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传动系统、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以及桁架焊折弯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543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链条传动系统、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以及桁架焊折弯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支承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上链条传动系统、下链条传动系统,每个链条传动系统的主动链轮通过封闭的传动链条传动连接对应的从动链轮,传动链条的外侧固定连接牵引销,所述机架底部设置传动连接动力装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延伸端依次穿过两链条传动系统的主动链轮并与主动链轮周向固定,所述机架上支承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上摆臂传动轴,两摆臂传动轴的前伸端固定调节摆臂,调节摆臂的自由端设置折弯销,所述下摆臂传动轴后延伸端连接下摆臂动力杆,所述上摆臂传动轴后延伸端连接上摆臂动力杆,所述机架设置摆臂中间座。所述机架设置摆臂中间座。所述机架设置摆臂中间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链条传动系统、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以及桁架焊折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链条传动系统、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以及桁架焊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钢结构建筑业的发展,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在混凝土楼板中的钢筋以前用手工扎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靠手工拼装、手工焊接的生产模式因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已无法满足需求,在工厂把一组钢筋经过矫直、打弯、输送、焊接等自动化过程加工成钢筋桁架,钢筋桁架焊接生产线是用来工厂化生产建筑用钢筋桁架,与钢楼板焊接成一体后,可以在无支承柱的情况下直接在其上浇注混凝土,具有效率高、施工周期短、刚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第一代、第二代压型钢板钢筋绑扎繁琐、钢筋间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好控制,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高效的钢筋桁架焊接生产线中的腹筋打弯结构。目前,在建筑或其它行业所用三角梁桁架生产线需要将金属线材折弯成不同尺寸的腹杆钢筋,大多数腹杆钢筋的形状呈波纹型。现有技术三角梁桁架生产线中,对腹杆钢筋折弯加工呈波纹型的设备有三种,即盘式折弯成型设备、履带链式折弯成型设备和气动四连杆式折弯成型设备。上述几种成型设备存在如下缺陷,生产效率低,工作不够稳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链条传动系统、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以及桁架焊折弯机构,它能够对腹筋折弯同时能保证整个装置各运动的同步性。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链条传动系统,包括传动链条以及链轮,所述传动链条包括多个环形排列的主链板,所述主链板上设置三个共圆的啮合齿,位于主链板两端的啮合齿设置端部开口槽,相邻的两主链板之间由外链板连接,所述外链板两端分别伸进邻近的端部开口槽内并与端部开口槽铰接;所述链轮的外圆周设置用于给外链板让位的环形切槽,所述环形切槽两侧分别设置上啮合凸缘部、下啮合凸缘,所述上啮合凸缘部、下啮合凸缘部的外圆周上分别交替设置啮合齿和齿槽。
[0005]所述外链板的两端设置供销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侧壁设置的限位销钉孔内配合限位销钉,所述限位销钉的内伸段伸入销轴上的凹陷部,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伸进端部开口槽内壁安装孔内。
[0006]一种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包括平行支承在机架上的上摆臂传动轴、下摆臂传动轴,所述下摆臂传动轴后延伸端连接下摆臂动力杆,所述上摆臂传动轴后延伸端连接上摆臂动力杆,所述机架上设置可沿着所述上摆臂传动轴与下摆臂传动轴连线方向上滑移的摆臂中间座,所述摆臂中间座的两轴向端分别铰接内摆臂中杆、外摆臂中杆,内摆臂中杆、外摆臂中杆交错布置,所述内摆臂中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与下内摆臂中继杆一端铰接,所述下内摆臂中继杆另外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与下摆臂动力杆一径向延伸段铰接,所述内
摆臂中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与上内摆臂中继杆一端铰接,所述上内摆臂中继杆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四转动副与上摆臂传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外摆臂中杆的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下外摆臂中继杆一端铰接,所述下外摆臂中继杆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与下摆臂动力杆的另外一径向延伸端铰接,所述外摆臂中杆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与上外摆臂中继杆一端铰接,所述上外摆臂中继杆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与上摆臂传动杆另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动力杆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该动力装置施加动力使下摆臂动力杆绕下摆臂传动轴往复摆动。
[0007]所述机架上设置可沿着所述上摆臂传动轴与下摆臂传动轴连线方向上滑移的摆臂中间座;所述机架上支承可相对下摆臂传动轴运动的上摆臂传动轴。
[0008]所述机架背部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安装架,传动机构安装架设置长轴在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所述摆臂中间座贯穿长条形孔,摆臂中间座的周向与长条孔周向限位,所述摆臂中间座在条孔的长轴方向上与长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下摆臂传动轴外伸出长条形孔的后延伸端连接下摆臂动力杆,所述上摆臂传动轴外伸出长条形孔的后延伸端连接上摆臂动力杆。
