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08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碗,涉及餐具技术领域。该保温碗包括壳体组件和内胆,壳体组件内围成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自上向下依次为容纳腔和安装腔,内胆嵌于容纳腔,且内胆包括多个保温区;安装腔内安装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加热部,多个加热部与多个保温区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对相应的保温区进行加热,且多个加热部的加热温度相对独立调节。该保温碗的实用性强、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食物对各自适宜保温温度的需求。自适宜保温温度的需求。自适宜保温温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碗


[0001]本技术涉及餐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温碗。

技术介绍

[0002]保温碗是一种能够对其内食物进行加热保温,以延缓食物降温或能够使食物保持恒温的食物容器。由于不同食物保持较高营养价值及较佳口感的温度各不相同,当用户需要对不同食物进行加热保温时,使用同一保温碗无法满足不同食物对各自适宜保温温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保温碗,以解决现有保温碗无法满足不同食物对各自适宜保温温度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碗,包括壳体组件和内胆,所述壳体组件内围成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自上向下依次为容纳腔和安装腔,所述内胆嵌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内胆包括多个保温区;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加热部,多个所述加热部与多个所述保温区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对相应的所述保温区进行加热,且多个所述加热部的加热温度相对独立调节。
[0005]可选地,多个所述保温区的分界线与所述内胆底壁相应的部分为底分界线,多个所述保温区的分界线与所述内胆侧壁相应的部分为侧分界线;
[0006]多个所述加热部均位于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内胆底壁的外壁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分界线的延伸位置一致,或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分界线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侧分界线的延伸位置一致,且所述凹槽内嵌有隔热条;
[0007]或,所述内胆的外壁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分界线以及所述侧分界线的延伸位置一致,且所述凹槽内嵌有隔热条。<br/>[0008]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内胆厚度的0.5

0.9倍。
[0009]可选地,所述内胆包括多个胆片,多个所述胆片之间通过隔热条连接,每个所述胆片形成一个所述保温区。
[0010]可选地,所述内胆内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所述内胆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保温空间,多个所述保温空间与多个所述保温区一一对应。
[0011]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加热片,每个所述加热片作为一个所述加热部与相应的所述保温区连接;
[0012]或,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加热片,多个加热片中,部分或全部加热片沿所述内胆的厚度方向叠摞设置,多个所述加热片与各所述保温区相应的部分作为一个所述加热部,且各所述加热部对应的所述加热片均不相同。
[0013]可选地,所述内胆中保温区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两个加热片,每个所述加热片作为一个所述加热部与相应的所述保温区连接;
[0014]或,所述内胆中保温区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片和第二加热片,所述第一加热片与两个所述保温区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片与所述第一加热片叠摞设置,且所述第二加热片与其中一个所述保温区对应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加热片以及所述第一加热片与所述第二加热片叠摞的部分共同作为一个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片异于所述第二加热片的部分作为另一个所述加热部。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围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内壳体内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设有加热孔,所述加热部通过所述加热孔与相应所述保温区的底壁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与多个所述保温区一一对应,所述导热片夹设于相应的所述保温区和所述加热部之间,且相邻的所述导热片之间存在隔热间隙。
[0017]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蓄电模块和隔热件,所述蓄电模块与所述加热部连接,所述隔热件隔挡于所述加热部与所述蓄电模块之间。
[0018]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中多个保温区和多个加热部的设置,能够对一种或多种食物进行保温,且对不同食物进行保温时,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加热部的加热温度,使得不同食物均维持于各自适宜的保温温度,从而保持各自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佳的口感,用户能够在需要时吃到营养价值高且可口的食物;相应地,该保温碗的实用性强、能够同时满足不同食物对各自适宜保温温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的爆炸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的第一剖视图;
[0023]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的第二剖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中内胆内设置隔热板时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内胆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中内胆内设置分界线时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碗中加热部为另一形式时的剖视图;
[0029]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

壳体组件;110

外壳体;111

螺丝柱;120

内壳体;121

加热孔;122

环形槽;123

填充条;124

插接槽;125

防水垫圈;126

把手;130

螺丝;140

底座;141

顶壳;142

底壳;143

防滑垫圈;200

容置空间;210

容纳腔;220

安装腔;300

内胆;310

保温区;320

保温空间;330

底分界线;340

侧分界线;350

凹槽;360

隔热条;370

隔热板;400

加热组件;
410

加热部;411

第一加热片;412

第二加热片;420

导热片;421

隔热间隙;430

蓄电模块;431

蓄电池;432

充电PCB板;433

充电线;440

隔热件;450

控制模块;451

控制电路板;452

显示组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0)和内胆(300),所述壳体组件(100)内围成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200),所述容置空间(200)自上向下依次为容纳腔(210)和安装腔(220),所述内胆(300)嵌于所述容纳腔(210),且所述内胆(300)包括多个保温区(310);所述安装腔(220)内安装有加热组件(400),所述加热组件(400)包括多个加热部(410),多个所述加热部(410)与多个所述保温区(310)一一对应连接,用于对相应的所述保温区(310)进行加热,且多个所述加热部(410)的加热温度相对独立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保温区(310)的分界线与所述内胆(300)底壁相应的部分为底分界线(330),多个所述保温区(310)的分界线与所述内胆(300)侧壁相应的部分为侧分界线(340);多个所述加热部(410)均位于所述内胆(300)的底部,所述内胆(300)底壁的外壁面设有凹槽(350),所述凹槽(350)与所述底分界线(330)的延伸位置一致,或所述凹槽(350)与所述底分界线(330)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侧分界线(340)的延伸位置一致,且所述凹槽(350)内嵌有隔热条(360);或,所述内胆(300)的外壁面设有凹槽(350),所述凹槽(350)与所述底分界线(330)以及所述侧分界线(340)的延伸位置一致,且所述凹槽(350)内嵌有隔热条(3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50)的深度为所述内胆(300)厚度的0.5

0.9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300)包括多个胆片,多个所述胆片之间通过隔热条(360)连接,每个所述胆片形成一个所述保温区(3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300)内设有隔热板(370),所述隔热板(370)将所述内胆(30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保温空间(320),多个所述保温空间(320)与多个所述保温区(310)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0)包括多个加热片,每个所述加热片作为一个所述加热部(410)与相应的所述保温区(310)连接;或,所述加热组件(400)包括多个加热片,多个加热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欣怡卜钿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七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