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251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包括滑翔机本体及声电传感器组件,所述声电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水下滑翔机前导流罩头部的一号声传感器及二号声传感器,位于机翼端部的一号电传感器、二号电传感器,位于水下滑翔机尾部的三号电传感器、四号电传感器;一号声传感器及二号声传感器均为主动声传感器和被动声传感器的组合或均为被动声传感器,集成声主动探测、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属于水下探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声纳浮标对水下目标进行有效的探测与追踪,当锁定水下目标的大致行踪后,并在对应处海域抛掷一定数量的浮标,而每个浮标均会通过其一头的声纳传感器搜寻他水下目标。由于每个浮标都是漂在水面,又由于海面的风浪较大,故而,投掷在水面的声纳浮标很容易被海水冲走;单一声探测存在虚警率高、识别率低的问题。
[0003]相对于声探测,电场探测在水下小目标的探测中更具优势,尤其是在一些深海声干扰较大的海域。相对来说,电场深海背景干扰较小,探测可靠性较高。
[0004]专利技术的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水下探测中单一声探测存在虚警率高、识别率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包括滑翔机本体及声电传感器组件,所述声电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水下滑翔机前导流罩头部的一号声传感器及二号声传感器,位于机翼端部的一号电传感器、二号电传感器,位于水下滑翔机尾部的三号电传感器、四号电传感器,所述一号声传感器及二号声传感器均为主动声传感器和被动声传感器的组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电传感器、二号电传感器、三号电传感器及四号电传感器均采用碳纤维电极。
[0008]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电极采用超低噪声放大器,频率为0.1

10Hz,噪声峰值小于20Nv;此外,电极采用6通道32位采集器,其频带为DC

2kHz,采样率为4k,噪声5nV/Hz
1/2

[0009]优选的,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包括滑翔机本体及声电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声电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水下滑翔机前导流罩头部的一号声传感器及二号声传感器,位于机翼端部的一号电传感器、二号电传感器,位于水下滑翔机尾部的三号电传感器、四号电传感器,所述一号声传感器及二号声传感器均为被动声传感器。
[0010]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利用水下滑翔机待机时间长、航行区域大、本体噪声小、制造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作为水下执行隐蔽侦察、预警任务的平台;平台集成声主动探测、声

电场联合被动探测模块于一体;声

电场联合被动探测模块充分发挥声场探测距离远、电场定位精度高、声

电低频信息相关性强等优势,解决单一声探测虚警率高、识别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一号声电传感器、2

二号声电传感器、3

三号声电传感器、4

四号声电传感器、5

五号声电传感器、6

六号声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6]水下滑翔机是一种依靠浮力驱动的水下无人潜行器,通过浮力调节实现升沉,并借助固定翼的水动力,在水下进行锯齿状剖面运动,具有低阻力、低噪声、低功耗、长航期、远航程、高隐蔽性等特点。水下滑翔机最大滑翔速度不小于1.5节,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续航能力可达数千公里。水下滑翔机搭载的传感器可测量温度、盐度、海流、海洋背景噪声等物理特性和溶解氧、PH、叶绿素/浊度、硝酸盐等化学特性。通过卫星或无线通讯传回观测数据、接受遥控指令,为海洋动力环境、海洋声学特征、海洋生态生化观测提供有力保障。
[0017]实施例1:
[0018]请参考图1

图2,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包括滑翔机本体及声电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声电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水下滑翔机前导流罩头部的一号声传感器1及二号声传感器2,位于机翼端部的一号电传感器3、二号电传感器4,位于水下滑翔机尾部的三号电传感器5、四号电传感器6,所述一号声传感器1及二号声传感器2均为主动声传感器和被动声传感器的组合。
[0019]所述一号电传感器3、二号电传感器4、三号电传感器5及四号电传感器6均采用碳纤维电极。
[0020]所述碳纤维电极采用超低噪声放大器,频率为0.1