[0009]包括机架以及上述的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所述机架上支承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上链条传动系统、下链条传动系统,每个链条传动系统的主动链轮通过封闭的传动链条传动连接对应的从动链轮,传动链条的外侧固定连接牵引销,上、下链条传动系统的折弯销在水平投影的位置互相交错,所述机架底部设置传动连接动力装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延伸端依次穿过两链条传动系统的主动链轮并与主动链轮周向固定,两摆臂传动轴的前伸端固定调节摆臂,调节摆臂的自由端设置折弯销。
[0010]所述机架上设置上下滑移的升降主基板,所述上链条传动系统支承在升降主基板的下端面,所述下摆臂传动轴支承在升降主基板上端面,所述调节摆臂的臂身长度可调。
[0011]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其中一输出轴固联一主电机飞轮,所述主电机飞轮设置的偏心孔与摆臂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摆臂连杆的另外一端与下摆臂动力杆上设置的摇臂段的自由端铰接。
[0012]所述链条传动系统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设置相对链轮轴向位置固定的正后立板,所述正后立板朝向传动链紧边的一侧设置容纳传动链紧边的滑槽。
[0013]所述传动链条包括多个环形排列的主链板,所述主链板上设置三个共圆的啮合齿,位于主链板两端的啮合齿设置端部开口槽,相邻的两主链板之间由外链板连接,所述外链板两端分别伸进邻近的端部开口槽内并与端部开口槽铰接;所述链轮的外圆周设置用于给外链板让位的环形切槽,所述环形切槽两侧分别设置上啮合凸缘部、下啮合凸缘,所述上啮合凸缘部、下啮合凸缘部的外圆周上分别交替设置啮合齿和齿槽。
[0014]采用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摆臂中间座的两轴向端分别铰接交错布置的内摆臂中杆、外摆臂中杆摆动幅度以及摆动速率同步,继而通过杆件传递的动力到达上摆臂传动杆,所述上摆臂传动杆的运动与下摆臂动力杆的运动保持同步,同时下摆臂动力杆其中一部分动力经过下内摆臂中继杆、内摆臂中杆、上内摆臂中继杆传递到上摆臂传动杆,同时下摆臂动力杆其中一部分动力经过下外摆臂中继、外摆臂中杆、上外摆臂中继杆传递到上摆臂传动杆,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动力能够经过两条路径进行传递,其中一条路径动力
传动结构趋近死点时候,另外一条路径能够继续传递动力,能够避免整个动力传递机构存在运动死点的情况,同时内摆臂中杆、外摆臂中杆、上摆臂传动杆、下摆臂动力杆各杆件两端受力相对杆件中心位置趋于抵消和平衡,能够方便各杆件的固定,能够提高整个传动系统的可靠性。传动轴的转动使上、下链条传动系统同步转动,上链条传动系统的链条和下链条传动系统链条同时往一个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即是链轮轮齿的线速度,传动链条的外侧固定连接牵引销,其作用是腹筋折弯时起支撑和成型作用,上链条传动系统相邻的两牵引销的距离和下链条传动系统相邻的两牵引销的距离是一致的,其长度尺寸等于腹筋折弯成型后的腹杆钢筋节点间距L。上链条传动系统的牵引销和下链条传动系统的牵引销在水平投影的位置互相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条传动系统,包括传动链条以及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链条(15)包括多个环形排列的主链板(151),所述主链板(151)上设置三个共圆的啮合齿(a),位于主链板(151)两端的啮合齿(a)设置端部开口槽(1512),相邻的两主链板(151)之间由外链板(9)连接,所述外链板(9)两端分别伸进邻近的端部开口槽(1512)内并与端部开口槽(1512)铰接;链轮的外圆周设置用于给外链板让位的环形切槽(1521),所述环形切槽(1521)两侧分别设置上啮合凸缘部(1522)、下啮合凸缘(1523),所述上啮合凸缘部(1522)、下啮合凸缘(1523)部的外圆周上分别交替设置啮合齿(a)和齿槽(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条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链板(9)的两端设置供销轴(1513)穿过的贯穿孔(37),所述贯穿孔(37)侧壁设置的限位销钉孔(38)内配合限位销钉,所述限位销钉的内伸段伸入销轴(1513)上的凹陷部,所述销轴(1513)的两端分别伸进端部开口槽内壁安装孔内。3.一种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包括平行支承在机架(10)上的上摆臂传动轴(30)、下摆臂传动轴(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传动轴(31)后延伸端连接下摆臂动力杆(18),所述上摆臂传动轴(30)后延伸端连接上摆臂动力杆(19),所述机架(10)上设置可沿着所述上摆臂传动轴(30)与下摆臂传动轴(31)连线方向上滑移的摆臂中间座(20),所述摆臂中间座(20)的两轴向端分别铰接内摆臂中杆(21)、外摆臂中杆(22),内摆臂中杆(21)、外摆臂中杆(22)交错布置,所述内摆臂中杆(2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副(001)与下内摆臂中继杆(231)一端铰接,所述下内摆臂中继杆(231)另外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副(002)与下摆臂动力杆(18)一径向延伸段铰接,所述内摆臂中杆(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副(003)与上内摆臂中继杆(232)一端铰接,所述上内摆臂中继杆(232)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四转动副(004)与上摆臂传动杆(24)的一端铰接,所述外摆臂中杆(22)的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005)与下外摆臂中继杆(25)一端铰接,所述下外摆臂中继杆(25)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六转动副(006)与下摆臂动力杆(18)的另外一径向延伸端铰接,所述外摆臂中杆(22)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007)与上外摆臂中继杆(26)一端铰接,所述上外摆臂中继杆(26)的另外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008)与上摆臂传动杆(24)另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动力杆(18)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该动力装置施加动力使下摆臂动力杆(18)绕下摆臂传动轴(31)往复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上设置可沿着所述上摆臂传动轴(30)与下摆臂传动轴(31)连线方向上滑移的摆臂中间座(20);所述机架(10)上支承可相对下摆臂传动轴(31)运动的上摆臂传动轴(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摆杆动力分配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刚汪东林简华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固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