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餐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04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餐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餐具本体、隔板、盖子、调料碟和储藏阁,所述餐具本体呈圆盘状,它的内部设有可供盛放食物的容腔,所述隔板设于餐具本体的容腔内,隔板把容腔分为五个独立的空间,所述盖子位于餐具本体的上方、为可旋转式地与餐具本体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储藏阁设于盖子的上端,所述调料碟呈小熊耳朵形状、设于餐具本体的两侧,调料碟的一端固定于餐具本体外圆周壁的上端,调料碟的内部设有放料腔;上述的一种陶瓷餐具,餐具本体形状的设计方便用餐者对食物的夹取,且餐具内可以放置多种食物,隔板的设置避免食物之间互相串味,盖子的设置提高食物的卫生,调料碟方便调料的放置。放置。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餐具


[0001]本技术涉及餐具
,具体的涉及一种陶瓷餐具。

技术介绍

[0002]陶瓷餐具,从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陶瓷餐具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手感清凉细滑、容易洗涤,深受国人喜爱,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现有的陶瓷餐具因其细滑的质感特性让使用者难以握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容易导致餐具脱手,造成一定的财务损失且摔碎的陶瓷碎片还具有安全隐患,现有的陶瓷盘或碗碟结构简单,仅包括底部和身部,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0003]为解决该问题,授权公开号为CN208550855U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便于握持的陶瓷餐具,包括陶瓷本体,所述陶瓷本体整体呈碗碟状,所述陶瓷本体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盘口、盘身、盘底和底座,所述盘口呈不规则的多边圆角圆口状,所述盘口包括若干盘口边和若干圆角,其中至少有一个盘口边设有凹陷区,所述盘口边和所述圆角交替设置,该技术专利提供的陶瓷餐具,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同一个容腔内,会导致食物串味且食用不方便,餐具无法放置筷子或汤匙,如要外出携带不方便,要放置调料时还需另外再拿取蘸料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陶瓷餐具,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陶瓷餐具,包括:餐具本体、隔板、盖子、调料碟和储藏阁,所述餐具本体呈圆盘状、内壁为斜面造型,它的内部设有可供盛放食物的容腔,所述隔板设于餐具本体的容腔内,所述盖子位于餐具本体的上方,所述储藏阁设于盖子的上端,所述调料碟呈小熊耳朵形状、设于餐具本体的两侧,调料碟的一端固定于餐具本体外圆周壁的上端,调料碟的内部设有放料腔,所述放料腔的深度设置为1~3mm;上述的一种陶瓷餐具,餐具本体形状的设计提高了使用者夹取食物的便利性,且可以放置多种食物,调料碟的设置方便调料的放置,省掉专门蘸料碟的使用,且还方便用餐者对餐具的拿取,而调料碟形状的设计提高了餐具的美观性。
[0006]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呈太阳的形状,它的下端面固定于餐具本体底板的上端面,隔板把餐具本体的容腔分为五个独立的空间,所述位于餐具本体中间的圆形状隔板高度设置为餐具本体高度的2倍,其它条形状隔板的上端面与餐具本体的上端面平齐;隔板的设置避免餐具内不同的食物之间互相串味,以此保证食物原本的味道,圆形状隔板高度的设置方便汤类食物的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餐具本体的一侧外壁上端设有两块凸出块,所述两块凸出块以餐
具本体的径向中心线为界呈对称放置,两块凸出块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块凸出块的端面上;凸出块和连接杆位置的设置避免它们影响到盖子的翻动,且起到盖子与餐具本体之间的连接作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盖子呈圆形状、为可旋转式地与餐具本体进行连接固定,盖子的直径设置为与餐具本体上端面的直径一致,盖子的中间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沿盖子的厚度方向开设;盖子的设置可以提高餐具内食物的卫生性,可旋转式的设计方便用餐者的使用,通孔的设置为圆形状隔板的放置提供便利。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小设置为比圆形状隔板的外壁直径大0.2~0.5mm,所述位于凸出块的正上方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于盖子的外圆周壁上,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通孔直径的设置提高盖子旋转的流畅性,连接块、连接孔、凸出块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实现了盖子可旋转的功能。