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79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所述弹体包括弹体头部、弹体中部及弹体后部,所述弹体头部为卵形体状;所述弹体中部为圆柱状;所述弹体后部为大致锥体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弹体结构,对于规定总质量、包络外廓的弹体,通过一种优化合理的弹体外形,确保弹体设计满足结构强度、装药安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侵彻能力、装药质量两项战技指标的双重提升。重提升。重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战斗部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侵彻战斗部主要由弹体壳体和内装药构成,其主要战技指标包括侵彻能力与爆炸性能 (或装药量、装药TNT当量),但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对于总质量一定的战斗部,爆炸威力越强,意味着装药质量(装填比)越高,而战斗部有效质量(壳体质量)下降,导致侵彻能力下降。
[0003]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战斗部有效质量(壳体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其存在侵彻深度上限。在规定的技术参数(战斗部总质量、质心、外形轮廓)的条件下,通过一种优化合理的动能深侵彻弹弹形(弹体外形),确保弹体设计既能满足结构强度、装药安定性的要求,又能尽量提升壳体内腔的装药体积(装药质量),实现最大侵彻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本技术可同时提升大质量侵彻战斗部侵彻能力、装药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所述弹体包括弹体头部、弹体中部及弹体后部,所述弹体头部为卵形体状;所述弹体中部为圆柱状;所述弹体后部为大致锥体状。通过选择适宜的截卵形头部系数和截锥形尾翼的弹体外形,达到技能提高侵彻能力,增加侵彻稳定性和减小弹道偏移,又能提升装药质量的目的。
[0006]进一步,所述弹体由刚强度钢制成。
[0007]进一步,所述弹体头部的半径、弹体中部的直径和弹体头部的头部系数的关系为:R=CRH
ꢀ×
d,其中,所述R为截卵形头部的半径,单位为mm;d为圆柱段的直径,单位为mm;CRH 为头部系数。
[0008]进一步,所述截卵形头部的头部系数为1~4。
[0009]进一步,所述弹体后部的长度与弹体总长度的尺寸关系为:0.2L≤l≤0.5L,其中,所述l为弹体后部的长度,单位为mm;L为弹体总长度,单位为mm。
[0010]进一步,所述弹体后部为锥形体。
[0011]进一步,所述弹体后部为由锥体与圆柱体构成的大致锥体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侵彻战斗部的主要战技指标包括侵彻能力与爆炸性能(或装药量、装药TNT当量),但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对于总质量一定的战斗部,爆炸威力越强,意味着装药质量(装填比)越高,而战斗部有效质量(壳体质量)下降,导致侵彻能力下降。该弹体外形从优化合理的动能深侵彻弹弹形设计角度出发,在兼顾满足侵彻各类目标的侵彻能力、结构强度和侵彻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截卵形头部和截锥形尾翼的外形设计,实现壳体变壁厚,提
升弹体局部高承载部位结构强度,确保达到既能尽量提升壳体内腔的装药体积(装药质量),又能实现最大侵彻深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正视结构图;
[0016]图中:1.弹体头部 2.弹体中部 3.弹体后部 31.锥体 32.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但不限于此。
[0018]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所述弹体包括弹体头部1、弹体中部2及弹体后部,3,所述弹体头部1为卵形体状;所述弹体中部2为圆柱状;所述弹体后部3为大致锥体状。
[0019]进一步,所述弹体由刚强度钢制成。
[0020]进一步,所述弹体头部1的半径、弹体中部2的直径和弹体头部的头部系数的关系为:R=CRH
×
d,其中,所述R为截卵形头部的半径,单位为mm;d为圆柱段的直径,单位为mm; CRH为头部系数。
[0021]进一步,所述截卵形头部的头部系数为1~4。
[0022]进一步,所述弹体后部3的长度与弹体总长度的尺寸关系为:0.2L≤l≤0.5L,其中,所述l为弹体后部3的长度,单位为mm;L为弹体总长度,即弹体头部1、弹体中部2及弹体后部3的长度之和,单位为mm。
[0023]进一步,所述弹体后部3为锥形体。
[0024]进一步,所述弹体后部3为由锥体31与圆柱体32构成的大致锥体状。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弹体头部1为截卵形;所述弹体中部2为圆柱段;所述弹体后部3为锥形体。
[0027]实施例2
[0028]本实施例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弹体头部1为截卵形;所述弹体中部2为圆柱段;所述弹体后部3为由锥体31与圆柱体32构成的大致锥体状。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体包括弹体头部(1)、弹体中部(2)及弹体后部(3),所述弹体头部(1)为卵形体状;所述弹体中部(2)为圆柱状;所述弹体后部(3)为大致锥体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体由刚强度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质量侵彻战斗部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体头部(1)的半径、弹体中部(2)的直径和弹体头部的头部系数的关系为:R=CRH
×
d,其中,所述R为截卵形头部的半径,单位为mm;d为圆柱段的直径,单位为mm;CRH为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毓林汪德武宋海生王彦平王炳仁何雨贺元吉陈咏龙成丽蓉张志郑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