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及植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304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及植入方法,包括由截骨板远端、截骨板近端和截骨板过渡段组合形成的截骨板主体,截骨板远端、截骨板近端和截骨板过渡段一体成型设置,截骨板远端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截骨板过渡段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截骨板近端为刃口结构。以此能够实现微创治疗创面小,软组织愈合速度快,加之截骨板远端的稳定固定,截骨板过渡段和截骨板近端的髓内固定使得第一跖骨整体均匀受力,避免了应力遮挡现象,截骨面之间能快速地长出桥接新骨,避免了松动/骨不连等畸形矫正失败的可能,使得患者可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早日康复。早日康复。早日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及植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及植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由于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与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不匹配,即: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沿着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向外旋转;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内移。初期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一变化,但随着时间和年龄增长,第一跖趾关节拇囊处往往会出现疼痛或/和肿胀,甚至形成拇囊炎。患者在穿鞋和行走时出现困难,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此时可行手术来矫正这一畸形。
[0003]目前,临床上有较多的截骨手术来治疗这一畸形,例如首先需要在内侧和背侧行较大切口,使钢板植入体内。该方案在结构加上强度大的钢板,使得截骨板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由于钢板固定截骨处后,增强了骨干的机械应力,钢板承受了生理应力的传导,使截骨端的应力不能直接有效的传导,出现应力遮挡现象,会导致截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及植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截骨手术时,需要切开较大口而植入钢板,同时由于钢板固定截骨处后,增强了骨干的机械应力,钢板承受了生理应力的传导,使截骨端的应力不能直接有效的传导,出现应力遮挡现象,会导致截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包括由截骨板远端、截骨板近端和截骨板过渡段组合形成的截骨板主体,所述截骨板远端和所述截骨板近端通过截骨板过渡段连接,且所述截骨板远端、所述截骨板近端和所述截骨板过渡段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截骨板远端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截骨板过渡段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截骨板近端为刃口结构。
[0006]所述截骨板近端设计为刃口结构,有利于该固定矫形板沿第一跖骨髓内轴向插入,阻力更小。
[0007]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在所述截骨板远端上并排设置,呈吕字形分布。
[0008]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呈吕字形并排设计使得螺钉分别固定在跖骨头上下两侧,使得螺钉有充足的固定空间,适应性更广,同时并排设计可以提高跖骨头绕轴抗旋性能。
[000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孔的上方为锥形结构。
[001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及其上方设为锥形,有利于与螺钉完全匹配。
[0011]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同样具有所述内螺纹。
[001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所述内螺纹,以便于与螺钉进行匹配。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的植入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首先,在第一跖骨头内侧和背侧交界处切开一个1

2cm长的微创小切口,剥离软组织直至看见第一跖骨头;
[0015]而后,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
[0016]利用磨钻或者摆锯在距第一跖趾关节面1

1.5cm处截骨,截骨后,将第一跖骨头沿截骨面水平向外推移至理想位置,改变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外推后,透过小切口可见部分截骨面和第一跖骨髓腔;
[0017]将所述截骨板主体沿髓腔倒插至第一跖骨基底部;
[0018]植入所述截骨板主体后,在所述截骨板远端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植入直径为2.4mm或者2.7mm螺钉,实现截骨板与跖骨头的稳定固定;
[0019]而后通过定制的截骨板把持手柄上的模板设计将所述截骨板过渡段上的直径为2.4mm的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跖骨内侧皮、所述第二固定孔和第一跖骨外侧皮质;
[0020]松开手柄,再由内而外依次缝合软组织,结束手术。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及植入方法,通过采用微创治疗手术方式,最多行1

2cm(截骨板最宽位置宽度)长的软组织切口,避免了大切口导致的广泛的软组织的剥离,加快了术后的恢复,降低畸形矫正手术带来的影响。另外所述截骨板远端采用两颗并排螺钉固定,在稳定固定跖骨头的同时,有效地防止其轴向转动的可能,患者早术后可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此外所述截骨板远端在内侧采用两颗固定跖骨头,所述截骨板过渡段和所述截骨板近端在第一跖骨髓腔内,所述截骨板过渡段限制了跖骨头沿截骨平面的回退,从而实现截骨板稳固的将跖骨头外推,改变第一跖骨关节面和第一近节趾骨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根本上避免了拇外翻的产生。简而言之由于微创治疗创面小,软组织愈合速度快,加之所述截骨板远端的稳定固定,所述截骨板过渡段和所述截骨板近端的髓内固定使得第一跖骨整体均匀受力,同时截骨面周围的应力也能直接有效传导,避免了应力遮挡现象,截骨面之间能快速地长出桥接新骨,避免了松动/骨不连等畸形矫正失败的可能,使得患者可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的正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的侧视图。
[0025]图3是微创弧形切口及切口位置图。
[0026]图4是第一跖骨头内侧突骨赘切除图。
[0027]图5是第一跖骨头截骨以及向外推动跖骨头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沿髓内植入矫形板本体以及固定螺钉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的植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30]1‑
截骨板远端、11

第一固定孔、2

截骨板近端、3

截骨板过渡段、31

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截骨板远端、截骨板近端和截骨板过渡段组合形成的截骨板主体,所述截骨板远端和所述截骨板近端通过截骨板过渡段连接,且所述截骨板远端、所述截骨板近端和所述截骨板过渡段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截骨板远端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截骨板过渡段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截骨板近端为刃口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在所述截骨板远端上并排设置,呈吕字形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孔的上方为锥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同样具有所述内螺纹。5.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跖骨微创截骨髓内固定矫形板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谢海琼王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熙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