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6525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热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总电源、子电源、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蜂鸣器、驱动控制芯片、控制按键电路、第一数码管与第二数码管,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蜂鸣器、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子电源、控制按键电路及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与子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总电源分别与子电源、蜂鸣器、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控制按键电路及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数码管及第二数码管电性连接。码管电性连接。码管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加热控制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加热领域,传统的工频电磁感应加热系统其开关元件多使用包含机械触点的开关元件,存在寿命短,成本高,可靠性差,应用不灵活等缺点;且当前市面上设备的硬件电路设计基本未能将调功功能纳入到考虑之中。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总电源、子电源、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蜂鸣器、驱动控制芯片、控制按键电路、第一数码管与第二数码管,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蜂鸣器、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子电源、控制按键电路及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与子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总电源分别与子电源、蜂鸣器、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控制按键电路及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数码管及第二数码管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的型号为STM32F103。
[0007]优选地,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基于热敏电阻的机箱温度监测电路,所述基于热敏电阻的机箱温度监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及子电源电性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及总电源电性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的型号为TM1640。
[0010]优选地,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过流检测电路,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及子电源电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放大器U2A、U2B、电阻R79、R72、R73、R74、R75、R76、R77、R78、电容C1、C6、C29,放大器U2A包括5个外接端口,放大器U2B包括3个外接端口,电阻R7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72的一端连接,电阻R72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A的3端及电阻R73的一端连接,放大器U2A的2端与电阻R74的一端连接,电阻R74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A的1端及电阻R75的一端连接,电阻R75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2B的5端连接,放大器U2A的8端分别与电容C1、C6的一端连接,电容C1、C6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U2A的4端分别与电阻R76的一端及接地端连接,电阻R76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B的6端及电阻R77的一端连接,
电阻R77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B的7端及电阻R78的一端连接,电阻R78的另一端与电容C29的一端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接地。
[0012]优选地,所述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包括放大器U25A、电阻R66、R67、R68、R69、R70、R71、电容C23、C24、C25、C6及磁珠L6,所述放大器U25A包括5个外接端口,电阻R66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7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及磁珠L6的一端连接,电阻R67的另一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磁珠L6的另一端与电阻R68的一端连接,电阻R68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25A的3端连接,放大器U25A的2端与电阻R70的一端连接,电阻R70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5A的1端及电阻R71的一端连接,电阻R71的另一端与电容C26的一端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U25A的4端接地,电阻R69的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5A的8端、电容C24的一端及电容C25的一端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与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0013]优选地,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光耦U9、整流二极管D1、D2、电阻R35

、R35、R36及R37,光耦U9包括4个外接端口,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35

的一端连接,电阻R35

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及光耦U9的1端连接,光耦的2端与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光耦U9的4端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及电阻R36的一端连接,光耦U9的3端接地。
[0014]优选地,所述光耦U9的型号为PC817。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0016]通过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开通相角进行功率的调节,实现单台设备更大范围功率覆盖,降低了成本,具有软开软关的功能,降低了加热器对电网的冲击,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与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的具体模块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控制模块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过零检测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过流检测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控制模块;2、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3、总电源;4、子电源;5、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6、蜂鸣器;7、驱动控制芯片;8、控制按键电路;9、第一数码管;10、第二数码管;11、基于热敏电阻的机箱温度监测电路;12、过零检测电路;13、过流检测电路;14、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用于与轴承加热器连接,包括控制模块1、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2、总电源3、子电源4、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5、蜂鸣器6、驱动控制芯片7、控制按键电路8、第一数码管9、第二数码管10、基于热敏电阻的机箱温度监测电路11、过零检测电路12、过流检测电路13及短路器14,控制模块1分别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2、蜂鸣器6、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5、子电源4、控制按键电路8及驱动控制芯片7电性连接,
[0027]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2与子电源4电性连接,总电源3分别与子电源4、蜂鸣器6、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5、控制按键电路8及驱动控制芯片7电性连接,驱动控制芯片7分别与第一数码管9及第二数码管10电性连接,基于热敏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用于与轴承加热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总电源、子电源、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蜂鸣器、驱动控制芯片、控制按键电路、第一数码管与第二数码管,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蜂鸣器、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子电源、控制按键电路及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电路与子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总电源分别与子电源、蜂鸣器、K型热电偶轴承温度采集电路、控制按键电路及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数码管及第二数码管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型号为STM32F 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基于热敏电阻的机箱温度监测电路,所述基于热敏电阻的机箱温度监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及子电源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及总电源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的型号为TM 164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过流检测电路,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及子电源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功的工频电磁感应轴承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检测电路包括放大器U2A、U2B、电阻R79、R72、R73、R74、R75、R76、R77、R78、电容C1、C6、C29,放大器U2A包括5个外接端口,放大器U2B包括3个外接端口,电阻R7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72的一端连接,电阻R72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A的3端及电阻R73的一端连接,放大器U2A的2端与电阻R74的一端连接,电阻R74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U2A的1端及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志李鹏志张新奡
申请(专利权)人:名匠智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