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食用菌林下种植方法和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327405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硒菌林下种植方法和制品,包括:富硒菌类培养基促进剂,通过与培养基材料混合发酵得到富硒食用菌培养基,将培养基均匀铺在林下,浇湿后接种,然后用薄土覆盖,再盖草或者树叶防晒、保湿。所产菇,加工成富硒食用菌、富硒食用菌制品、富硒菇饮料、菇提取液、富硒菇酒等。实施后,对林下经济发展、林下土壤改良、富硒菇制品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具有较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食用菌林下种植方法和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土壤改良、食用菌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硒食用菌林下种植方法及富硒食用菌制品,该方法的应用将林下土壤改良成为了富硒土,特别适合药食类树木(中药材、食用植物油、茶叶、水果等)林地、竹林、饲草林等。

技术介绍

[0002]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为千万分之一,但它却决定了生命的存在,对人类健康发挥巨大作用。人体缺硒会直接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可能发生。中国72%的国土属于缺硒地区。
[0003]为解决农作物缺硒的问题,唐谟堂教授专利技术了一种种植富硒农作物的方法,获得专利技术专利授权,专利号为:CN201810873343,包括如下步骤:(1)将亚硒酸溶液与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液或悬浮液混合反应,或将碱土金属亚硒酸盐粉末与水混合,生成碱土金属亚硒酸盐的悬浮液或溶胶;(2)在无水覆盖的耕地表面均匀喷洒碱土金属亚硒酸盐的悬浮液或溶胶,然后对耕地进行翻耕耙平,种植富硒农作物。该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重大创新是釆用水难溶性亚硒酸盐对贫硒土壤一次性补硒,使硒长期保存在土壤中;在植株及食用富硒农产品的人、家畜及家禽的排泄物返回耕地,形成硒循环的情况下,可实现永久性地生产富硒农产品。
[0004]由于该方法只是针对农作物的种植现场进行土壤的富硒改良,普通农民较难掌握操作过程,不便于广泛推广。另一方面,该方法没有涉及中药材、食用植物油、茶叶、水果等树木进行富硒生产的场合。为此,申请人于2021年11月23日申请了一种富硒种植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申请号:202111381510.4),提出了经济、方便、安全进行富硒土壤促进剂量产的技术方案。
[0005]CN113207550A公开了适用于菇类生产技术,提供了一种富硒平菇栽培方法,包括:培养基制作;培养基施硒:制作所述培养基时,将硒肥料配成浓度70mg/kg~120mg/kg的硒溶液,每50kg培养基加硒溶液8~10kg充分搅拌均匀;灭菌接种;发菌管理:把菌袋放置在23

25℃、湿度65%

75%的培养室内避光发菌,接种后3

7天,发菌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0

28℃,少通风或不通风,接种后7

15天,每天通风30

60分钟;出菇管理:将长满白色菌丝的塑料袋去掉棉塞,平放于菇床架上,菇房温度为13

25℃,湿度为85%

95%,菇房保持通风和散射光照;在菌丝体萌发至现蕾时施硒1

2次,每10m2喷施硒溶液1~2kg,每天喷水1

2次,保持空气湿度85%

95%,温度控制在10℃以内;子实体原基生长5

7天后采收。
[0006]CN113455280A一种鹿茸菇林下栽培方法,经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且是沙壤土的林下进行栽培,保障了透水性、透气性,利用开沟,在沟内摆放鹿茸菇栽培菌棒,覆土成畦,且在畦的顶部和畦的侧面上覆土厚度为3

5cm,充分保障了土壤的湿润性,也确保了鹿茸菇出菇效率,提高了产率,而且还能够鹿茸菇生长过程出现水分过重而烂菇脚,保障了鹿茸菇的品质和质量,且经试验研究得出:鹿茸菇菌棒摆放密度能够达到64袋/

