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316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包括用于脑电电极帽的套设的搁置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脑电电极帽输送气流的风干装置,风干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出气口的出气头,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均对应有出气口,每个出气口与该出气口正对的脑电电极帽区域的距离相等或相近,出气头伸入搁置物内部区域;以及用于向出气头提供风干的气体的供气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电极帽放置在搁置物上,通过伸入搁置物内部区域的、至少一个出气口的出气头向脑电电极帽输送气流,且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均对应有出气口,每个出气口与该出气口正对的脑电电极帽区域的距离相等,使得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风干速度一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易于实现。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脑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能快速干燥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神经科学的深入研究,脑电实验得到了持续发展。然而,脑电电极价格昂贵,大多实验室的电极帽数量有限,实验室经常需要重复使用电极帽。在结束一次脑电实验后,需要人工对电极帽进行清洗、风干,这一过程往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的进展。为此,申请号为CN201920077743.7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脑电电极帽自动风干装置》公开了一种可以自动风干的脑电电极帽自动风干装置,该脑电电极帽自动风干装置包括局部模型、底座及干燥装置,所述局部模型下方连接底座,所述干燥装置设置在底座下,所述局部模型及底座均中空,局部模型上设有若干通风孔。本技术主要用于在完成脑电相关实验之后,自动风干已经清洗的脑电电极帽。所述装置可安放于脑电实验室,在脑电实验结束后,实验员可将清洗后的脑电电极帽套在所述局部模型上,并启动干燥装置进行干燥。该技术采用了风扇作为风干装置,风扇固定设置于局部模型下方,通过风扇直接向电极帽吹风的方式进行风干。
[0003]虽然该装置解决了需要人工对电极帽风干的问题,但使用风扇进行直吹的方式风干效果不理想,因为电极帽是一个曲面的物体,所以使用风扇对电极帽进行直吹风干会使电极帽各个位置受到的风干速度不同,邻近风扇的位置容易被风干,远离风扇的位置风干速度相对而言较慢,为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使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的风干速度相同的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包括:
[0006]搁置物,用于脑电电极帽的套设;
[000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8]风干装置,用于向脑电电极帽输送气流,所述风干装置包括有:
[0009]出气头,包括有至少一个出气口,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均对应有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与该出气口正对的脑电电极帽区域的距离相等或相近;以及
[0010]供气部,用于向所述出气头提供风干的气体。
[0011]出气头的出气口可以设置在脑电电极帽的外周,但从装置整体的体积考虑,方案采用出气头设置于搁置物内部区域,同时为了让搁置物摆放的更加稳定,优选地,所述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还包括:
[0012]底座,设置在所述搁置物之下,用于支承所述搁置物。
[0013]供气部可以设置于出气头的外周,也可以设置于出气头下方,从空间布局更合理的角度考虑,设置在出气头下方,也就是位于搁置物下方,这样设置会使得整个装置高度较高,不便于操作者套设脑电电极帽,因此可以将供气部设置在出气头外周,当供气部设置在外周时,输气管要与出气头之颈部直接相连,需要输气管弯折,安装不便,而且容易使输气管发生断裂,为了更好地使两者连接,可以在输气管与出气头之间增加连接件,优选地,所述供气部设置于所述搁置物外周,所述出气头包括设置有所述出气口的头部以及供所述供气部提供风干的气体自下而上向上流入所述头部之出气口的颈部,对应地,所述风干装置还包括有:
[0014]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件包括有与所述出气头之颈部相连、并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输气口,与所述供气部之输气管相连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垂直于所述第一输气口的轴线方向。
[0015]为了能够加快出气头周围的空气而使得出气头流出的气体能形成吹向脑电电极帽的风,优选地,所述出气头之底部绕所述颈部轴线方向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叶片,对应的,所述底座设置有供所述叶片转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下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对应的,所述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之第二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输气口,所述供气部提供的气体经输气管,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连接件,从所述第二输气口向所述安装槽输送气体,在气体的作用下,所述叶片发生转动,继而带动所述出气头转动。