10Hz,噪声峰值小于20Nv;此外,电极采用6通道32位采集器,其频带为DC

2kHz,采样率为4k,噪声5nV/Hz
1/2

[0021]上述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的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1:在低频声场、电场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声电传感器提取海洋环境背景干扰信号的特性和特征差异;
[002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1.1:利用声电传感器对水下声场信号进行被动观测,声场信号包括声压和振速,其中声压为标量场,振速为矢量场;电场信号包括电场强度E;
[0025]步骤1.2:对声场观测信号中的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处理,干扰信号主要包括海洋环境噪声和非感兴趣目标辐射噪声;对于单频声波,声压和振速组合的矢量传感器同点输出声压和正交二维三维振速分量,振速Vt的两个正交分量为:θ为波达
方向水平方位角,t表示时间变量,设声压表达式为p(t)=x(t),其中xt,令声阻抗为1,其中ρ表示密度,c表示声速,声压通道和振速通道的表达式为:
[0026][0027]其中,n1,n2,n3表示海洋噪声;
[0028]步骤1.3:利用低噪声碳纤维电极对对电场信号进行观测,并对目标电场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其相应信号频谱E(t)。
[0029]其中目标电场信号包括四类:电化学腐蚀和防腐系统产生的电场;目标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场;目标运动引起海水扰动产生的感应电场;电磁辐射产生的电场;其中,腐蚀相关电场是目标电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用于目标识别和探测的主要信号,它包括静电场UEP和低频电场ELFE。
[0030]步骤2:采用复声强方法、浮动门限与固定门限相结合的方法对疑似线谱信号进行检测,并利用积分累计的方法对疑似线谱特征进行目标确认;
[0031]所述步骤2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步骤2.1:利用复声强方法对声压、振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包括滑翔机本体及声电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声电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水下滑翔机前导流罩头部的一号声传感器(1)及二号声传感器(2),位于机翼端部的一号电传感器(3)、二号电传感器(4),位于水下滑翔机尾部的三号电传感器(5)、四号电传感器(6),所述一号声传感器(1)及二号声传感器(2)均为主动声传感器和被动声传感器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所述一号电传感器(3)、二号电传感器(4)、三号电传感器(5)及四号电传感器(6)均采用碳纤维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所述碳纤维电极采用超低噪声放大器,频率为0.1

10Hz,噪声峰值小于20Nv;此外,电极采用6通道32位采集器,其频带为DC

2kHz,采样率为4k,噪声5nV/Hz
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低频声场、电场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声电传感器提取海洋环境背景干扰信号的特性和特征差异;步骤2:采用复声强方法、浮动门限与固定门限相结合的方法对疑似线谱信号进行检测,并利用积分累计的方法对疑似线谱特征进行目标确认;步骤3:最后唤醒周边海域水下滑翔机组,采用主动声探测方法实现对目标的二次确认和目标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利用声电传感器对水下声场信号进行被动观测,声场信号包括声压和振速,其中声压为标量场,振速为矢量场;电场信号包括电场强度E;步骤1.2:对声场观测信号中的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处理,干扰信号主要包括海洋环境噪声和非感兴趣目标辐射噪声;对于单频声波,声压和振速组合的矢量传感器同点输出声压和正交二维(三维)振速分量,振速V(t)的两个正交分量为:θ为波达方向水平方位角,t表示时间变量,设声压表达式为p(t)=x(t),其中x(t),令声阻抗为1,其中ρ表示密度,c表示声速,声压通道和振速通道的表达式为:其中,n1,n2,n3表示海洋噪声;步骤1.3:利用低噪声碳纤维电极对对电场信号进行观测,并对目标电场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联合处理,得到其相应信号频谱E(t)。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水下滑翔机的声电联合探测装置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利用复声强方法对声压、振速进行联合信息处理,对声压p(t)和振速v
i
(t)(i=x,y)做傅里叶变换,得到其相应频谱P(ω)、V
i
(ω)(i=x,y),则复声强的定义为I(ω)=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晓康姜润翔孙兆龙张伽伟谭浩王毅朱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