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92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模组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分别设于第一壳体两侧端的第一侧板;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和分别设于第二壳体两侧端的第二侧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对设置;第二侧板设于第一侧板的内侧,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间隙,供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空气层。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和模组外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缓了第二侧板的热量传导至第一侧板上,以减缓了电芯组侧面的热量向外部的散发,从而减缓了电芯组两侧的温度低于中部的温度的情况,使得电芯组内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改善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改善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改善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电芯组在工作时,电芯组中部的散热效果较差,电芯组两侧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模组侧板上,从而通过模组侧板快速散发;这样,电芯组两侧的温度通常低于电芯组中部的温度,使得电芯组的温度一致性较差,长期使用电芯组内的各个电芯的充放电容量存在差别,俗称“木桶效应”,影响电芯组的整体循环性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外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组的温度一致性差引发电芯组的循环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了一种模组外壳,包括:
[0006]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分别设于第一壳体两侧端的第一侧板;
[0007]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和分别设于第二壳体两侧端的第二侧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对设置;第二侧板设于第一侧板的内侧,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间隙,以供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空气层。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侧板设于第一侧板的内侧,则电芯组侧面的热量先传导至第二侧板上;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间隙,使得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空气层,空气层具有保温作用,减缓了第二侧板的热量传导至第一侧板上,以减缓了电芯组侧面的热量向外部的散发,从而减缓了电芯组两侧的温度低于中部的温度的情况,使得电芯组内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有利于优化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板背向第一侧板弯曲变形,以供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空气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使得电芯组内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改善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另一方面,提高了第二侧板对电芯组的支撑力度,同时也可以在使用、搬运的过程中起到震动的缓冲保护作用,从而保证由模组外壳和电芯组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板的表面为平滑的弧面;或者,第二侧板两端的表面为相对于第二侧板的中部弯折的平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侧板的表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平面或平滑的弧面,保证了空气层的形成,以改善电芯组温度一致性,且第二侧板的结构设置十分灵活。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板朝向或背向第二侧板弯曲变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弯曲变形时,使得弯曲变形的第
一侧板和弯曲变形的第二侧板相互配合,保证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电芯组的膨胀挤压性能;第一侧板背向第二侧板弯曲变形时,增大了空气层的体积,使得电芯组内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进一步改善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从而,提高了由模组外壳和电芯组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侧板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凹槽内;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悬空设置,或者,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插接于第二凹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凹槽实现插接配合,实现了第一侧板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了模组外壳的结构稳定性。并且,第二侧板背离第二壳体的一侧悬空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二侧板对电芯组的膨胀挤压性能;或者,第二侧板和第一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凹槽实现插接配合,实现了第二侧板和第一壳体之间的连接,以进一步保证模组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侧壁和第一侧板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倒勾,另一者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倒勾卡接于第一卡槽内,以形成第一方向上的限位;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布方向。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倒勾和第一卡槽的配合加强了第一侧板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模组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和第二侧板围合形成第一凹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第一侧板与第一凹槽插接配合时,第一侧板的端部与第二侧板的端部相互接触,这样,空气层的设置虽减缓了第二侧板的热量向第一侧板的传导,但是第二侧板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侧板的端部传导至第一侧板的端部,这样,实现了第二侧板的热量向第一侧板的传导,从而实现了电芯组的侧面的热量依次通过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的向外散发,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池组的侧面温度。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热管,各热管用于插接在相邻的两个电芯单体之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各热管插接在相邻的两个电芯单体之间,以供电芯单体上的热量依次通过热管、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散发,这样,提高了电芯组的散热效果,以降低电芯组的中部的温度,从而,减缓了电芯组的两侧温度低于电芯组的中部温度的情况,在优化电芯组的温度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电芯组的温控性能,避免因温度过高带来的电芯组的老化。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各热管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热层。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电芯单体上的热量传导至热管上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组的散热效果,优化电芯组温度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电芯组的温控性能,避免因温度过高带来的电芯组的老化。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热管和第二导热层共同提高了电芯组的散热效果,有助于保证电芯组的使用寿命。
[002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和模组外壳,电芯组收容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侧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侧板间隔形成空气层,
空气层具有保温作用,减缓了第二侧板的热量传导至第一侧板上,以减缓了电芯组侧面的热量向外部的散发,从而减缓了电芯组两侧的温度低于中部的温度的情况,使得电芯组内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改善电芯组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从而保证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剖视图;
[0031]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外壳的第二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5]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两侧端的第一侧板;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壳体和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端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间隙,以供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空气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背向所述第一侧板弯曲变形,以供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形成所述空气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为平滑的弧面;或者,所述第二侧板两端的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弯折的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或背向所述第二侧板弯曲变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悬空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