝镁合金针座组合,因拉挤碳纤维基体只有纵向方向有强度,横向方向结构完全是树脂粘接的,强度很弱,使用过程中针芯床因横向强度不够产生变形而影响编织工作,又因针座材料为铝镁合金,热膨胀系数大,编织时受机器运转温度升高的影响针座会受热产生膨胀,针床受温度影响使针距产生变化,针距变化不一致时出现擦针现象,影响编织时工作质量,机器运转速度受到限制。另一种结构的针芯床为模压碳纤维基体与铝镁合金针座组合,这种结构类型的针芯床,虽然比前一种有较大的改进,针床横向强度得到了保证,但因针座材料为铝镁合金,始终存在热膨胀现象,只要机器温度升高,针座必然会膨胀,工作时仍然会擦针,没有彻底解决针床膨胀问题,很难提高经编机的运转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长条形,所述基座的侧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外壁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针槽,所述针槽的内部固定有针座,所述基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
[0005]所述底配合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线性阵列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固定有螺套;所述通孔的内部由外至内依次为收纳槽、导流槽、内螺纹孔;所述螺套包括外环体和螺管,所述外环体设于螺管的外端,所述螺管旋入至内螺纹孔内,所述外环体止挡嵌入于收纳槽内,所述螺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齿,所述外螺纹齿嵌入至内螺纹孔内,所述外环体与导流槽相对位置处开设有注液孔;
[0006]所述螺套由超硬铝合金制成,基座、固定座由碳纤维预浸料模压而成,针座由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为环氧树脂和金属粉未混合而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外侧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竖侧面、第一斜侧面、第二竖侧面、第二斜侧面以及底配合面,所述第一竖侧面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上底边,所述第一斜侧面构成直接梯形结构的斜腰边,所述第二竖侧面、第二斜侧面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下底边,所述底配合面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腰边;所述第二竖侧面的外壁设有固定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侧面的中部向内凸起,所述第一斜侧面的外壁形成条形凹陷的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斜侧面为阶梯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针槽的侧截面为U型,所述针槽与针座之间留有灌胶间隙,灌胶间隙的厚度为0.5

0.6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包括竖板部分、第一横板部分以及第二横板部分,所述竖板部分、第一横板部分以及第二横板部分依次连接形成U型,所述第一横板部分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横板部分的截面宽度,所述第一横板部分的端部向外垂直折弯有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横板部分的端部向外垂直折弯的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均固定于固定座的端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孔的内部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斜板、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呈V字形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斜板的外端固定连接于中心孔的向内凸起部分,所述第二斜板的外端固定于中心孔的底部内壁。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预设螺套的方式,能够便于针芯床安装在机床上;注液孔、导流槽的配合设计,可使得胶液穿过注液孔、导流槽进入到内螺纹孔内,提高内螺纹孔、外螺纹齿的连接强度,避免螺套向外脱离,提高针芯床的安装强度;
[0014]2、螺套材料为超硬铝合金,更加增强了螺纹的强度,同时又减轻了针床的重量,针床质量更加可靠,编织时工作性能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15]3、针芯床的基座、固定座由碳纤维预浸料模压而成,对纤维进行多种方向的布排,可以满足多种方向强度的需要;另外因针芯床整体重量较轻,有利于提高经编机的编织速度和降低能耗;
[0016]4、针芯床的针座由复合材料构成,复合材料为环氧树脂和金属粉未混合而成;此复合材料热膨胀量几乎为零,针距稳定,编织时针床不会受机器的运转温度的影响而擦针,有利于提高经编机的编织速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针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所示:1、基座;11、底配合面;111、收纳槽;112、导流槽;113、内螺纹孔;12、第一竖侧面;13、第一斜侧面;131、第一配合槽;14、第二竖侧面;15、第二斜侧面;2、中心孔;3、加强筋;31、第一斜板;32、第二斜板;4、针座;41、竖板部分;42、第一横板部分;421、第一折板;43、第二横板部分;431、第二折板;5、螺套;51、外环体;511、注液孔;52、螺管;53、外螺纹齿;6、固定座;61、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3]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为长条形,所述基座1的侧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基座1的外侧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竖侧面12、第一斜侧面13、第二竖侧面14、第二斜侧面15以及底配合面11,所述第一竖侧面12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上底边,所述第一斜侧面13构成直接梯形结构的斜腰边,所述第二竖侧面14、第二斜侧面15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下底边,所述底配合面11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腰边;
[0024]所述第二竖侧面14的外壁设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的内部开设有针槽61,所述针槽61的内部固定有针座4;所述基座1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2;基座、固定座之间一体加工成型,针槽为针座的安装区域,中心孔能够降低针床的整体重量。
[0025]针芯床的基座、固定座由碳纤维预浸料模压而成,对纤维进行多种方向的布排,可以满足多种方向强度的需要;另外因针芯床整体重量较轻,有利于提高经编机的编织速度和降低能耗;
[0026]针芯床的针座由复合材料构成,复合材料为环氧树脂和金属粉未混合而成。此复合材料热膨胀量几乎为零,针距稳定,编织时针床不会受机器的运转温度的影响而擦针,有利于提高经编机的编织速度;
[0027]所述第一斜侧面13的中部向内凸起,所述第一斜侧面13的外壁形成条形凹陷的第一配合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为长条形,所述基座(1)的侧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基座(1)的外壁设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的内部开设有针槽(61),所述针槽(61)的内部固定有针座(4),所述基座(1)的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2);所述基座(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线性阵列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固定有螺套(5);所述通孔的内部由外至内依次为收纳槽(111)、导流槽(112)、内螺纹孔(113);所述螺套(5)包括外环体(51)和螺管(52),所述外环体(51)设于螺管(52)的外端,所述螺管(52)旋入至内螺纹孔(113)内,所述外环体(51)止挡嵌入于收纳槽(111)内,所述螺管(5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齿(53),所述外螺纹齿(53)嵌入至内螺纹孔(113)内,所述外环体(51)与导流槽(112)相对位置处开设有注液孔(511);所述螺套(5)由超硬铝合金制成,基座(1)、固定座(6)由碳纤维预浸料模压而成,针座(4)由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为环氧树脂和金属粉未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经编机针芯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外侧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竖侧面(12)、第一斜侧面(13)、第二竖侧面(14)、第二斜侧面(15)以及底配合面(11),所述第一竖侧面(12)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上底边,所述第一斜侧面(13)构成直接梯形结构的斜腰边,所述第二竖侧面(14)、第二斜侧面(15)构成直角梯形结构的下底边,所述底配合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江勇谢宏波张胜强周孝文陈鹏陈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