,每袋能够产鲜菇0.5kg以上。
[0007]CN113099950A公开了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本专利技术以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为原料,经过暴晒、粉碎、再暴晒以及建堆发酵等去毒处理后,搭配稻壳、麸皮、芦苇秸秆和羊粪,按照一定比例拌湿混合均匀,堆积发酵后成为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本专利技术利用江南地区常见的园林废弃物香樟枝条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园林废弃物,减少了园林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在江南地区拓展了大球盖菇栽培的一种新原料,利用香樟林下发展大球盖菇栽培,不仅充分利用林下阴凉潮湿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而且林下仿野生栽培大球盖菇大大提高大球盖菇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8]CN110122172A公开了一种金针菇菌糠培养料及其用于林下灵芝的栽培方法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包含金针菇菌糠的培养料及用其进行林下栽培灵芝的方法,采用金针菇菌糠作为林下栽培灵芝的培养料,采用含硒的液体培养基制备灵芝液体菌种,结合空气湿度仪等设施,对灵芝的生产实施科学的管理和干预,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投入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方法所生产的灵芝营养指标均可与野生灵芝相媲美,林下灵芝的生产产量可达到灵芝干品0.7kg/菌包,且所产出的灵芝产品富含有硒元素。
[0009]现有技术,没有综合提出利用富硒种植促进剂用于林下进行富硒食用菌种植,富硒食用菌制品,更没有提出该富硒食用菌种植后对林地产生长期富硒土壤改良作用。本申请将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林下经济、富硒土壤改良、提供富硒营养食品角度,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202111381510.4专利申请实施例1中的富硒菌类培养基促进剂,通过与培养基材料混合发酵得到富硒食用菌培养基,将培养基均匀铺在林下,浇湿后接种,然后用薄土覆盖,再盖草或者树叶防晒、保湿。按照食用菌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和采摘,所产菇,加工成富硒食用菌、富硒食用菌制品(包括:粉、小食品、调味品等)、富硒菇饮料、富硒菇提取液、富硒菇酒等。
[0011]本专利技术的显著进步是:食用菌是非常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富硒食品具有改善人们身体体质、减少疾病、提高寿命功效。利用林下土地,采用申请人的富硒食用菌培养基促进剂生产培养基种植食用菌,通过菌种中的微生物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继而产出便于人们食用吸收的富硒食用菌,在增加种植收入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树林管理,既不用除草,也不用施肥;同时将林下土地改造成了富硒、含大量有机肥的土地,次年产出的果实,就是富硒果实(富硒水果、中药、食用油果、竹笋等),提高了产品价值。由于林下面积广阔,即使采用轮种的方法,富硒食用菌的产量仍巨大,开发富硒食用菌系列产品,优化食品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和达到显著进步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在林下种植富硒食用菌:步骤1 种植垄和培养基准备:1)整理待种地,形成种植垄:选择阳光不直射、光照不强的林下土地,将土地平整(有草皮或者腐质物不用去
除),间隔一米左右形成种植垄,留宽约40厘米左右的垄沟(方便人行采菇,同时起到导水作用);2)富硒培养基制备:将采用202111381510..4专利申请促进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富硒菌类培养基促进剂,加入培养基中,二者的比例按照菌种不同、食用菌的用途和要求、相关标准规定硒在食品中的比例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混合均匀后,发酵20天左右;发酵完成后,即为富硒食用菌培养基;步骤2 铺培养基:将富硒培养基,均匀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食用菌林下种植方法和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在林下种植富硒食用菌:步骤1 种植垄和培养基准备:1)整理待种地,形成种植垄:选择阳光不直射、光照不强的林下土地,将土地平整,间隔一米左右形成种植垄,留宽约40厘米左右的垄沟;2)富硒培养基制备:将富硒菌类培养基促进剂,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合理调整;混合均匀后,发酵20天左右;发酵完成后,即为富硒食用菌培养基;步骤2 铺培养基:将富硒培养基,均匀铺在待种植垄上,厚度约为20

60mm,用水浇透;步骤3 接种:按照以下三种方式接种,组合或者取其一:1)将含有菌种的液体,均匀喷洒在上述培养基表面,或用注射方法均匀注射在培养基的中下部;2)将粉体菌种,喷洒在上述培养基表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东森夏纪勇李娟娟黄发挺赵异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广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