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继红专利>正文

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83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涉及一种电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包括中央控制电路、温度保险丝F1、电流保险丝F2、零点同步电路,发热线,PTC信号检测电路,高温保护电路,所述发热线包括发热丝、PTC感温丝以及设置于发热丝和PTC感温丝之间的间隔层,所述发热线的输入端与外接交流电的零线连接采用反映温度的PTC信号实施温度检测,MCU依据此信号控制发热线温度已实现恒温控制。当发热线温度过高使间隔层融化而导致其内的发热丝与PTC感温丝之间短路时,使电阻R2/R3发热,当电阻发热的温度值达到温度保险丝的断开温度时,温度保险丝断开,使整个控制部分电路输入回路断开,实现了对整个电路的高温保护。温保护。温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及过热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热装置实现通电加热与断电停止加热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在所述电热装置中的加热电路来实现的,而加热电路通常又是利用发热线通电温度升高而发热来达到加热的目的。为了实现对加热温度的精确控制,避免因发热线持续升温而导致加热装置自燃着火,因此,在整个加热电路的加热过程中,不仅需要实时检测发热线的温度,还需要在检测温度接近或达到发热线的最高温度时,自动断开整个加热电路以避免使用者灼伤和引起火灾,这就需要在加热电路中设置温度控制电路及高温保护电路来实现对发热丝的温度控制及加热装置的过热保护。但当前常用的具有PTC信号的加热电路中,一般都是采用低压直流侦测,为实现纯硬件高温保护,其发热丝的电流都是采用交流电半波,如此,要达到全波电流一样的功率,则必须使通过发热丝的电流增大一倍。如此即增加了负载损耗,增加了使用成本,又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全波负载电路,使相同功率的电热装置的使用电流减小,达到降低成本,更加安全和可靠。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中央控制电路、温度保险丝F1、电流保险丝F2、零点同步电路,发热线,PTC信号检测电路,高温保护电路,所述发热线包括发热丝、PTC感温丝以及设置于发热丝和PTC感温丝之间的间隔层,所述发热线的一端通过温度保险丝与外接交流电连接,发热线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Q2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Q2的第二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连接双向可控硅Q2控制端并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PTC感温丝输入端与低压直流电路连接,PTC感温丝输出端连接PTC信号检测电路,该PTC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一端与PTC感温丝连接,所述电阻R2另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PTC感温丝输出端还并联连接高温保护电路,该高温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4、稳压二极管D1、双向可控硅Q1、电阻R2、电阻R3,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并联后其一端与温度保险丝F1连接,另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第一端连接,该所述双向可控硅Q1第二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该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该稳压二极管D1 的负极与PTC感温丝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与温度保险丝F1物理紧密接触。
[0005]上述的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所述PTC感温丝输出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
[0006]上述的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所述双向可控硅Q1 的控制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PTC感温丝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
R4。
[0007]上述的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所述双向可控硅Q2 控制端与中央控制电路之间串联电阻R7。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低压直流侦测发热线温度,而其发热丝电流采用全波交流电,从而使相同功率的电热装置的使用电流减小,达到降低成本,更加安全和可靠。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实施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1]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100包括中央控制电路17、温度保险丝F1、电流保险丝F2、零点同步电路10,低压直流电11,发热线12,PTC信号检测电路14,高温保护电路15,所述发热线12包括发热丝121、PTC感温丝122以及设置于发热丝和PTC感温丝之间的间隔层123,所述发热线12的一端通过温度保险丝F1与外接交流电连接,发热线1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Q2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Q2的第二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双向可控硅Q2驱动电路连接双向可控硅Q2控制端并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PTC感温丝输入端与低压直流电路连接,PTC感温丝输出端连接PTC信号检测电路,该PTC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一端与PTC感温丝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发热线温度升高时,PTC发热丝电阻值变大,PTC反馈信号电压变小,中央控制电路17依据此信号控制发热线温度,使其保持恒温。所述零点同步电路10与外接交流电AC的零线以及所述中央控制电路17连接,用于检测外接交流电AC的零点信号并将零点信号输出至所述中央控制电路17,所述中央控制电路17在采样电压对应的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且接收到零点信号时输出控制信号至双向可控硅Q2控制端Gate以导通所述双向可控硅Q2,使发热丝121 不但可以在交流电正半周时工作,在在交流电负半周时也可工作,从而实现全波工作。
[0012]所述PTC感温丝输出端还并联连接高温保护电路,该高温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4、稳压二极管D1、双向可控硅Q1、电阻R2、电阻R3,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并联后其一端与温度保险丝F1连接,另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第一端连接,该所述双向可控硅Q1第二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该所述双向可控硅 Q1的控制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PTC感温丝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与温度保险丝F1物理紧密接触。从而当温度过高时,间隔层123溶化使发热丝121和PTC感温丝122之间短路,则使稳压二极管D1被击穿,触发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端,使所述双向可控硅 Q1导通,电阻R2和电阻R3发热而将所述温度保险丝F1断开,从而断开外接交流电AC而起到过高温保护作用。进一步的方式在所述PTC感温丝输出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可以在间隔层123溶化使发热丝121和PTC感温丝122之间短路时更加安全。更进一步的方式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端与
稳压二极管 D1的正极连接,在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PTC感温丝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4。在所述双向可控硅Q2控制端与中央控制电路之间串联电阻R7。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装置的PTC恒温控制和高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中央控制电路、温度保险丝F1、电流保险丝F2、零点同步电路,发热线,PTC信号检测电路,高温保护电路,所述发热线包括发热丝、PTC感温丝以及设置于发热丝和PTC感温丝之间的间隔层,所述发热线的一端通过温度保险丝与外接交流电连接,发热线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Q2的第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Q2的第二端与外接交流电零线连接,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连接双向可控硅Q2控制端并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PTC感温丝输入端与低压直流电路连接,PTC感温丝输出端连接PTC信号检测电路,该PTC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一端与PTC感温丝连接,所述电阻R2另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PTC感温丝输出端还并联连接高温保护电路,该高温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4、稳压二极管D1、双向可控硅Q1、电阻R2、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陈继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