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滑机构及其座椅头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滑机构及其座椅头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座椅头枕,作为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汽车内饰零件中占有重要地位。驾乘人员对头枕功能需求也不断提高,当驾乘人员在汽车座椅上睡觉时,由于进入睡眠状态后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一般会需要将头部靠向侧面的支撑物,而现有的乘用车头枕的前侧较为平坦,仅做到为头部提供后侧的支撑,缺少侧面的支撑物,驾乘人员容易失去平衡而惊扰睡眠,甚至在睡觉过程中造成落枕的情况,不利于后续的继续驾驶。
[0003]而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201721093491.4,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头枕进行相应得调整,以适用于以驾驶时与休息时两种不同的使用状态,但其调整过程缺少防护措施,若调整时,使用者刚好头部倚靠在头枕上,错误的调整角度会对头部造成挤压,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
[0004]故而在对头枕进行调整过程中,需要设计有相应的打滑机构来保护使用者,避免使用者在头枕调整过程中出现头部被过度挤压的情况,但许多打滑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传动齿轮(1)和调节杆(2),所述传动齿轮(1)套接在调节杆(2)上,所述调节杆(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抵块(3)与第二抵块(4),所述传动齿轮(1)设于第一抵块(3)与第二抵块(4)之间且与第一抵块(3)相抵,所述传动齿轮(1)与第二抵块(4)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传动齿轮(1)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抵块(4)相抵,所述传动齿轮(1)与第一抵块(3)的连接处设有圆台形凸起(1.1),所述第一抵块(3)上设有与圆台形凸起(1.1)相契合的圆台形凹槽(3.1),所述调节杆(2)与传动齿轮(1)的连接处呈圆台状,所述调节杆(2)与传动齿轮(1)的连接处的外径从第二抵块(4)向第一抵块(3)的方向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打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也套接在调节杆(2)上,所述连接柱(6)设于第一抵块(3)与第二抵块(4)之间且与第二抵块(4)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柱(6)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打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所述弹簧(5)套接在调节杆(2)上,所述传动齿轮(1)上设有供弹簧(5)相抵的第一弹簧槽(1.2),所述连接柱(6)上设有供弹簧(5)相抵的第二弹簧槽(6.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打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靠近连接柱(6)的一端设有多个沿调节杆(2)周向均匀分布的扣合齿(1.3),所述连接柱(6)靠近传动齿轮(1)的一端设有与扣合齿(1.3)相配合的扣合槽(6.2),所述扣合齿(1.3)的齿顶端的两侧设有斜率相同的第一倒角(1.4),所述扣合槽(6.2)的槽口的两侧设有与第一倒角(1.4)相契合的第二倒角(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打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明章,叶仙波,姜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