[0016]为了连接件与出气头更好的连接,使得出气头转动时,连接件不会发生转动,优选地,所述出气头的颈部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局部伸入所述连接件之第一输气口,并与所述连接件之第一输气口间隙配合,所述连接件能相对所述底座静止,在供气部提供的气体的作用下,所述叶片发生转动,继而带动出气头之颈部只发生相对所述连接件之第一输气口的轴向转动。
[0017]为了使出气头在转动时能更加平顺,不会发生左右抖动,优选地,所述出气头之颈部邻近底部周缘具有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叶片之上的凸边,对应地,所述底座具有相较所述出气头之颈部膨大的膨大室,所述膨大室的顶部具有供所述出气头的颈部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周缘具有与所述凸边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安装槽之上,所述导向槽能供所述出气头相对所述膨大室沿周向转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膨大室内部区域。
[0018]为了让输气管从外部进入膨大室,优选地,所述膨大室的侧壁还具有供所述输气管穿入的穿入孔,在所述输气管穿入穿入孔的状态下,所述输气管能与位于所述膨大室内的所述连接件之第一进气口相连接。
[0019]由于脑电电极帽套设在搁置物上时可能会产生水雾现象,因此可以将搁置物设计成包括有窝状结构体,窝状结构体具有分隔形成作为气流流路的多个孔格的多孔质的隔壁,只要将脑电电极帽套设其上,在风干过程中就能因多孔格结构而减少在风干过程中水雾现象的产生,同时为了搁置物内外空气更好的流通,优选地,所述搁置物包括有窝状结构体,所述窝状结构体包括分隔形成作为气流流路的多个孔格的多孔质的隔壁和由所述窝状结构体局部向下延伸出的至少二个支撑体,相邻所述支撑体之间形成与各个孔格相流体连通的流通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电极帽放置在搁置物上,通过伸入搁置
物内部区域的、至少一个出气口的出气头向脑电电极帽输送气流,且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均对应有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与该出气口正对的脑电电极帽区域的距离相等,使得脑电电极帽各个区域风干速度一致的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出气头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如图1~5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包括用于脑电电极帽2的套设的搁置物1;设置在搁置物1之下、用于支承搁置物1的底座4;以及用于向脑电电极帽输送气流的风干装置3,风干装置3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出气口311的出气头31,脑电电极帽2各个区域均对应有出气口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包括有:搁置物(1),用于脑电电极帽(2)的套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干装置(3),用于向脑电电极帽输送气流,所述风干装置(3)包括有:出气头(31),包括有至少一个出气口(311),脑电电极帽(2)各个区域均对应有出气口(311),每个所述出气口(311)与该出气口(311)正对的脑电电极帽(2)区域的距离相等或相近,所述出气头(31)伸入所述搁置物(1)内部区域;以及供气部(32),用于向所述出气头(31)提供风干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底座(4),设置在所述搁置物(1)之下,用于支承所述搁置物(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部(32)设置于所述搁置物(1)外周,所述出气头(31)包括设置有所述出气口(311)的头部(312)以及供所述供气部(32)提供风干的气体自下而上向上流入所述头部(312)之出气口(311)的颈部(313),对应地,所述风干装置(3)还包括有:连接件(33),连接于所述底座(4)上;所述连接件(33)包括有与所述出气头(31)之颈部(313)相连、并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输气口(332),与所述供气部(32)之输气管(321)相连的第一进气口(331),所述第一进气口(331)垂直于所述第一输气口(332)的轴线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脑电电极帽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头(31)之底部(314)绕所述颈部(313)轴线方向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叶片(315),对应的,所述底座(4)设置有供所述叶片(315)转动的安装槽(41),所述安装槽(41)下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411),对应的,所述连接件(33)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槽(41)之第二进气口(411)相连通的第二输气口(333),所述供气部(32)提供的气体经输气管(321),从所述第一进气口(331)进入所述连接件(33),从所述第二输气口(333)向所述安装槽(41)输送气体,在气体的作用下,所述叶片(315)发生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兴兴周东升于畅边国林禹海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康宁医院宁波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