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663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包括:烘箱,其包括箱本体、箱盖、及驱动部件,其中驱动部件驱使箱本体和箱盖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盖合或脱离运动;风刀组件,其包括多个风刀、及与多个风刀相连通的进风管路,其中多个风刀沿着印刷膜的传输路径分布,且多个风刀中至少有两个风刀所形成的气流方向在加热腔内相交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沿着印刷膜传输路径分布的多个风刀,有效对印刷膜全面加热,保证印刷膜表面预热均匀,同时,箱本体和箱盖形成的加热腔能够起到保温效果,提高预热速度;另一方面,通过能够相对盖合或脱离的箱盖和箱本体,便于工人每次在预热前的准备工作,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印刷膜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企业所加工的印刷膜大多采用PET膜,在印刷膜进入印刷工序前,需要工人对印刷膜进行预热处理,以提高印刷时油墨在印刷膜表面的附着效果,保证印刷质量。
[0003]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现有的预热设备容易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1、大多数预热设备采用固定在印刷膜传输辊道上的方式,空间狭窄,不便于工人牵引印刷膜以实现印刷膜的退卷,操作繁琐,效率低;
[0005]2、对于印刷膜表面预热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预热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后续印刷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包括:
[0009]烘箱,其包括箱本体、箱盖、及驱动部件,其中箱盖与箱本体相盖合并形成加热腔,印刷膜穿过加热腔设置,驱动部件驱使箱本体和箱盖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盖合或脱离运动;
[0010]风刀组件,其包括设置在箱盖或/和箱本体上的多个风刀、及与多个风刀相连通的进风管路,其中多个风刀沿着印刷膜的传输路径分布,且多个风刀中至少有两个风刀所形成的气流方向在加热腔内相交设置。
[0011]优选地,箱盖上形成有风腔,多个风刀固定设置在箱盖上并与风腔相连通设置,进风管路与风腔相连通设置。这样设置,便于多个风刀保持相同的风压,实现均匀加热,同时,多个风刀共用一个风腔,减少进风管路的数量,节约空间,降低成本。
[0012]具体的,箱盖包括盖板、分别连接在盖板两侧的两块侧板、以及连接在两块侧板之间并与盖板间隔设置的隔板,其中隔板、侧板、及箱本体之间形成的加热腔,且隔板、盖板、及侧板之间形成风腔,多个风刀连接在所述隔板上。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实施。
[0013]优选地,进风管路连接在侧板上,且进风管路的进风方向与风刀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0014]优选地,烘箱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箱本体上并用于传输印刷膜的多根传输辊,且印刷膜自传输辊和风刀之间穿过。这样设置,传输辊能够对印刷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印刷膜在风刀的强风作用下产生变形;同时,便于调节印刷膜的传输路径,保证预热或辅热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包括烘箱1和风刀组件2。
[0036]具体的,烘箱1包括箱本体10、箱盖11、及驱动部件12。
[0037]结合图2所示,箱本体10竖直设置,其中箱本体10的内侧具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圆弧段、及自圆弧段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直线段。
[0038]同时,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箱本体10上的多根传输辊13,其中每根传输辊13沿着箱本体10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且多根传输辊13沿着箱本体10内侧的圆弧段和直线段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印刷膜M依次经过多根传输辊13并形成沿着箱本体10内侧传输的传输路径。
[0039]也就是说,印刷膜M的传输路径呈自上而下延伸的弧形,多根传输辊13沿着传输路径依次间隔分布。这样设置,传输辊能够对印刷膜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印刷膜在风刀的强风作用下产生变形;同时,便于调节印刷膜的传输路径,保证预热或辅热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0040]本例中,箱盖11竖直设置,且箱盖11能够与箱本体10的内侧相盖合。
[0041]结合图3所示,箱盖11包括盖板110、分别连接在盖板110两侧的两块侧板111、及设置在盖板110的内侧并密封连接在两块侧板111之间的隔板112,其中每块侧板111分别自自身的内侧贴合在箱本体10的内侧,且盖板110、两块侧板111、及隔板112之间形成风腔q1, 箱本体10、两块侧板111、及隔板112之间形成加热腔q2。
[0042]同时,隔板112上还形成有用于连通风腔q1和加热腔q2的排风口k,其中排风口k自隔板112水平向右延伸并位于风腔q1的下方。
[0043]本例中,驱动部件12包括导向轮120、导轨121、及动力器122。
[0044]具体的,导向轮120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侧板111上,导轨121设置在导向轮120的下方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动力器122驱动箱盖11沿着导轨121运动。
[0045]为了方便实施,导向轮120采用齿轮,导轨121采用与导向轮120相匹配的齿条。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实施。
[0046]同时,导向轮120和导轨121形成一组导向件组,导向件组有两组并分别连接在两块侧板111,且两组导向件组之间通过同步轴s连接。这样设置,箱盖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烘箱,其包括箱本体、箱盖、及驱动部件,其中所述箱盖与所述箱本体相盖合并形成加热腔,印刷膜穿过所述加热腔设置,所述驱动部件驱使所述箱本体和所述箱盖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盖合或脱离运动;风刀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盖或/和所述箱本体上的多个风刀、及与多个所述风刀相连通的进风管路,其中多个所述风刀沿着印刷膜的传输路径分布,且多个所述风刀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风刀所形成的气流方向在所述加热腔内相交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上形成有风腔,多个所述风刀固定设置在所述箱盖上并与所述风腔相连通设置,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风腔相连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包括盖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盖板两侧的两块侧板、以及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并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所述侧板、及所述箱本体之间形成所述的加热腔,且所述隔板、所述盖板、及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的风腔,多个所述风刀连接在所述隔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路连接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进风管路的进风方向与所述风刀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PET膜用的预热或辅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还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箱本体上并用于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振宇孟晓栋胡爱民沙亚飞王顺锋彭莎莎许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港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