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38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包括:密闭结构包括密封件、两透明盖以及若干螺栓;两透明盖的开口端相正对,并且两透明盖分别夹持密封件的两侧;密闭结构内设二氧化碳;若干螺栓环形设置于密闭结构;每一螺栓贯穿两透明盖和密封件,每一螺栓的一端设有螺母;加热组件设于密封件;冷却组件设于密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栓结构使得两透明盖夹紧密封件,从而形成密闭结构,该密闭结构内设二氧化碳,从而使得整个观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携带。携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观测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的


技术介绍

[0002]任何物质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都会相应的呈现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相态。三态之间相互转化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三相点,除三相点外,分子量不太大的稳定物质还存在一个临界点,临界点由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密度构成,当把处于气液平衡的物质升温升压时,热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减少,压力升高使气液两相的界面消失,成为均相体系,这一点称为临界点。
[0003]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处于气液不分的状态,没有明显的气液分界面,既不是液体也不是气体。由于超临界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对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十分敏感,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性质,它的黏度低、密度大,有良好的流动、传质、传热和溶解性能,因此开始被应用于节能、天然产物萃取、聚合反应、超微粉和纤维的生产,喷料和涂料、催化过程和超临界色谱等领域。
[0004]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发电技术以其广泛的能源利用领域及高效的发电效率,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研究者们的青睐。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以sCO2作为循环工质。CO2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物理性能、可靠的安全性、价格低廉以及易于获取等优点,并且CO2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31.4℃、7.38MPa,相对较低,易达到超临界状态。当CO2处于超临界状态,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兼具气体黏度低和流体密度高的特殊物理特性,使其具有流动性好、比体积小、可压缩性小、传热效率高等优点,所以sCO2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超临界流体之一。
[0005]但是现有的超临界流体观测装置,如专利文献CN208315212U一般为工作条件下直接设置,其结构复杂,并且主要用于配合高速摄像机在获取实验数据,从而掌握稠密棒束全流场范围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动特性;但是不易于携带,从而无法在任何场合对超临界流体进行简单展示,以及非科研人士的介绍;而对于研究相关课题的研究人员来说,能够有一个直观的方法来实际地了解其性质,对于研究工作来说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不易于携带的技术问题以及难以在短时间内展示二氧化碳由气液态和超临界态转变过程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包括:
[0008]密闭结构,所述密闭结构包括密封件、两透明盖以及若干螺栓;两所述透明盖的开口端相正对,并且两所述透明盖分别夹持所述密封件的两侧;所述密闭结构内设二氧化碳;
若干所述螺栓环形设置于所述密闭结构;每一所述螺栓贯穿两所述透明盖和所述密封件,每一所述螺栓的一端设有螺母;
[0009]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密封件;
[0010]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于所述密封件。
[0011]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为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于所述密封件。
[0012]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为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环设于所述密封件的外侧。
[0013]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组件。
[0014]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设有温度检测组件。
[0015]优选地:所述密闭结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透明盖的圆形表面处设有三标线;三所述标线高度分别为所述透明盖半径的0.9倍、0.95倍或1倍处。
[0016]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两透明盖夹紧密封件,从而形成一密闭结构,该密闭结构内设二氧化碳,整个观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另外,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加热组件,能够对设置于密闭结构的二氧化碳加热,从而二氧化碳能在温度和压力上达到临界点,变为超临界态;而通过设置冷却组件,能够将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恢复为气液混合态;从而在不取出内部气体的情况下,可以反复进行多次观测,直观向使用者呈现二氧化碳相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的轴向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0021]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的密封件的A

A的剖视图;
[0022]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的标线的几何计算示意图。
[0023]元件标号说明
[0024]1ꢀꢀꢀꢀꢀꢀꢀꢀꢀꢀꢀꢀꢀꢀꢀꢀꢀꢀꢀꢀꢀꢀ
密闭结构
[0025]11
ꢀꢀꢀꢀꢀꢀꢀꢀꢀꢀꢀꢀꢀꢀꢀꢀꢀꢀꢀꢀꢀꢀ
密封件
[0026]12
ꢀꢀꢀꢀꢀꢀꢀꢀꢀꢀꢀꢀꢀꢀꢀꢀꢀꢀꢀꢀꢀꢀ
透明盖
[0027]13
ꢀꢀꢀꢀꢀꢀꢀꢀꢀꢀꢀꢀꢀꢀꢀꢀꢀꢀꢀꢀꢀꢀ
螺栓
[0028]131
ꢀꢀꢀꢀꢀꢀꢀꢀꢀꢀꢀꢀꢀꢀꢀꢀꢀꢀꢀꢀꢀ
螺母
[0029]2ꢀꢀꢀꢀꢀꢀꢀꢀꢀꢀꢀꢀꢀꢀꢀꢀꢀꢀꢀꢀꢀꢀꢀ
加热组件
[0030]3ꢀꢀꢀꢀꢀꢀꢀꢀꢀꢀꢀꢀꢀꢀꢀꢀꢀꢀꢀꢀꢀꢀꢀ
冷却组件
[0031]4ꢀꢀꢀꢀꢀꢀꢀꢀꢀꢀꢀꢀꢀꢀꢀꢀꢀꢀꢀꢀꢀꢀꢀ
压力检测组件
[0032]5ꢀꢀꢀꢀꢀꢀꢀꢀꢀꢀꢀꢀꢀꢀꢀꢀꢀꢀꢀꢀꢀꢀꢀ
温度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包括:
[0036]密闭结构1,密闭结构1包括密封件11、两透明盖12以及若干螺栓13;两透明盖12的开口端相正对,并且两透明盖12分别夹持密封件11的两侧;密闭结构1内设二氧化碳;若干螺栓13环形设置于密闭结构1;每一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结构,所述密闭结构包括密封件、两透明盖以及若干螺栓;两所述透明盖的开口端相正对,并且两所述透明盖分别夹持所述密封件的两侧;所述密闭结构内设二氧化碳;若干所述螺栓环形设置于所述密闭结构;每一所述螺栓贯穿两所述透明盖和所述密封件,每一所述螺栓的一端设有螺母;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密封件;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于所述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于所述密封件。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冀李元元刘志刚朱郁波范伟刘诚杰钱娱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