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29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包括逻辑控制板,所述逻辑控制板分别连接雷达、身份鉴别模块和扇门模块,雷达实时检测通道内部情况,当扫描雷达检测到用户靠近边门设备时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传输给逻辑控制板,逻辑控制板对用户的位置进行判断后控制身份鉴别模块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身份鉴别通过后逻辑控制板控制扇门模块打开扇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时扫描边门设备通道内用户位置信息,及时开关门,检测准确性较高且无需人员看守。人员看守。人员看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人行通道设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边门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小区门禁、景区门禁、地铁门禁、公司门禁等等场所,边门设备由于结构简单通常只有电机组件、控制组件、身份鉴别模块等构成,通常采用延时开关门的方式进行逻辑判断用户是否过闸,导致通行速度过慢,时常出现夹人事件发生。经常需要派专职人员值守防止出现重大事故,管理人员为了通行方便通常遥控门禁为常开模式方便用户通行,因此,当有外人闯入时无法及时发现。边门设备目前管理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开关门且无需人员操作的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
[0004]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逻辑控制板,所逻辑控制板分别连接雷达、身份鉴别模块和扇门模块,雷达实时检测通道内部情况,当扫描雷达检测到用户靠近边门设备时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传输给逻辑控制板,逻辑控制板对用户的位置进行判断后控制身份鉴别模块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身份鉴别通过后逻辑控制板控制扇门模块打开扇门。
[0005]还包括与逻辑控制板连接的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当出现尾随着时,能够及时报警。
[0006]所述扇门模块包括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控制器,其中,伺服电机控制器与逻辑控制板采用485总线通信。
[0007]所述雷达与逻辑控制板采用UART通信传输数据。
[0008]所述逻辑控制板通过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带动份鉴别模块旋转至相应位置后,身份鉴别模块开始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更加灵活。
[0009]所述雷达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中的一种,实现实时扫描边门设备通道内用户位置信息。
[0010]所述身份鉴别模块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和二维码读卡器模块,能够快递进行身份识别。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解决了目前边门设备无通道逻辑判断的问题;(2)提高用户快速通行效率,减少用户排队等待时间;(3)实现边门设备能够实时检测通道环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4)解决了闸机通道检测逻辑复杂的问题,给闸机通道检测带来了全新便利、快捷的检测方法;(4)弱化了闸机与边门设备之间的界限,提高了安全检测效率;(5)解放边门设备管理人员,实现无需管理人员查看用户自行安全通行的场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雷达的扫描图谱;
[0015]图4为本技术中雷达装在闸机上扫描图谱;
[0016]图5为本技术中雷达在规划边门设备通道安全区的扫描图谱;
[0017]图6为本技术中用户处于“非付费区”时雷达的扫描图谱;
[0018]图7为本技术中用户从“非付费区”安全通行时雷达的扫描图谱;
[0019]图8为本技术中第一种情形下的雷达“非付费区”防尾随扫描图谱;
[0020]图9为本技术中用户处于“付费区”时雷达的扫描图谱;
[0021]图10为本技术中用户从“付费区”安全通行时雷达的扫描图谱;
[0022]图11为本技术中第二种情形下的雷达“非付费区”防尾随扫描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逻辑控制板、雷达、身份鉴别模块、扇门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逻辑控制板分别连接雷达、身份鉴别模块和扇门模块,且均为双向连接。其中,雷达与逻辑控制板采用UART通信传输数据,本实施例中,雷达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中的一种。身份鉴别模块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和二维码读卡器模块,用以实现用户的通行权限鉴别。当用户拥有权限时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识别二维码的方式、识别IC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权限鉴别。雷达实时检测通道内部情况,当用户靠近边门设备时,逻辑控制板通过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带动份鉴别模块旋转至相应位置后,身份鉴别模块开始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身份鉴别通过后,通道控制器控制扇门模块打开扇门,其中,扇门模块包括扇门挡板、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伺服机芯、离合器等组成,伺服电机控制器与逻辑控制板采用485总线通信。报警模块连接逻辑控制板,报警模块由两组RGB指示灯、一个蜂鸣器组成。电源模块分别连接逻辑控制板和扇门模块,为整个设备供电。
[0025]本技术的其工作原理为:雷达扫描闸机附近有人员活动时,唤醒闸机处于工作状态,当用户靠近边门设备时,雷达扫描用户的位置信息传输给逻辑控制板,逻辑控制板判断是付费区还是非付费区进而控制身份鉴别模块旋转以便用户身份鉴别;当用户鉴别成功后,逻辑控制板控制扇门模块打开扇门,用户处于边门设备通道内部,雷达不断扫描跟踪用户位置信息,
[0026]当用户安全通过规划的安全区后逻辑控制板获取雷达传输的数据并进行解析,进而及时关闭扇门方便其他用户鉴权通行。当出现尾随者时逻辑控制板在确保第一个用户安全通过的情况下进行声光报警。告知出现尾随情况并规范尾随者按照正确方式通行边门设备。正常通行RGB指示灯亮绿色,蜂鸣器不报警。出现尾随者时RGB指示灯亮红色,蜂鸣器报警。告知出现尾随者闯入事件,纠正尾随者按照正确方法通行。
[0027]下面以360
°
激光雷达为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激光雷达扫描区域为全向360
°
。360
°
激光雷达采用TOF测距原理进行激光测距,测量物体相对位置、相对角度、相对速度以UART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至通道逻辑控制板进行处理。图中三角形标志
表示360
°
激光雷达0
°
位置。
[0028]如图4所示,边门设备处于坐标系原点,扇门挡板在图中用粗实线表示,粗实线右侧的圆点表示立柱或围栏,扇门挡板、立柱或围栏处于激光雷达90
°
方向。边门设备将0
°‑
180
°
区域分成了“非付费区”和“付费区”。闸机通道范围主要集中在0
°‑
180
°
区域。此处引入“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概念是为了更好的说清楚身份鉴别问题。未身份鉴别所在区域为“非付费区”,身份鉴别完成后通过闸机所到区域为“付费区”。
[0029]如图5所示,规划的矩形安全区域大于扇门旋转的半径,避免夹人事件发生。整个矩形所处区域是安全区,在安全区中扇门不会关闭,用户离开安全区后关闭扇门。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规划矩形安全区域,适用于规划多种形状安全区域。
[0030]如图6所示,通过箭头方向进入靠近边门设备“非付费区”进行身份鉴别,身份鉴别通过后扇门打开,图中权限用户的实时位置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控制板,所述逻辑控制板分别连接雷达、身份鉴别模块和扇门模块,雷达实时检测通道内部情况,当雷达检测到用户靠近边门设备时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传输给逻辑控制板,逻辑控制板对用户的位置进行判断后控制身份鉴别模块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身份鉴别通过后逻辑控制板控制扇门模块打开扇门;所述雷达安装在边门设备上,且雷达的扫描区域为全向360
°
,雷达的0
°
位置与扇门的初始位置呈90
°
,边门设备将0
°‑
180
°
区域分成非付费区和付费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逻辑控制板连接的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雷达通道检测技术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华奕昕武盛建徐舒常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