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供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306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6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包括:压缩机,包括轴承和电机,且所述压缩机设有进液口;冷凝器,设有取液口;取液管路,连通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取液口之间,所述冷凝器内的液态冷媒经所述取液口流入所述取液管路后,再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压缩机内部,所述液态冷媒在所述压缩机内部能够变为气态冷媒,以悬浮所述轴承和/或冷却电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取消了供气罐、加热装置等部件,节省了系统的能耗,优化了系统。化了系统。化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
,例如涉及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类型大多采用气悬浮式压缩机。向压缩机供气的方式多为:利用供液泵将制冷系统的主冷媒回路内的制冷剂经过管路泵送至供气罐内,制冷剂在供气罐内经过高温加热蒸发成高压气态制冷剂,从供气罐排出后直接通过管路送至压缩机的气体轴承间隙内,起到支撑转子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气体轴承供气单元,包括供气罐,供气罐包括制冷剂入口、气体出口和液态制冷剂出口;制冷剂入口接入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气体出口与压缩机的气体轴承的供气口连通;第一管路,两端口分别与供气罐的液态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的电机冷却液供给口连通。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在向压缩机供液态制冷剂(制冷剂相当于本申请的冷媒)的过程中,需要将液态制冷剂加热蒸发为气态制冷剂,然后由供气罐的气体出口排至压缩机,为压缩机的气体轴承供气。而不同的压缩机的轴承需要的压力不同,供气罐内的加热装置需要频繁开启,降低了系统稳定性,增加了系统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以减少系统的能耗、优化系统。
[000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所述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包括:压缩机,包括轴承和电机,且所述压缩机设有进液口;冷凝器,设有取液口;取液管路,连通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取液口之间,所述冷凝器内的液态冷媒经所述取液口流入所述取液管路后,再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压缩机内部,所述液态冷媒在所述压缩机内部能够变为气态冷媒,以悬浮所述轴承和/或冷却电机。
[000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0]取液管路从冷凝器中取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在压缩机内部变为气态冷媒,进而能够悬浮轴承以使压缩机正常运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取消了供气罐、加热装置等部件,节省了系统的能耗,优化了系统。
[001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
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1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压缩机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压缩机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压缩机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压缩机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内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压缩机供液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压缩机供液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1]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压缩机供液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2]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压缩机供液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3]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4]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压缩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压缩机;101、轴承;1011、第一轴承;1012、第二轴承;102、电机;1021、定子;1022、转子;103、供气管路;1031、第一供气管路;1032、第二供气管路;104、冷却管路;105、节流装置;1051、第二节流装置;1052、第三节流装置;106、第一调节阀;1061、第一子调节阀;1062、第二子调节阀;107、第二调节阀;108、壳体;1081、容纳腔;1082、电机腔;1083、第五检测装置;109、回气管路;110、进液口;111、螺旋冷却流道;20、冷凝器;201、液囊;30、取液管路;301、第一取液管路;3011、第一电磁阀;302、第二取液管路;3021、第二电磁阀;3022、加压装置;303、过滤器;304、压力调节阀;305、止回阀;306、第二检测装置;40、蒸发器;50、第一节流装置;60、冷媒管路;701、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28]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9]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31]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2]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包括轴承(101)和电机(102),且所述压缩机(10)设有进液口(110);冷凝器(20),设有取液口;取液管路(30),连通在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取液口之间,所述冷凝器(20)内的液态冷媒经所述取液口流入所述取液管路(30)后,再经所述进液口(110)进入所述压缩机(10)内部,所述液态冷媒在所述压缩机(10)内部能够变为气态冷媒,以悬浮所述轴承(101)和/或冷却所述电机(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管路(30)包括:第一取液管路(301),连通在所述进液口(110)和所述取液口之间,所述冷凝器(20)内的液态冷媒能够在所述冷凝器(20)和所述压缩机(10)的压力差的作用下,经过所述第一取液管路(301)自主流入所述压缩机(1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管路(30)还包括:第二取液管路(302),与所述第一取液管路(301)并联设置;加压装置(3022),设于所述第二取液管路(302),所述加压装置(3022)对经所述取液口流出的液态冷媒进行加压,并驱动加压后的液态冷媒经所述第二取液管路(302)流入所述进液口(110)后进入所述压缩机(10)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阀(3011),设于所述第一取液管路(30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取液管路(301)的通断;第二电磁阀(3021),设于所述第二取液管路(30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取液管路(302)的通断;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冷凝器(20),用于检测冷凝器内液态冷媒的压力;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011)、所述第二电磁阀(3021)和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均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冷凝器内液态冷媒的压力,并能够根据所述冷凝器内液态冷媒的压力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3011)和所述第二电磁阀(3021)的开闭,以控制所述第一取液管路(301)和所述第二取液管路(302)的通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的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冷凝器内液态冷媒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3011)开启且所述第二电磁阀(3021)关闭,以使所述第一取液管路(301)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威王书森张捷顾超毛守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