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沿连接块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孔形状与尺寸大小设置与连接杆相匹配,所述圆形状隔板的上端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圆形盖,所述圆形盖与圆形状隔板为分体式结构;圆形盖的设置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汤类食物洒出来,分体式的结构设计提高用餐者操作的便利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储藏阁与其所在的盖子上端面共同组成中空的长方体,储藏阁位于圆形状隔板的侧边,它的内部设有弹性绳;储藏阁的设置增加餐具储物的功能,使得筷子与汤匙有地方可以放置,方便外出携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绳的两端固定于盖子的上端面、位于储藏阁的中间,所述盖子的上端面设有储藏阁把手,所述把手固定于位于远离连接块的盖子端面上、呈倒“凵”字形;弹性绳及其位置的设置提高筷子和汤匙的稳固性、避免掉出,把手的设置方便对盖子的拿取。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位于餐具本体的下方设有底垫,所述底垫的外形呈小熊头部造型、内部为空心结构,底垫的上端面与餐具本体的下端面进行连接固定;底垫的设置避免食物过烫而在桌面上印出痕迹,而空心结构的设置不仅可以减轻餐具的重量,还可以延长热传递的速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餐具本体、和调料碟为一体式结构,它们均采用陶瓷制成,所述盖子和圆形盖均采用聚丙烯(PP)为原材料制成;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提高餐具的牢固性,且方便餐具的制作,聚丙烯(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安全无毒、耐低温、耐高温性能好等特点。
[0015]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陶瓷餐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餐具本体形状的设计提高餐具内放置多种食物的便利性,且方便用餐者对食物的夹取,调料碟的设置不仅方便调料的放置还方便用餐者对餐具的拿取,避免因食物过烫而烫伤,隔板的设置避免不同的食物之间相互串味进而影响食物的口感,圆形状隔板高度的设置便于汤类食物的放置,圆形盖的设置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汤的洒出,盖子的设计提高餐具内食物的卫生,储藏阁的设置增加餐具的储物性能,底垫的设置降低餐具掉落而产生的破损率,而其形状的设计提高了餐具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爆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正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仰视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餐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盖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如图1、图2、图3、图4与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餐具:包括:餐具本体1、隔板2、盖子3、调料碟4和储藏阁5,所述餐具本体1呈圆盘状、内壁为斜面造型,它的内部设有可供盛放食物的容腔11,所述隔板2设于餐具本体1的容腔11内,所述盖子3位于餐具本体1的上方,所述储藏阁5 设于盖子3的上端,所述调料碟4呈小熊耳朵形状、设于餐具本体1的两侧,调料碟4的一端固定于餐具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餐具,其结构包括餐具本体(1)、隔板(2)、盖子(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料碟(4)和储藏阁(5),所述餐具本体(1)呈圆盘状、内壁为斜面造型,它的内部设有可供盛放食物的容腔(11),所述隔板(2)设于餐具本体(1)的容腔(11)内,所述盖子(3)位于餐具本体(1)的上方,所述储藏阁(5)设于盖子(3)的上端,所述调料碟(4)呈小熊耳朵形状、设于餐具本体(1)的两侧,调料碟(4)的一端固定于餐具本体(1)外圆周壁的上端,调料碟(4)的内部设有放料腔(41),所述放料腔(41)的深度设置为1~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呈太阳的形状,它的下端面固定于餐具本体(1)底板的上端面,隔板(2)把餐具本体(1)的容腔(11)分为五个独立的空间,所述位于餐具本体(1)中间的圆形状隔板(21)高度设置为餐具本体(1)高度的2倍,其它条形状隔板(22)的上端面与餐具本体(1)的上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端设有两块凸出块(12),所述两块凸出块(12)以餐具本体(1)的径向中心线为界呈对称放置,两块凸出块(12)之间设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块凸出块(12)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3)呈圆形状、为可旋转式地与餐具本体(1)进行连接固定,盖子(3)的直径设置为与餐具本体(1)上端面的直径一致,盖子(3)的中间设有一通孔(31),所述通孔(31)沿盖子(3)的厚度方向开设。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