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耗飓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29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为了降低柱状飓风筒气流换向时产生的风量损失,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飓风筒,包括壳内部限定气流通路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上设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风扇单元,所述壳体组件呈柱状设计,且其径向最大有效尺寸为D,20mm≤D≤60mm;气流通路包括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热气流通路中设有用于加热气流的加热单元,气流出口包括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均位于壳体组件的侧壁,气流通路中还设有气流换向结构,气流换向结构用于将在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中的沿壳体组件轴线方向移动的气流换向使之分别从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吹出。吹出。吹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耗飓风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损耗飓风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吹风机均由手柄和机头两大部分组成,手柄和机头连接,整体呈T字型,由于吹风机需要承载风扇单元、加热组件等占用安装空间较大的零部件,吹风机整体体积偏大,占用较大的收纳空间。气流入口设置在手柄或者机头上,气流出口设置在机头的端部。
[0003]对于以上结构的电吹风,在使用时用户的手握住手柄,在使用过程中机头部分一般不容易被触摸;即使是市面上有冷气流通路的吹风机,吹风机的内部零部件是可以分布在手柄和机头内的,使的机头内部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安装空间,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都设置在机头内,机头的体积一般较大,设置两个风道是相对较容易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发养发飓风筒,解决在较小空间内同时设计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以达到养发、护发的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如下:一种低损耗飓风筒,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限定气流通路,气流通路的上游具有供气流进入的气流入口,气流通路的下游具有排出气流的气流出口,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用于使气流从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风扇单元,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呈柱状设计,所述壳体组件的径向最大有效尺寸为D,20mm≤D≤60mm;所述气流通路包括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所述热气流通路中设有用于加热气流的加热单元,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在所述风扇单元的作用下外部气流通过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气流通路,在所述风扇单元下游分别进入所述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中,并分别从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排出;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侧壁,所述气流通路中还设有气流换向结构,所述气流换向结构用于将在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中的沿壳体组件轴线方向移动的气流换向使之分别从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吹出。
[0006]好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壳体组件尺寸较小,构成飓风筒的所有部件都在壳体组件内部,且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都设置在壳体组件上,柱状的壳体组件构成了用户的手持部,且径向最大有效尺寸为20mm≤D≤60mm,有利于获得体积较小,占用存储空间小的飓风筒;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在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处获得独立的冷气流和热气流,冷气流可以降低到达头发表面的风温,可以有效降低热点的产生,能够防止热点使头发产生的灼痛感、高温的热风对头发烘干后产生的毛躁、干枯,起到护发养发的效果。
[0007]通过使冷风出口、热风出口都设置在壳体组件的侧壁,且通过气流换向结构的设计使气流改变方向从气流出口排出,结合壳体组件的尺寸,在使用过程中,相较于传统T型吹风机而言,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机头的轴向距离过长,使用户的手臂距离头发距离较大,手臂持续用力的弊端,本技术方案的设置方式,缩短手臂与头发之间的距离,减小吹发过程中的疲劳程度,符合人体工程学。
[0008]通过气流换向结构的设置,降低冷气流和热气流的损失。
[0009]优选的,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同时给所述冷气流通路和所述热气流通路中的气流换向。
[0010]好处是,通过本技术方案,可通过同一结构件实现两个气流通路内气流的换向,减少内部结构件,减小壳体组件的径向吹尺寸,获得较小尺寸或体积的壳体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组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朝向所述气流出口弯曲弧形叶片,其中至少一个弧形叶片同时给所述冷气流通路和所述热气流通路中的气流换向。
[0012]好处是,通过弧形叶片的设计,结构简单,且占用较小的内部空间,弧形叶片沿着壳体组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利于使气流在气流出口处均匀的吹出;在本技术方案中,弧形叶片有两个壁面,其中一个壁面用于给热气流通路中的热气流换向,另一个壁面用于给冷气流通路中的冷气流换向。
[0013]优选的,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包括沿所述壳体组件轴线方向延伸的分隔壁面,所述冷气流通路和所述热气流通路分别位于所述分隔壁面的两侧。
[0014]好处是,本技术方案中,分隔壁面用于分隔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气流换向结构既能对两个通路中的气流进行换向,又能使两个气流通路中的气流独立,使两个气流通路中的气流独立的从相对应的出口排出。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套在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外部的外壁,所述冷气流通路由所述分隔壁面的第一面与所述外壁的内壁面限定。
[0016]好处是,热气流会使得壳体组件的部分外表面温度升高,使壳体组件的局部外表面较热,且在操作过程中,手可能触及前述较热局部外表面的概率较高,因此通过本技术方案使冷气流通路位于热气流通路的外侧,降低壳体组件局部外表面的温度。
[0017]优选的,所述气流换向结构还包括多个在热风出口和所述分隔壁面的第二面之间延伸弧形叶片,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背,所述弧形叶片的侧壁与所述外壁的内壁面抵接,所述热气流通路由所述弧形叶片、第二面与所述外壁的内壁面限定。
[0018]好处是,通过本技术方案使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中的气流位于两个空间内,独立的从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吹出。
[0019]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壁和套在所述内壁外部的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配合限定所述气流通路,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形成为所述内壁的一部分,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和风扇单元之间,所述风扇单元、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内壁内。
[0020]好处是,通过内壁和外壁,使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能够实现物理上的隔离,获得独立的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气流换向结构形成为内壁的一部分,便于风扇单元抽吸的气流经过最短的路径到达气流换向结构,减小气流损失;
风扇单元位于内壁内,有利于通过双层壁的设计减小从壳体组件表面感受到的振动、且对于削弱噪音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加热单元设于内壁内,有利于通过双层壁的设计减小壳体组件的局部表面的温升。
[0021]优选的,所述内壁包括上下拆分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风扇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内壁内,冷气流通道由所述第一内壁的外壁面与所述外壁的内壁面限定,所述冷气流通道的冷风入口由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
[0022]好处是,通过本技术方案,便于内壁内零部件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冷风入口由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冷风入口,便于获得较多的冷风量。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壁还包括位于气流换向结构下方的筒状部,所述加热单元呈柱状且通过所述筒状部固定。
[0024]好处是,通过筒状部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对加热单元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便于对热气流通路中的热气流进行收集,使热气流通路中的气流更加集中。
[0025]优选的,所述加热单元的发热功率为1000W至1800W,所述飓风筒还包括防烫隔离层以及外壳,所述防烫隔离层位于热气流通路的外侧,且所述防烫隔离层位于所述外壁和所述外壳之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耗飓风筒,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限定气流通路,气流通路的上游具有供气流进入的气流入口,气流通路的下游具有排出气流的气流出口,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用于使气流从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呈柱状设计,所述壳体组件的径向最大有效尺寸为D,20mm≤D≤60mm;所述气流通路包括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所述热气流通路中设有用于加热气流的加热单元,所述气流出口包括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在所述风扇单元的作用下外部气流通过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气流通路,在所述风扇单元下游分别进入所述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中,并分别从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排出;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侧壁,所述气流通路中还设有气流换向结构,所述气流换向结构用于将在冷气流通路和热气流通路中的沿壳体组件轴线方向移动的气流换向使之分别从所述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同时给所述冷气流通路和所述热气流通路中的气流换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组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朝向所述气流出口弯曲弧形叶片,其中至少一个弧形叶片同时给所述冷气流通路和所述热气流通路中的气流换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向结构包括沿所述壳体组件轴线方向延伸的分隔壁面,所述冷气流通路和所述热气流通路分别位于所述分隔壁面的两侧。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四五D二零一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