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48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属于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的测试组件:上冷却单元、加热单元、下冷却单元,上冷却单元的上方的壳体顶部设有上驱动机构驱使其上下运动;加热单元、下冷却单元固定设置;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同加热单元之间的平行间隙的左、右两侧分别填充有填充单元;每个填充单元配设有一水平驱动机构驱动其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测试组件水平设置,使被填充于上冷却单元、下冷却单元与加热单元之间的平行间隙的待测样品在水平方向上的各处得以均匀受热,避免测试组件在竖直状态下测试时存在的样品的上部、下部受热不均匀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形出现,从而提高检测精度。高检测精度。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中,习惯上把用于控制室内热量外流的材料叫作保温材料;把防止室外热量进入室内的材料叫作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统称为绝热材料。为保证绝热材料的性能,必须对其流变性、低温柔韧性、拉伸黏结性、拉伸

压缩循环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
[0003]双试件装置是一种常用的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其由两个几乎相同的试件中夹一个加热单元,热流量由加热单元分别经过两侧试件传给两侧冷却单元。然而,现有双试件装置采用竖直布局——即在水平方向上,从左至右为冷却单元、待测材料、加热单元、待测材料、冷却单元,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布局形式中热量容易向上传递,造成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
[0004]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试件

竖直布局的测试系统中存在的测量精确度低的问题,提高测量精度并优于竖直布局方式、且便于取放待测材料。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结构如下:包括矩形的密封壳体,密封壳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上冷却单元、加热单元、下冷却单元,上冷却单元、加热单元、下冷却单元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冷却单元的上方的壳体顶部设有上驱动机构,所述上驱动机构驱使所述上冷却单元上下运动;所述加热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连接杆;所述水平连接杆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下冷却单元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0007]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同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平行间隙用于放置待测材料;同时,在所述平行间隙的左、右两侧分别填充有从左、右两侧嵌入中平行间隙中、将平行间隙的左、右两侧封堵而形成容置腔的填充单元;每个所述填充单元配设有一水平驱动机构驱动其左右移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水平连接杆连接于一后连接板上,所述后连接板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并设有一后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连接板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上下移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后驱动机构对所述后连接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以及所述填充单元同壳体相对的一侧均配合设有一支撑板,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以及所述填充单元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填充单元的支撑板的外部覆盖有保温层。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对应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填充单元,所述壳体上可滑动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中上部设有一侧面开口的侧开槽,所述填充单元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保温层一并嵌装于所述侧开槽中。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架、驱动板、竖向直线驱动结构和横向直线驱动结构,所述驱动板可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竖向直线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或其附近的所述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板运动;所述横向直线驱动结构安装于所述驱动板上且其活动端同滑动板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驱动板同所述滑动板之间还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伸缩杆。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前侧、后侧分别铰接有一可翻转的保温层,可翻转的所述保温层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同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以及所述填充单元的前侧面或后侧面贴合。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上驱动机构包括有直线驱动器、推板,所述直线驱动器直接固定安装或通过一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底面,所述推板位于所述上冷却单元与所述直线驱动器之间;且所述推板同所述上冷却单元或用于支撑所述上冷却单元的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杆,所述直线驱动器的活动端朝下并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将加热单元和两个冷却单元组成的双试件装置水平设置,最终取两个样品测试所得的平均数作为测试结构,提高了检测精度。并且,本技术中位于上方的冷却单元以及两侧的填充单元均可活动,方便使用者向加热单元和两个冷却单元之间的间隙中无缝地嵌入待测材料进行测试,方便操作,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向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中B

B向剖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内部结构立体状态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右视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测试组件立体状态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俯视示意图。
[0026]图9为图7正视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上冷却单元;2、加热单元;3、下冷却单元;4、后保温层;5、前保温层;6、填充单元;7、侧保温层;8、滑动板;9、安装架;11、上支撑板;12、推板;13、导杆;14、连杆;15、第一电动推杆;131、缓冲弹簧;21、后支撑板;22、后水平连杆; 31、下支撑板;32、支撑柱;51、把手;61、侧支撑板;81、滑轮;91、竖直滑槽;92、驱动板;93、第二电动推杆;94、伸缩杆;
[0028]100、壳体;200、待测样品一;200

、待测样品二;110、密闭腔室;120、台面;121、水平滑槽;122、铰接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包有呈水平状态设置的上冷却单元1、加热单元2、下冷却单元3,以及填充于上冷却单元1、下冷却单元3与加热单元2之间的平行间隙的左、右两侧的填充单元6。通过将上冷却单元1、加热单元2、下冷却单元3以及填充单元6组成的测试组件水平设置,使被填充于上冷却单元1、下冷却单元3与加热单元2之间的平行间隙的待测样品在水平方向上的各处得以均匀受热,避免测试组件在竖直状态下测试时存在的样品的上部、下部受热不均匀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形出现,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结合图1

图4所示,包括矩形的密封壳体100,密封壳体100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上冷却单元1、加热单元2、下冷却单元3,上冷却单元1、加热单元2、下冷却单元3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上冷却单元1、下冷却单元3同加热单元2之间的平行间隙用于放置待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密封壳体,密封壳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有:上冷却单元、加热单元、下冷却单元,上冷却单元、加热单元、下冷却单元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冷却单元的上方的壳体顶部设有上驱动机构,所述上驱动机构驱使所述上冷却单元上下运动;所述加热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连接杆;所述水平连接杆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所述下冷却单元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同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平行间隙用于放置待测材料;同时,在所述平行间隙的左、右两侧分别填充有从左、右两侧嵌入中平行间隙中、将平行间隙的左、右两侧封堵而形成容置腔的填充单元;每个所述填充单元配设有一水平驱动机构驱动其左右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水平连接杆连接于一后连接板上,所述后连接板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并设有一后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连接板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上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机构对所述后连接板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以及所述填充单元同壳体相对的一侧均配合设有一支撑板,所述上冷却单元、所述下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以及所述填充单元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热材料稳态热阻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伟陈美芬林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正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