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及除雪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512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包括余热融雪组件,所述余热融雪组件包括热交换器、循环泵及融雪管道;所述空压机和热交换器顺次设置,热交换器用于将空压机中的第一高温介质冷却后输送至使用端;循环泵、管道B、融雪管道及管道A顺次形成介质循环系统,融雪管道设置在承压建筑屋顶上;管道A中的低温介质能与热交换器中的第一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变为第二高温介质,第二高温介质经循环泵依次泵送至管道B和融雪管道,融雪管道中的第二高温介质用于消除承压建筑屋顶的积雪。除此之外,还包括同步振动除雪组件进行除雪;结合雪深传感器对积雪量进行检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余热除雪和/或振动除雪,可实现智能化除雪,高效且环保。高效且环保。高效且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及除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及除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原资源地不断开发,为解决外地人员适应并能长期在高原地区工作生活的问题,需要开发一种能营造出平原或低海拔地区空气环境的室内空间,该空间内部为正压环境即室内大气压力高于室外大气压力30~50kPa,因此与其匹配的承压建筑屋顶积雪清除系统也至关重要。
[0003]高原地区常年低温严寒、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平原地区人群进入高原地区旅居或工作需要居住在可以增压补氧的承压式建筑中。目前的承压式建筑多采用钢结构,由于高原地区气候环境的因素,建筑屋顶极易发生积雪、结冰的情况,对建筑本身造成额外压力,可能引起建筑结构变形,使得承压房屋密封失效,大量积雪的滑落也可能对人员造成伤亡。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屋顶除雪,有的采用加热融雪的形式,有的采用机械铲除积雪的形式,均需要另外在屋顶增加一套驱动

执行机构,一方面额外耗能较多,另一方面机构复杂不易维护。
[0005]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高效且环保除雪的除雪系统及除雪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实现高效且环保除雪的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包括余热融雪组件,所述余热融雪组件包括热交换器、循环泵以及融雪管道;
>[0008]所述空压机和热交换器顺次设置,热交换器用于将空压机中的第一高温介质冷却后输送至使用端;
[0009]循环泵、管道B、融雪管道以及管道A顺次形成介质循环系统,融雪管道设置在承压建筑屋顶上;管道A中的低温介质能与热交换器中的第一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实现升温变为第二高温介质,第二高温介质经循环泵依次泵送至管道B和融雪管道,所述融雪管道中的第二高温介质用于消除承压建筑屋顶的积雪。
[00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所述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三高温介质储存器和补给泵,所述补给泵将第三高温介质储存器中的第三高温介质输送至位于热交换器和循环泵之间的管道A内。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高温介质、第二高温介质以及第三高温介质分别为水、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的,还包括同步振动除雪组件,所述同步振动除雪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可变形
管道以及排气管道,所述可变形管道设置在承压建筑屋顶上,进气管道连通空压机的出风口和可变形管道,排气管道连通可变形管道用于排出可变形管道中流通的气体。
[0013]优选的,沿承压建筑的高度方向,可变形管道包括由下至上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管道单件。
[0014]优选的,所述可变形管道为能根据内部压力变化改变形状的管道;所述可变形管道和进气管道之间以及所述可变形管道和排气管道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式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可变形管道为聚氯乙烯管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固定部位的对接管以及紧固件,所述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上均设有与第一固定部位匹配的第二固定部位;第一固定部位与第二固定部位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对接管与可变形管道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进气阀,所述排气管道上设有排气阀。
[0017]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空压机与使用端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控制阀,所述进气阀、排气阀以及控制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00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的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包括余热融雪组件,所述余热融雪组件包括空压机、热交换器、循环泵以及融雪管道,整体结构精简;借助与承压建筑匹配的空压机,直接利用承压建筑的余热实现除雪,高效且环保。
[0020]2、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还包括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所述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三高温介质储存器和补给泵,通过额外补给第三高温介质,进一步提高融雪管道中介质的温度,提高融雪效率。
[0021]3、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还包括同步振动除雪组件,所述同步振动除雪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可变形管道以及排气管道,同步振动除雪组件结构精简,充分利用承压建筑配备的空压机所产生的压缩气体来改变可变形管道内的压力大小从而实现振动,振动频率可控且能起到很好地除雪效果。
[0022]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方法,采用上述的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进行清除,包括以下步骤:
[0023]余热融雪组件进行融雪,具体是:打开循环泵,使得由循环泵、管道B、融雪管道以及管道A顺次形成的介质循环系统中的第二高温介质流入融雪管道加热承压建筑屋顶进行融雪;
[0024]同步振动除雪组件进行除雪,具体是:打开进气阀和排气阀,空压机与中的压缩空气经进气管道进入可变形管道后经排气管道排出;通过调节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口调节压力使得可变形管道产生变形继而产生振动除掉承压建筑屋顶的积雪;
[0025]采承压建筑屋顶上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积雪深度的雪深传感器,雪深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当积雪深度达到预设值时,仅开启余热融雪组件进行除雪;当积雪深度超过预设值时,在开启余热融雪组件进行除雪的基础上,同时开启振动除雪组件进行除雪。
[002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积雪除雪方法,能采用余热和振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除雪,适用性强。
[002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中余热融雪组件、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和承压建筑的连接关系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中同步振动除雪组件和承压建筑的连接关系图(能实现同步振动或不同步振动);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可变形管道和排气管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余热融雪组件;1

1、管道A,1

2、热交换器,1

3、循环泵,1

4、融雪管道,1

5、管道B;2、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2

1、第三高温介质储存器,2

2、补给泵;3、同步振动除雪组件,3

1、进气管道,3

2、可变形管道,3

3、排气管道,3

4、进气阀,3

5、排气阀,3

6、控制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融雪组件(1),所述余热融雪组件(1)包括热交换器(1

2)、循环泵(1

3)以及融雪管道(1

4);承压建筑的空压机和热交换器(1

2)顺次设置,热交换器(1

2)用于将空压机中的第一高温介质冷却后输送至使用端;循环泵(1

3)、管道B(1

5)、融雪管道(1

4)以及管道A(1

1)顺次形成介质循环系统,融雪管道(1

4)设置在承压建筑屋顶上;管道A(1

1)中的低温介质能与热交换器(1

2)中的第一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实现升温变为第二高温介质,第二高温介质经循环泵(1

3)依次泵送至管道B(1

5)和融雪管道(1

4),所述融雪管道(1

4)中的第二高温介质用于消除承压建筑屋顶的积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2),所述第三高温介质补给装置(2)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三高温介质储存器(2

1)和补给泵(2

2),所述补给泵(2

2)将第三高温介质储存器(2

1)中的第三高温介质输送至位于热交换器(1

2)和循环泵(1

3)之间的管道A(1

1)内;所述第一高温介质、第二高温介质以及第三高温介质分别为水、油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振动除雪组件(3),所述同步振动除雪组件(3)包括进气管道(3

1)、可变形管道(3

2)以及排气管道(3

3),所述可变形管道(3

2)设置在承压建筑屋顶上,进气管道(3

1)连通空压机的出风口和可变形管道(3

2),排气管道(3

3)连通可变形管道(3

2)用于排出可变形管道(3

2)中流通的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承压建筑的高度方向,可变形管道(3

2)包括由下至上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管道单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压建筑智能化屋顶除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管道为能根据内部压力变化改变形状的管道;所述可变形管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廖金军郝蔚祺董明晶沈欢贺群张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