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20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轭铁,轭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的顶端罩设有陶瓷罩,陶瓷罩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触点机构,轭铁的内腔开设有动力槽,动力槽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动力槽内腔底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动力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磁块,限位块的顶端连接有升降杆,连接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升降杆的顶端穿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升降帽,升降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动簧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力开关控制电磁铁的工作,电磁铁与磁块的磁性相反,从而抑制磁块的下移,防止静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与动簧片脱离,造成连接失效。造成连接失效。造成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为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可分为直流继电器和交流继电器。
[0003]直流继电器承受大电流冲击时容易产生电动斥力,造成静触头与动簧片被迫在斥力作用下分离,导致触点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直流继电器承受大电流冲击时容易产生电动斥力,造成静触头与动簧片被迫在斥力作用下分离,导致触点连接失效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轭铁,所述轭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顶端罩设有陶瓷罩,所述陶瓷罩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触点机构,所述轭铁的内腔开设有动力槽,所述动力槽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动力槽内腔底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动力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连接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升降杆的顶端穿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升降帽,所述升降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动簧片。
[0006]优选的,所述触点机构包括套筒、静连接柱、静连接槽、T型槽、导电柱、弹簧槽、第一抵紧弹簧、限位环、底片和静触头,所述套筒与陶瓷罩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静连接柱,所述静连接柱的顶端开设有静连接槽,所述静连接柱的底端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顶端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抵紧弹簧,所述第一抵紧弹簧的顶端与T型槽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柱顶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T型槽内腔底部的直径,所述导电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片,所述底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静触头。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帽、动簧片和第二抵紧弹簧均位于陶瓷罩的内腔,且两个所述动簧片分别与两个所述触点机构相对应。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位于连接架内腔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抵紧弹簧,且所述第二抵紧弹簧的顶端与升降帽的底端抵紧。
[0009]优选的,所述轭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且所述连接耳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
[0010]优选的,所述静连接柱、导电柱和底片均为合金铜材料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电磁铁通过压力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当设备受到大电流冲击时,静触头与动簧片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相互排斥,此时静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上移动,动簧片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动簧片的下移带动升降杆的下移,升降杆的下移带动限位块的下移,限位块的下移带动磁块的下移,磁块的下移对压力开关进行挤压,从而通过压力开关控制电磁铁的工作,电磁铁与磁块的磁性相反,从而抑制磁块的下移,防止静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与动簧片脱离,造成连接失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轭铁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连接片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触点机构的剖视图。
[0018]图中:1、轭铁;2、连接片;3、陶瓷罩;4、触点机构;5、套筒;6、静连接柱;7、静连接槽;8、T型槽;9、导电柱;10、弹簧槽;11、第一抵紧弹簧;12、限位环;13、底片;14、静触头;15、连接架;16、升降杆;17、升降帽;18、动簧片;19、第二抵紧弹簧;20、动力槽;21、限位块;22、磁块;23、压力开关;24、电磁铁;25、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轭铁1,轭铁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2,连接片2的顶端罩设有陶瓷罩3,陶瓷罩3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触点机构4,轭铁1的内腔开设有动力槽20,动力槽20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24,动力槽20内腔底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23,动力槽2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磁块22,限位块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6,连接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5,升降杆16的顶端穿过连接架15固定连接有升降帽17,升降帽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动簧片18。
[0021]使用时,当设备受到大电流冲击时,静触头14与动簧片18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相互排斥,此时静触头14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上移动,动簧片18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动簧片18的下移带动升降杆16的下移,升降杆16的下移带动限位块21的下移,限位块21的下移带动磁块22的下移,磁块22的下移对压力开关23进行挤压,从而通过压力开关23控制电磁铁24的工作,电磁铁24与磁块22的磁性相反,从而抑制磁块22的下移,防止静触头14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与动簧片18脱离,造成连接失效。
[0022]触点机构4包括套筒5、静连接柱6、静连接槽7、T型槽8、导电柱9、弹簧槽10、第一抵
紧弹簧11、限位环12、底片13和静触头14,套筒5与陶瓷罩3螺纹连接,套筒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静连接柱6,静连接柱6的顶端开设有静连接槽7,静连接柱6的底端开设有T型槽8,T型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电柱9,导电柱9的顶端开设有弹簧槽10,弹簧槽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抵紧弹簧11,第一抵紧弹簧11的顶端与T型槽8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导电柱9顶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2,且限位环12的直径大于T型槽8内腔底部的直径,导电柱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片13,底片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静触头14。
[0023]使用时,通过套筒5将触点机构4螺纹连接在陶瓷罩3内,第一抵紧弹簧11在导电柱9开设的T型槽8内向下移动,动簧片18在第二抵紧弹簧19的作用下上移,使得导电柱9上的静触头14与动簧片18之间接触导电。
[0024]升降帽17、动簧片18和第二抵紧弹簧19均位于陶瓷罩3的内腔,且两个动簧片18分别与两个触点机构4相对应,升降杆16位于连接架15内腔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抵紧弹簧19,且第二抵紧弹簧1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轭铁(1),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2),所述连接片(2)的顶端罩设有陶瓷罩(3),所述陶瓷罩(3)顶部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触点机构(4),所述轭铁(1)的内腔开设有动力槽(20),所述动力槽(20)内腔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铁(24),所述动力槽(20)内腔底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压力开关(23),所述动力槽(2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磁块(22),所述限位块(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6),所述连接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5),所述升降杆(16)的顶端穿过连接架(15)固定连接有升降帽(17),所述升降帽(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动簧片(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机构(4)包括套筒(5)、静连接柱(6)、静连接槽(7)、T型槽(8)、导电柱(9)、弹簧槽(10)、第一抵紧弹簧(11)、限位环(12)、底片(13)和静触头(14),所述套筒(5)与陶瓷罩(3)螺纹连接,所述套筒(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静连接柱(6),所述静连接柱(6)的顶端开设有静连接槽(7),所述静连接柱(6)的底端开设有T型槽(8),所述T型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电柱(9),所述导电柱(9)的顶端开设有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杰叶元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煜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